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朱德同誌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006年12月1日)

胡錦濤

同誌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紀念朱德同誌誕辰120周年,深切緬懷朱德同誌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的曆史功勳,追思和學習朱德同誌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鞠躬盡瘁的崇高風範,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開拓前進。

朱德同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是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朱德同誌是從一名愛國主義者、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120年前的今天,朱德同誌出生在四川儀隴一個貧苦佃農的家庭。那時,中國人民正處在深重的苦難之中,蒙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無數誌士仁人前仆後繼地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朱德同誌從青年時代就萌發了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立下了拯救民眾於水火的誌向。“祖國安危人有責,衝天壯誌付飛鵬。”這是朱德同誌青年時代的豪邁誓言。1909年朱德同誌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不久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積極參加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活動。在辛亥革命時期的雲南起義中,在後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中,朱德同誌馳騁疆場,戰功卓著,成為滇軍名將。然而,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能使中國擺脫黑暗。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和五四運動的興起,使朱德同誌在徘徊和苦悶中看到了中國的希望。1922年,朱德同誌遠渡重洋,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並在馬克思的故鄉——德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從此,朱德同誌義無反顧地走上為黨和人民事業而奮鬥的偉大道路。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朱德同誌先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並在黨內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朱德同誌身經百戰,曆盡艱險,功勳卓著,在每一個重大關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曆史作用,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作出了傑出貢獻。

1927年8月1日,朱德同誌參加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軍主力南下潮汕失利後,朱德同誌領導南昌起義軍餘部進行整頓,衝破艱難險阻,為人民軍隊保存了革命火種。隨後,朱德同誌和陳毅同誌又領導發動了湘南起義,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和湘南農軍進軍井岡山,同毛澤東同誌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此,“朱毛”紅軍,名揚天下。1930年至1933年,朱德同誌和毛澤東同誌、周恩來同誌等一起,領導紅軍先後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四次“圍剿”,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由於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黨和紅軍麵臨生死存亡考驗的緊急關頭,黨領導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在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遵義會議上,朱德同誌堅決支持毛澤東同誌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誌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長征途中,朱德同誌同紅軍將士生死與共,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經受住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的考驗。張國燾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朱德同誌身處逆境,卻“臨大節而不辱”,對張國燾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毫不妥協的鬥爭。朱德同誌堅決執行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統一,團結紅軍第二、第四方麵軍,最終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的會師。毛澤東同誌讚譽朱德同誌在這場複雜的鬥爭中“度量大如海,意誌堅如鋼”。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朱德同誌懷著“與日寇決一死戰,複我河山,保我民族”的決心,率領抗日將士揮師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朱德同誌堅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抗戰,力挽狂瀾,為挺進敵後、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1940年,朱德同誌從太行前線回到延安,協助毛澤東同誌領導各敵後根據地的抗日戰爭。為克服陝甘寧邊區的嚴重經濟困難,朱德同誌響應毛澤東同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親自指導和推動大生產運動,倡導培育了“南泥灣精神”,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個光榮傳統。1945年,朱德同誌在黨的七大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係統總結了黨領導抗日戰爭的基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