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高山安知陸地平。
二十世紀風潮緊,
歐美人要瓜分。
枕戈待旦,
奔赴疆場。
保家衛國,
壯烈犧牲。
要知從軍事,
是男兒本份。
鼓起勇氣向前進,
壯哉中國民!
壯哉中國民!
講武堂的學習生活是緊張的。每天上課6個小時,出操兩個小時,夏天沒有暑假,隻有星期日休息。由於朱德經曆過一段士兵的生活,所以,他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環境。
這時的朱德,自信找到了一條可以拯救中華民族的道路,因而對軍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把學習和訓練看作是實現救國目標的必要條件,以飽滿的熱情、刻苦的精神對待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他認真學習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在訓練中,他努力掌握每一個動作要領,從而使他的成績很快就在全班名列前茅,受到同學們的敬佩和教官的讚揚。
有一天,熄燈號已經吹過,李根源照例要去學生宿舍巡視一番。這位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士官生在日本時就與孫中山、黃興等人多有接觸,參加同盟會後,組織出版《雲南》雜誌,為反對清王朝製造輿論。回國後,任雲南講武堂監督,旋升總辦。他以“堅忍刻苦”為校訓,為革命培養軍事人才。朱德後來曾著文稱讚李根源說,當時滿清政府對於革命力量的壓迫是極端殘忍的,對於講武堂的摧殘是非常嚴厲的。李根源先生對於學校的維護起了很大作用,憑著他的革命熱忱和靈活的手腕、任勞任怨的精神,這個革命的熔爐才得以保存下來。
講武堂的主樓是呈回字形的二層建築,東西兩側是教室和教官的辦公室、寢室,南北兩側是學生宿舍,內中的空場是小操場。李根源來到小操場時,發現學生宿舍的一扇窗戶裏透出微弱的亮光,便走進樓裏查看究竟。正在看書的朱德發現有人走進房間,待到熄燈已來不及了。他見是李根源,連忙起身向李根源承認自己違犯校規的錯誤。一向嚴格要求學生的李根源為麵前這個學生的坦誠所感動,當他弄清事情原委之後,並沒有嚴厲批評朱德,而是關照朱德要注意自己的身體。通過這件事,朱德的名字就留在了李根源的腦海中。
第二天,李根源特意來到操場,他看到朱德的訓練動作做得準確、利落,心中感到由衷地喜歡。當即向朱德所在隊的隊長顧品珍誇獎了朱德。而顧品珍對此並不以為然,並向李根源述說了朱德冒籍進入講武堂的事情。
顧品珍的這種態度是事出有因的。原來,顧品珍在上課時經常體罰學生,引起學生們的反感,可是,誰也不敢得罪顧品珍。為此,朱德帶頭向顧品珍提出反對體罰的意見,弄得顧品珍十分尷尬。李根源與顧品珍是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深知其剛愎自用、氣度狹隘。於是,他心平氣和地對顧品珍說,朱德有誌於救國,不遠千裏投考講武堂,實為可貴。像他這樣朝氣勃勃的有誌青年正是講武堂需要培養的人才。同時,李根源還主張對朱德冒籍一事更改過來即可,不必再追究。在李根源的勸說下,顧品珍恍然有所悟,怒氣漸消。後來,朱德回憶說,從此顧品珍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1910年7月,朱德被選拔進入特別班學習。之前,總督李經羲奏請朝廷批準,將新軍十九鎮隨營學堂的200名學生並入講武堂丙班。同時,從丙班選拔優秀學生100名,編為特別班,作為講武堂第三期學生(第一期為甲班,第二期為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