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進入雲南講武堂後,就感受到這裏充滿著濃厚的反清氣氛,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他開始擺脫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思想束縛。
1905年,同盟會在日本成立之初,孫中山提出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主張用革命的暴力推翻清朝統治。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推翻封建專製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無疑具有重大的革命意義,給充滿封建陳腐氣息的中國帶來了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鮮空氣。
講武堂中的軍事教官、主任教官,如趙康時、方聲濤、羅佩金、唐繼堯等,包括總辦李根源,都是同盟會員。他們經常利用講話或上課的機會,以各種方式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抨擊清王朝腐朽賣國的醜惡行徑,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激發學生的反清情緒。
當時,隨著革命運動的日益高漲,各種宣傳鼓動革命的書籍雜誌應運而生,如《民報》、《天討》、《國粹學報》、《漢聲》、《漢幟》、《南風報》、《革命軍》、《警世鍾》、《猛回頭》、《夏聲》、《洞庭波》、《新世紀》、《雲南》等等。這些書籍雜誌傳入雲南,也傳入講武堂,在教官、學生中傳播著。朱德對這些書籍雜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通過各種渠道,想盡辦法弄來閱讀。他非常欣賞鄒容的《革命軍》一書,雖然他在順慶讀書時曾經看過,但是,這時讀起來興味尤濃,有了更深的體會。當時,這些書報都是清政府禁止閱讀的,雲南提學使(相當於教育廳長)葉爾愷經常派人潛入學生宿舍,偵緝閱讀書刊的人。他曾將革命書刊在講武堂內傳閱的事情密報李經羲,李派知府調查此事,知府又派知縣去學校檢查,經過幾道衙門,消息早已傳出。李根源得知此事,立即將書報分送密藏,等到檢查時,一無所有。這樣,一場風波才算平息。為了防範葉爾愷的爪牙,朱德在閱讀這些書刊時,擺上《三國演義》一類的小說作掩護。
在講武堂裏,學生們受到孫中山的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反清傾向。他們還組織了眾多的團體,經常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無所不談。盡管議論的話題範圍很廣,但主要的議題還是如何推翻清王朝的專製統治。
在班上,朱德也結交了一些朋友,如範石生、唐淮源、楊如軒、朱培德、李雲鵠、王均、金漢鼎、楊蓁、曹之驊、盧燾、曾欽仲、蘭馥等。朱德後來回憶說:我在學員裏麵結交了幾個朋友,“有幾個是肯作自我犧牲的愛國者,也有幾個是貪官汙吏,或反複無常的軍閥”。朱德在開學之初也曾組織過團體,後又約集範石生、楊如軒、唐淮源、李雲鵠等人以五華山為名,成立了一個叫“五華社”的小團體,他們以互助互勵、拯救中華為宗旨,結拜金蘭之交。
第一學期後的一天,曾和朱德共同組織過團體的一位同學找到他,問他是否願意參加同盟會。對於同盟會以及它的組織者孫中山,朱德早在體育學堂上學時就已經聽說。那時,他曾尋求加入同盟會,卻沒能實現願望。此時,有人主動找他加入同盟會,他的心情是難以形容的。但他還是審慎地答複那個同學,待他考慮一番。回去後,朱德和朋友們述說他所遇到的這件事,大家看法不一,經過一番議論,朱德決定去找那位同學,答應他的要求。
不久,朱德終於如願以償,歃血宣誓,加入了同盟會。隨後,在朱德的介紹下,“五華社”的成員也先後加入同盟會。
同盟會在講武堂內分作兩支,教官為一支,學生為一支,每七八人為一個小組,各小組之間均無聯係,每一小組僅有一人可與上一級聯絡,以防出現意外時互相受到牽連。朱德那個小組裏還有範石生、盧燾等人。對於參加同盟會及在同盟會小組的活動,朱德後來回憶說:“我參加革命運動是第一學期後,”“我們的秘密小組會議總是談軍事起義。各種理論性的政治討論很少,或根本沒有。我們都是戰神的信徒。由於國事的發展,我們才被迫拓寬了思路。”
朱德進入雲南講武堂的半年多時間裏,思想上得到進一步地發展,作為他思想轉變的重要標誌——加入同盟會,他開始走上了徹底推翻封建專製統治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