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橫跋扈的外戚梁翼
梁冀得勢後,首先受益的就是他的家族成員。到桓帝時期,梁冀家族中,先後有7位侯、3位皇後、6位貴人、2位大將軍,夫人妻女食邑稱為君的有7人,娶了公主的3人,其他卿、將、尹、校57人。真所謂窮極滿盛,威震天下。
梁冀的兒子梁胤,小名叫胡狗,在16歲的時候便被梁冀暗示手下人推薦為河南尹。這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無德無才,而且相貌奇醜,穿戴上官服之後,歪歪扭扭,十分難看,見到他這個樣子的人無不暗自恥笑。同時,梁冀的門客也為他在全國各地搜刮奇珍異寶,掠奪婦女,毆殺官府人員。
依仗梁冀的權勢飛黃騰達的還有他的妻子孫氏一家。梁冀的妻子叫孫壽,是一個既尖刻又妖豔的女人,她的打扮特別離奇:眉毛畫得又細又彎,叫愁眉;眼下部擦一塊紅胭脂,似乎是帶著淚痕;發髻則側垂一旁,稱為墮馬髻。她走起路來腰肢晃動,像支持不住的樣子,笑的時候像牙疼似的,這一怪模樣竟然被當時的上層婦女視為美,紛紛效仿。梁冀對這麼一個老婆是又寵又怕。孫壽竟說動梁冀奪自己梁姓一家兄弟子侄的官職,把高官美爵轉讓給孫壽的家族,對外又聲稱大將軍不徇私,舉賢避親。在孫壽的要挾下,梁冀提拔了十幾名孫氏家族的人擔任重要官職,這些人殘暴貪婪,常以各種名義勒索富戶的錢財,不肯出錢賄賂他們的,輕的就充軍邊疆,重的就處死。
欲行邪惡,必然要殘害忠良。梁冀為了獨攬大權,不允許別人批評自己,而對那些阿諛他的官吏就予以重用。太尉李固正道直行,在立君問題上,曾多次進諫,要立長重德。這與梁冀立幼掌政的思想格格不入,於是與太後一溝通後罷免了他。公元147年,清河王劉文與南郡劉鮪謀反,事敗被殺,梁冀借此誣告李固和杜喬參與其中,李固當時即被下獄,門生與朝官數十人為之訴冤,才被太後赦免。李固出獄那天,京城市裏皆呼萬歲。梁冀聽說後,非常震驚,他怕李固將來東山再起更會不利於自己,於是再一次誣告,最後李固慷慨死於獄中。杜喬亦為錚錚義士,被誣後,太後了解杜喬的忠心,未準追責。梁冀殺掉李固後,威脅杜喬說:“早識時務,或可保全妻子老小。”杜喬沒有屈從,後來也被梁冀找借口殺掉。梁冀不僅加罪殺害了他們,而且將他們暴屍城中,還口出狂言:“有敢臨者加其罪!”
被他殺害的不僅有李固、杜喬等知名官吏,連一般的官吏也不放過。早在梁翼做河南尹時,有個叫崔琦的小吏看不慣他的橫行霸道,作《外戚箴》獻給他,以資規勸。梁冀當時尚未掌大權,也就未對崔琦采取措施。等梁冀入朝廷,做了大將軍,掌了生殺予奪大權以後,崔琦又獻《白鵠賦》諷刺他,梁冀這次再不容忍,質問崔琦說:“朝廷上下,官員眾多,難道隻有我是最可恨的嗎?為什麼你老是這樣激烈地譴責我、諷刺我呢?”崔琦毫不畏懼地回答說:“管仲相齊,愛聽不同的意見,蕭何輔佐劉邦,鼓勵人們進言。如今,將軍以累代輔佐君主,實在是擔負著伊尹、周公的責任,而又不修德政、不用賢良、不開言路,乃至顛倒黑白、蒙蔽皇上,其實就如趙高的指鹿為馬!”梁冀聽了,氣得渾身發抖,卻也無言以對。
梁冀自然也不會放過崔琦。他本想立即殺死崔琦,後又覺得這樣做未免過於露骨,就改為罷官、遣鄉。過了一段,仍覺不解氣,想把他處死而後快,為了做得不顯山露水,他就先升崔琦為山東某地的縣令長。崔琦是明白人,知道梁冀對他沒安好心,就沒去做官,找了個地方隱居起來。梁冀知道後,還不罷休,又派刺客前往尋找。等刺客找到崔琦時,卻見崔琦正在田裏幹活,他一邊耕作、一邊讀書,刺客很受感動,覺得他是個賢士,不忍心下手,就走到崔琦麵前對他說:“梁大將軍讓我來殺你,我敬重你是一個賢者,你趕快逃走吧!我也就此逃命了。”崔琦聽了刺客的話,立刻逃走。但梁冀的黨羽遍及天下,崔琦最終還是難逃此劫。
年僅19歲的青年才俊袁著當時在朝中任郎中,也許是因為年輕氣盛,也許是因為過於耿直,他實在看不慣梁冀的飛揚跋扈,就鬥膽上書皇帝,指出朝廷已“勢分權臣”、大權旁落,又建議梁冀最好“功成身退”,回家養神,“以全其身”,否則,難逃覆滅的下場。此外,袁著還要皇上“除誹謗之罪,以開天下之口”等等,不一而足。梁冀聽說這樣一個小人物上書辱罵自己,又驚又怒,立即派人捉拿袁著。袁著聽說後,不得已裝病詐死,讓家裏人抬棺行葬,最終仍被梁冀的家丁搜捕,活活鞭打至死。
不僅如此,袁著的好友,當時的名士胡武、郝絜等人都遭連累。胡武一家,被株連殺害的竟達六十餘人。尤其是郝絜之死,很具戲劇性,他起初想逃生,但無論逃到哪裏,都有梁冀的爪牙,後來發現實在無法逃脫,就幹脆抬著棺材,親自來到梁冀家門前口服毒身亡,這才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上一書而殃及如此之多的朋友,這在中國曆史上也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