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風雲迭起的兩漢王朝(69)(1 / 3)

第二天,重新舉行朝會,召集公卿商議新君人選。這一次,梁冀不再聽其他人的吵嚷,不僅表麵上氣勢洶洶,而且還帶著軍隊包圍了皇宮,他言辭激烈地表明了要立蠡吾侯的想法。大臣都懾於他的淫威,而驚得屏息低頭不敢言語,胡廣、趙戒等人也都表示:“唯大將軍令是從!全憑大將軍定奪!”隻有大臣李固和杜喬堅持原來的意見,執意要立劉蒜。梁冀十分不耐煩,理也不理他們,把手一揚,厲聲喝道:“就這麼定了,罷會,罷會!”然後揚長而去。梁冀對李固已恨得咬牙切齒,而李固仍繼續寫信請他三思,這使梁冀對李固更加忌恨。便鼓動梁太後下詔罷免了李固的官職。

梁妠見梁冀壓服了群臣,便命令他依舊持節,用青蓋車將蠡吾侯劉誌迎入南宮,當天便登基稱帝。

此番定鼎,又是兄妹聯手,一唱一和,定策禁中,結果仍是梁妠以皇太後身份臨朝聽政。這是梁妠在順帝以後的第三次臨朝。這位新皇帝劉誌就是東漢末年最出名的桓帝,與漢靈帝一起被後世稱為亂國之君的典型。

桓帝登基後,仍然是梁家人手中的傀儡,由於梁冀擁立了新帝。有定策的大功,朝廷下詔增封梁冀一萬三千戶(後來追加到三萬戶,梁冀的兩個弟弟與兒子都成了萬戶侯)。大將軍府的官屬成倍增加,超出三公府一倍。連幾個附和梁冀的太監也封了侯爵。漢桓帝又立新娶入門的梁太後之妹為皇後。可笑的是,雖為親姐妹,姐姐是太後,妹妹是低一輩的皇後,無論如何,都是梁家人。同時,英明嚴毅的清河王劉蒜也被誣稱與賊勾通妄圖稱帝,貶為侯爵後遷到桂陰,後自殺。不久,梁冀又誣稱李固、杜喬暗地裏勾結,陰謀不軌,先後將二人逮捕入獄,並很快派人把他們殺死後暴屍街頭。兩人皆以三公之尊,未經正式審訊就輕易殺掉,梁氏外戚的權勢此時已是威震天下。

約公元129~200年,古羅馬醫師、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蓋侖創立了醫學知識和生物學知識的體係,發展了機體的解剖結構和器官生理學的概念,為西方醫學中解剖學、生理學和診斷學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漢桓帝——劉誌

漢桓帝劉誌生於公元132年,他是漢章帝的曾孫,祖父是河間孝王劉開,父親是蠡吾侯劉翼,他是東漢第十位皇帝。

公元146年,外戚梁冀毒死9歲的漢質帝,立15歲的蠡吾侯劉誌為帝,即漢桓帝。初即位時,由梁太後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軍政大權。

劉誌從小就對梁氏不滿,一直在想方設法誅滅梁氏。公元159年,桓帝聯合宦官單超等5人誅大將軍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史稱“五侯”。朝政轉入宦官之手,他們比外戚更加腐朽肆虐,對百姓勒索搶劫,民不聊生,四處怨聲載道,東漢政治更加腐敗,國勢更加衰弱。漢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生看到朝政腐敗,便要求政府消滅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氣急敗壞,在公元166年與李膺等人發生大規模衝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請願的太學生二百餘人,後來在太尉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這一事件,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黨錮之禍”。黨錮之禍表明腐敗至極的東漢政府,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由於國家財政匱乏,桓帝朝居然公開賣官鬻爵,導致政治愈加腐敗。桓帝本人愛好佛事,荒淫遊樂無度,宮女多達五六千人。

公元168年初,荒淫一生的漢桓帝劉誌終於暴病而亡,卒年36歲,廟號威宗。漢桓帝死後諡號孝桓皇帝,“桓”在《諡法》上的說法是:“克敵服遠曰桓。”這個諡號放在春秋五霸的齊桓公身上,毫不遜色,而放在劉誌身上,確實有些誇張。事實上,漢桓帝劉誌不僅不能克敵服遠,甚至連守邊安內都沒有做到。

漢孝桓皇帝劉誌

姓名:劉誌

死因:病逝

出生:公元132年

享年:36歲

屬相:猴

曾用年號: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

父親:劉翼

廟號:威宗

母親:匽明

諡號:孝桓皇帝

初婚年齡:16歲

配偶:梁女瑩、鄧猛、竇妙(均先後為皇後)等

子女:無

陵寢:宣陵

在位時間:公元146年~公元168年

繼任帝王:堂侄劉宏(漢靈帝)

卒年:公元168年

鏟除殘暴專橫的外戚梁氏

漢桓帝劉誌是被外戚梁冀推上帝位的,所以,他對梁氏家族的擁戴心存感激,對梁翼更是極為倚重,對他的賞賜,也超過了以前對任何功臣的賞賜。漢桓帝即位後,梁太後繼續臨朝聽政,和大將軍梁冀共同掌控朝政大權。梁冀身居高位,手握大權,又有梁太後這座大靠山,特別是漢桓帝依據婚約於公元147年,將梁冀的妹妹梁女瑩正式冊立為皇後,這樣,梁冀的兩個妹妹,一個是皇太後,一個是皇後,他的權勢就更加顯赫了,在朝廷內外也更加飛揚跋扈、目空一切,絲毫不懂得謙讓修身,隻知一味地屠殺鎮壓,在東漢專權的外戚之中,梁冀在這方麵是最為突出的一個。劉誌雖身為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更何況他的父親劉翼本就曾涉嫌謀取帝位而被貶,所以他對於外戚梁氏,可以說是感激中帶著恐懼,憂憤中帶著無奈。但劉誌畢竟是皇帝,梁氏獨攬朝綱不能不時常讓他感到失落與怨憤。所以,他也一直在找機會,以鏟除梁氏一族,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