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無影塔(2)(1 / 2)

四月十六日上午,會議如期召開,地點在迎澤公園園林處。參加者有徐憲章、焦雙印諸人,園林處主任後來也來了。這次會上做了幾件事,一是張先生把無影塔的三張照片,還有關於建塔的各種數據全交給了焦雙印。二是看了玫瑰園地址,覺得玫瑰園比南門內地址更好一些。三是據焦雙印估計(青石塔、基台邊及欄杆)工料需一百萬元。四是擬訂方案、送批施工圖紙,均由市園林局負責,要求一年半完成(大致)。五是動工時請穀文波主任來奠基。六是從即日起,開始進入正式工作。

五月間,徐憲章還來張家,說了他將公園開會的情況,向市園林局領導同誌彙報的結果。確定今年(一九九一年)無影塔建造工作進度如下:(一)製訂方案,(二)作施工圖,(三)確定預算,(四)報城建委審批,(五)破土動工,跨年度於一九九二年完工。工程款一百萬元,分兩年投資。

看到這兒,我抬頭對張先生說:事情至此,按說已萬無一失啊。張先生苦笑一聲,說:誰能料到,後來竟是“一失無萬”!

我再看下去。七月二十三日,張先生從汾陽杏花村酒廠歸來,兒子告知,徐憲章來說,無影塔不能用石頭,要用磚,用磚五十萬元可以完成。下午張先生給徐憲章打電話,徐說:今年怕不能開工了。太原市園林局及迎澤公園的同誌說,他們對此興趣不大。用石頭建塔需一百多萬元,錢太多,隻能造磚塔。張先生說,他同意造磚塔,但可用琉璃翦邊,量天尺必須用石頭,如果迎澤公園不感興趣的話,是否轉移到晉祠或雙塔寺。

八月底,徐憲章還來過張家一次,仍是說,看來今年不可能動工了,城建處還沒有批出計劃,沒人動手擬定,沒有積極性。又說,現在隻能批五十萬,不需要占城建局的錢,市委另給批,還是有希望的,不可能告吹。三是希望張先生跟穀主任聯係一下,請對方敦促張希升副市長抓一下。九月初,張先生給穀文波去了一封信,希望穀催促一下,把這件事辦好。此後,他還給時已調任省委副書記的王茂林同誌去過信,也是希望能關照此事的進行。王書記委托秘書劉傳旺同誌轉告張先生,讓他放心,說王書記說了,這是件好事,他會過問的。這期間,張希升也告訴張先生,他已跟劉傳旺同誌通過電話,說王書記已把他的信批轉給文波同誌了。下麵幾句是這件事的收尾,也是張先生的原話: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徐憲章同誌來舍下說,文波同誌已不在位了,張希升副市長也不在位了。看來無影塔事已辦不成了,並說過了“五一”,我回介休參加縣改市的揭牌儀式回來,即把模型退還我。我請他轉告市園林局焦雙印同誌,把三張照片及各項數據退給我。

五月四日下午,徐憲章同誌將無影塔模型送來。

這場事情即告吹。這才是真正的無影塔,我將作詩紀念。

張頷公元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六時於宿舍我說,看了這份備忘錄,我覺得,幾個領導,是真心想辦成這件事。但下麵的人,一開始就不怎麼熱心,起初是應付,後來就是磨蹭著等市裏的兩個領導下台了。有人總認為領導說了頂事,就不知道,在中國辦成一件事多麼難,下麵人審時度勢的能力有多麼強。

又問後來可寫了詩。張先生說,當時很想寫一首長律,就像《僚戈之歌》一樣,把這事情細說一遍,把心裏的苦訴一訴,唉,時間一長,氣也就消了。也許原本就不該給他們說那些話,多情惹得無情惱,隻可說咎由自取,自討無趣。

我笑著說,你還是有長進的。不過,也不要生氣,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你做了這麼精美典雅的一個無影塔模型,後世的人看了,不會說你做得不好,隻會說其時的政府機構沒有這個眼力。放心吧,光你這個模型,就是個極有價值的文物。多少年後,不定哪個民間人士,會出資建造的。

張先生說,怕這輩子是見不上了。

我說,我也是這麼看的。說罷又覺得,是不是孟浪了些。複念,說他會看上,後果更嚴重,不止是扯謊而是嘲弄了。

時間還早,這個話題已沒有什麼可談的了。上次訪談後的一個連帶話題,何不趁此機會談談。上次大任學長談張先生學術造詣時,隱隱約約地,我感到一些疑惑,就是在張先生早年的知識儲備,中年的多方修煉,與這樣高的學術成就之間,似乎少了點什麼連結。這樣的措辭未必妥當,或者該說是一種自然的過渡。這個跨度,實在是太大了。

委婉地提出這個看法,以為張先生會麵色不悅的,不料老先生微微一笑,說你的思考有道理,該問,別人隻是背後嘀咕,不會這麼當麵提出。研究盟書,疑難處甚多,有些駕輕就熟,一看即可勘破;有些旁搜遠紹,會豁然貫通;有些窮極八荒,欄杆拍遍,也難有一得;有些雖有心得,卻難以定奪,這就要請教高人了。比如古天文學,我也懂得,卻不能說精通。在這方麵,我有個老朋友,也可說是老師,不時請教,互相切磋,受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