正文 第53章 先鋒的未來(1)(2 / 3)

盡管博格認同股東民主,但卻喜歡事事都自己做主,麥克納布和他不同,完全是一個意見代表和團隊參與者,從很多方麵來看這種做法對於企業規模如此之大的先鋒是一件好事,能夠有效地實現對公司的管理。不過反過來看,這也意味著先鋒在麥克納布管理之下很難在基金行業做出顛覆現狀的革命性創新,而是很有可能繼續先前製定的保守經營方針。如果說博格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企業家,推出破壞性技術(指數基金)攪得整個基金行業不得安寧,那麥克納布就像一個古板的傳統經濟企業中好脾氣的大管家,讓每一個消費者對公司的產品都高度忠誠。

在麥克納布的領導下,先鋒基金股東能否經曆像先鋒集團業務那樣的成功,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由於先鋒的資產是以指數化形式投資到證券市場的,因此他們的命運將取決於證券市場反複無常的表現。顯然,對先鋒集團有利的決定並不一定對基金股東有利。我們不妨以先鋒的免傭金ETF產品為例來看一下,在2010年5月先鋒推出免交易費用產品後的整整一個月中,公司經紀業務部門ETF基金的交易活動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0%。1所有這些交易活動對先鋒來說都是好事,因為它增加了公司產品的銷量和知名度。實際上,對很多金融投資顧問和機構投資者來說,除非ETF產品的日交易量表明其流動性達到了足夠交易的必要程度,否則他們是根本不會碰ETF基金的。因此,對於那些希望快速積累資產的產品來說,這種知名度的增加絕對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但是博格認為,在一個月內出現150%的交易量增長,這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危險的投機行為。如果從投資者的立場來看,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健康的發展趨勢。

考慮到這種情況,在評估先鋒和麥克納布的管理表現時,我們要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資產增長到底是不是博格曾經指出的企業生命“存在的唯一證明”?或者說,積極發展是否意味著企業一定要變得更小、更集約和更智能,是否一定要用不同於大眾觀點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動?從某種角度上說,資產增長為低費率帶來的成本節約增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們要問的是,為實現額外增加的資產規模,做出這樣的犧牲對先鋒公司股東是否必要,或者說是否有好處?舉例來說,先鋒已經有跟蹤大摩指數的優質小盤股基金,該基金的表現遠遠超過跟蹤羅素指數的產品,在此情況下,先鋒又銷售表現不佳的羅素2000ETF產品到底值不值得呢?誠然,對於那些習慣於跟蹤特定指數的機構投資者來說此舉可能會受到歡迎,但對於不了解其中內情的個人投資者來說,他們又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同樣,由於新推出的ETF產品需要積累足夠的資產才能自力更生,在此之前先鋒公司現有股東必須補貼這些產品的發行成本,對這些股東來說,他們又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在先鋒公司備受關注的擴展方案中有兩個可疑的問題,即廣告預算和新產品開發問題。在麥克納布的管理之下,先鋒的一個大膽舉措是在2010年3月推出主題為“先鋒中”的積極廣告活動。在先鋒公司的網站上,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廣告煽情的鏡頭和音樂,畫麵上打出的廣告語是:先鋒中,是“一種作為、一種思想、一種行動召喚”。這條主要出現於網絡和印刷媒體的廣告,主要是想突出先鋒的成本價格經營理念。據博格稱,先鋒公司在美國共同基金市場的份額隻有13%,這說明還有一些投資者不了解這家公司;可是,既然先鋒是美國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做這樣的廣告到底有必要嗎?實際上,該廣告的設計者是先鋒從紐約聘請的知名的柯申鮑姆-邦德公司(Kirshenbaum Bond Senecal&Partners),該公司曾就“先鋒中”廣告策劃進行過消費者吸引力焦點小組測試,但結果表明此方案並不符合當今高效率簡約化的基金公司特征。對於這件事情的經過,《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曾進行過報道,稱整個過程就像為主演量身定製劇本一樣:“柯申鮑姆-邦德公司執行創意總監伊茲·德比利斯(Izzy DeBellis)表示,這個創意源自‘保衛你的資金’這句話。在公司進行討論時,這句話就貼在牆上。看到這句話之後,德比利斯的第一反應是‘嗯,感覺不錯’,因為這個創意巧妙地利用了先鋒這個單詞中的‘guard’(意為‘保衛’)。後來經過討論,大家覺得可以把先鋒變成一個動詞,在此基礎上傳達出一種行動召喚和思想的內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