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以虞詡的大獲全勝告終,朝中正直官員的力量也有所加強。但是,從整個事件的過程來看,都是宦官在起決定性作用,而朝官子弟率眾門生向宦官叩頭求情,也實實在在地反映了這時期宦官地位和權勢的變化。
這時期的宦官可以娶妻納妾,養子襲爵。宦官本是閹腐之人,性機能已遭破壞,但他們為了挽回社會上對他們的輕蔑,也廣泛娶妻納妾。到靈帝時期,這種現象更加普遍,宦官“多取(娶)良人美女以為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
有的宦官不僅娶妻,為了留後,使其財產、爵位後繼有人,往往收養親屬或異姓子女為養子,有時也買奴隸為養子。第一個以養子傳國襲封的宦官是鄭眾,漢安帝元初元年他死時,據說“養子閎嗣”。第二個就是孫程,順帝同意將封國傳於其弟孫美,並從中分割一半,封其養子孫壽為浮陽侯。順帝陽嘉四年(公元135年),詔令允許宦官養子傳後,可以襲封官爵。
這相當於在法律上承認了宦官養子襲爵的合理性。
宦官的權勢過大,使得一些大臣不斷上書,聲討宦官專權,對漢順帝的心腹宦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宦官由於自身的限製,多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加之他們功高震主,順帝也時時感到宦官的壓力,比如他即位之初,孫程等人“懷表上殿爭功”,就很讓他惱火。於是,劉保也在尋找著一支能夠取代宦官又讓他放心的力量,於是梁氏外戚登上了東漢末年的曆史舞台。
公元132年,貴人梁妠被冊立為皇後。梁妠是安定烏氏(今寧夏固原東南)人。安定梁家從東漢開國之初就已顯貴。和帝的生母就是梁妠祖父梁雍的同胞姐姐,即後來被追尊為章帝恭懷皇後的小梁貴人。因此,梁氏門第屬於皇親國戚。梁妠的父親梁商爵封乘氏侯,食邑五千戶,母親陰氏,也是南陽新野的豪門。梁妠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累世顯赫的望門大族的千金小姐。
梁妠稍稍年長,即已精善女工,又喜好讀書寫字。9歲的時候,梁妠就能誦讀《論語》;所習《韓詩》,也可略舉大義,出語不凡。梁妠還常常把古代烈女的圖像放置身邊,用以鑒戒自己,作為學習的楷模。這一切,使她從小備受父母鍾愛。梁商曾對家裏人說:“列祖列宗積德行善,若能澤被子孫,但願此女能得到祖宗保佑。”
公元128年,朝廷例行選采宮人,給剛好13歲的梁妠提供了入宮的機會。被選入的良家女子照例都要經過掖庭丞及相工的再一次審察和篩選,以便選出“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送後宮,以供登禦,也就是侍奉皇帝。據說,當相工茅通見到梁妠時,驚得目瞪口呆,待回過神來,竟連連拜賀,說道:“看你的麵相,乃所謂日角偃月,實是貴極之相,我給官家擇選的人多了,還從未見過像您這樣的貴相。真是奇了。”正巧,負責天文曆算的太史也奏稱:適才占卜之兆得大吉之卦。於是,梁妠被選入後宮做了貴人。因為此時長秋宮虛位,貴人就是宮中地位最為尊貴的嬪妃了。這次采選,梁商的妹妹也就是梁妠的姑姑也一同被選入掖庭。大概是因為這一緣故,梁妠在宮中被稱為“梁小貴人”。
正值年富力強的漢順帝對梁妠格外寵愛,常常特加禦幸。每逢此時,梁妠都一本正經地對順帝說:“陽以博施為德,陰以不專為義,唯有不妒,才可多子多孫。願陛下思雲雨之均澤,識貫魚之次序,同樣善待眾妃,不惟是家國之福,也使妾免遭罪謗之累。”順帝聽了,十分讚賞,對她也更是恩寵。
梁妠在被立為皇後、入居長秋宮之初,特別注意鑒戒前世得失,不敢有驕專之心。也許當年安帝閻皇後家族敗落的情景還曆曆在目,梁後格外謹慎小心。每當遇到日食、月食,她都認為是天降罪責,便降服自省,以求能夠上答天譴,得到寬恕。
按照慣例,順帝給她的父親梁商增加采邑,還賜以安車駟馬,拜為執金吾。公元134年,拜梁商為大將軍。
這時的外戚梁氏雖然尚未形成足以與宦官抗衡的勢力,但已經開始發跡尊顯,因此外戚與宦官的較量陸續展開。
公元136年,太尉王龔痛恨宦官專權弄國,上書指陳其惡劣行徑,諸黃門便誣陷王龔,順帝不明真相,讓王龔自盡,情況十分危急。李固請求梁商出麵救助,梁商立即謁見順帝,果然澄清了事實。由此可見,在皇帝的天平上,外戚的砝碼開始重於宦官。
公元137年,順帝乳母宋娥因犯“構奸誣罔”罪遭到處罰。有立帝之功的19位宦官中,有9人因與宋娥往來密切,被遣歸國,這使朝廷中的宦官勢力遭到進一步打擊。
公元138年,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等與左右聯合起來,共同詬毀梁商及中常侍曹騰、盂賁,順帝未受蒙蔽,說道:“大將軍梁商父子,是我的親人。曹騰、孟賁是我寵愛之人。一定不會有這樣的事情。隻不過是你們這些人嫉妒他們,從而誣陷他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