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先鋒股東還必須要問的是,公司大量發行新產品的做法是否符合其受托人原則?根據晨星公司的統計,先鋒目前共有182種共同基金和ETF產品,而且還有很多ETF產品正準備陸續推出。那麼多少產品才算太多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創始人博格認為,整體股票市場指數基金已經是股票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先鋒還有必要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嗎?像充滿波動性和行業集中風險的個人板塊ETF基金,投資者又真的需要這些產品嗎?在公司已經推出表現良好的小盤股價值指數基金的情況下,先鋒還有必要推出新的多頭管理型小盤股產品探索者價值基金嗎?
回顧當初,先鋒公司發布的新產品也經曆了很多失敗。2007年11月,先鋒收購了勞德斯盧森博格美國大中型市值長短期股票基金,將其轉變為先鋒市場中立基金,該基金的資產由原來的管理方安盛盧氏公司和先鋒的定量研究部共同所有。這隻基金維持等量的長期和短期投資,努力實現β係數(一種消除股市影響的係數)為零,依靠管理者挑選股票的能力來實現投資回報。從股市文 化的角度看,作為基金行業最大的指數產品提供商,先鋒提出市場中性的概念似乎一開始就和公司的經營理念格格不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博格認為絕大多數資金管理者都無法戰勝市場表現。因此,市場作用一旦被中和,基金股東能得到多少α值,即額外回報呢?如果有效市場理論學家的觀點有一丁點兒合理性,那市場中立基金扣除經營費用之後的回報豈不是成了負數嗎?
博格認為,市場中立基金的推出更多的是一種營銷手段,是為了從那些對對衝基金感興趣的投資者身上獲得更多資產,而不是為了推出真正有用的產品。他說:“管理支付型基金和市場中立基金都沒有發揮作用,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它們…我認為這種測試,不,這種產品難道比指數基金更好嗎?它可能會表現得更好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隻有指數才是黃金標準。”自2007年憲法收購該基金後股票市場充滿波動,這種本來打算保護投資者資本的基金,其回報表現竟然一直為負數。
先鋒推出的三隻管理支付型基金,似乎也是為了滿足營銷需要而開發的熱門新產品。2008年5月,先鋒公司推出捐贈管理基金,像耶魯大學的大衛·斯文森等基金受到了媒體的熱捧,認為它們“通過投資包括商品、對衝基金和私募股權在內的所有資產類別,可為投資者提供非常可觀的回報。”可誰知道,所謂的“耶魯投資組合”的概念隻不過是一陣風。這三隻先鋒基金承諾,三年期投資的年回報率分別是3%、5%和7%,但由於受到熊市拖累,它們的回報率非常低,承諾支付的數額大大縮水,其中一部分實際上是資本返還而非真正的回報。這些產品中混雜的都是極其普通的指數基金,令人驚奇的是,先鋒市場中立基金甚至連耶魯捐贈管理型資產組合都算不上。
對於過量發行新產品,麥克納布本人也頗為猶豫,但是他對另外兩個產品方向很感興趣,即普通ETF基金和美國境外投資產品。他說:“我們準備繼續推出ETF產品,這種產品針對特定類型的投資者,對特定的投資平台來說更便於管理,而且指數化在這些產品中的應用會吸引更多新的客戶…第二個值得期待的領域是美國境外投資產品,即為美國投資者提供全球投資選擇,這個市場潛力更大,是先鋒可以大量獲取利潤的新市場。”
盡管這個時機選擇得相當糟糕,但如果說先鋒有什麼遺漏的主流市場投資產品的話,那無疑要屬國際債券基金或ETF產品了。實際上,國外債券市場的規模比美國還大,作為美國最大的指數基金供應商,先鋒沒有理由不推出針對國外市場的投資手段。而且,很多國家的經濟表現和財政健康度都好於美國,如果美國陷入經濟衰退,投資這些國家的債券可提供必要的多樣化選擇。由於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傾向於對國外基金和ETF產品收取比在國內還要高的管理費用,先鋒的低成本經營策略肯定會為基金股東和海外產品投資者提供貨真價實的增值服務。當然,盡管形勢非常有利,但2010年全球債券收益是非常低的,如果通脹突然中止,利率開始上揚,美國和全球的債券市場泡沫很可能會以最恐怖的方式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