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外祖父一家(2 / 3)

在西雅圖的時候,斯坦斯找到一份家具推銷員的工作。與此同時,安在這裏讀完了高中,同時接到了芝加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斯坦利並不同意她去上大學。大概因為經曆過被輟學,在社會上闖蕩三年的經曆,斯坦斯甚至生活的艱難。他不想女兒過早的體驗這種艱難,她的年齡還太小。他不放心讓她獨自生活。

正在這時,斯坦利的公司經理告訴他,公司將要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新開一家分公司,因為夏威夷馬上就會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所以那裏暗藏著無限的商機。於是,他們毫不遲疑的賣掉了西雅圖的房子,再次搬家來到夏威夷。斯坦利繼續在原公司做家具推銷員,麥德琳則開始到當地一家銀行做秘書。多年以後,她成為這家銀行首位當上副行長的女性。這份成績,一直被後來的奧巴馬所驕傲。

夏威夷之後的生活因為工作走上軌道而逐漸趨於穩定。斯坦利終於結束了“不斷從熟悉的環境中逃開,不斷的尋找新開始”的生活。最主要的是,斯坦斯與麥德琳的性格開始定型。已近中年的斯坦利,是個既慷慨又熱情,思想老練又有些狹隘的人。他是他們那一代人中的典型,既渴望自由和獨立,不安分卻又奮發有為。他喜歡寫詩,聽爵士樂,在家具公司時和許多猶太人結交了朋友。而麥德琳則恰好相反,她的骨子裏懷疑一切,性格頑固,但生活獨立,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他們都有信仰,但這種信仰並沒有成為一種特定的思想意識或者形態。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像個自由主義者。事實證明,他們確實是的。

當斯坦利夫婦的生活逐漸趨於平靜,新的問題開始在他們的女兒身上體現。

斯坦利·安·鄧納姆是家中的獨生女,患有嚴重的哮喘。疾病以及多次搬家,讓她變得有點不合群。盡管她的性情快活而溫情,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友誼,所以隻能獨自埋頭讀書和散步。學校裏是個讓她十分不快樂的地方。當年因為斯坦利想要一個兒子,所以她被冠以這個假小子意味的名字,這使她遭到了無情的戲弄。不友好的同學們甚至給她起了外號“斯坦利汽船”。雖然是個地道的白人女孩,但是安卻深切體驗到了白人的不友好,同齡人的傷害在她心中,遠遠蓋過了種族的隔閡。在這種讓女孩難受的氛圍裏,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安會冒著被同學們加倍嘲笑和攻擊的風險,同一個黑人女孩交上了朋友。

那天,麥德琳下班回家,發現有一群孩子圍在自家房子的防護欄外,他們的臉上帶著憤怒和嫌惡的表情,高聲咒罵著:“愛黑鬼!”“肮髒鬼!”。甚至有一個男孩,用力朝圍欄裏丟了塊石頭。麥德林順著那塊石頭的方向望去,找到了騷亂的原因:她的女兒正和一個黑人女孩並肩趴在草坪上讀書。那是非常美麗的畫麵,兩個女孩在樹蔭下,毫無顧忌的交流著笑容與感想。一刹那,麥德琳被這幅畫麵擊中。

種族問題早在這之前就侵入進他們的生活中。斯坦利在擔任家具推銷員的初期,就有人告誡他如何與黑人和有色人種打交道:“如果有色人種想要看貨品,得幾個小時以後讓他們進來,並且讓他們自己運走。”麥德琳自己也曾和黑人打過交道。那個是銀行的看門人,身材高大,人品不錯。她叫他裏德先生,經常和他在走廊聊天。直到有一天,一位辦公室秘書怒氣衝天的警告麥德琳,不準用“先生”這次詞來稱呼一個黑鬼。麥德琳轉身看見了角落裏的裏德先生,他在偷偷的哭泣。那天,裏德先生問了麥德琳一個讓她久久無法作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