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登基後的次年六月,比照漢惠帝納張後故事,以黃金兩萬斤為聘禮,迎娶梁女瑩入掖庭,八月份正式舉行大典立為皇後。桓帝自然要對梁太後施以母子之禮,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姐妹變成婆媳的奇怪情況。
在這段時間裏,梁太後秉政、梁大將軍專朝,不管他們的妹妹梁女瑩是天仙還是魔鬼,桓帝都必須對她恭恭敬敬,獨加寵幸,且目不斜視、心無旁騖,視其他花花草草如無物。因此,皇後以下“莫得進見”。
梁皇後也仗著哥哥姐姐的權勢,窮奢極欲,為所欲為,耗費的國庫資源,遠遠超過前代的皇後。而且,梁皇後還極力限製桓帝的私生活。算起來,憑她的姿色,充其量也就是個清秀佳人,而後宮粉黛則是環肥燕瘦,不乏傾國傾城之容、國色天香之貌、風華絕代之色。所以,生來嬌貴、善妒的梁皇後自然厭惡所有的後宮佳麗,尤其是貌美的宮人,更不允許她們接近桓帝。這讓正值精力旺盛之年的桓帝欲火中燒,對其自然極為反感。然而,因其身旁全是梁氏外戚掌權,隻好暫時忍耐。
3年後,梁太後死去,臨終之前歸政桓帝。桓帝親政,梁氏的勢力逐漸削弱。桓帝對梁皇後就不那麼勤快地表現夫妻恩愛了,開始在後宮“廣種薄收”。雖然梁冀仍然掌握著朝廷大權,但畢竟作為外臣,他並不能像梁太後那樣對皇帝寢宮裏的事牢牢盯住,隨時幹涉。但嬌慣擅寵的梁皇後可不幹,雖說她當皇後已經有不少年頭,前些年一直都是獨占寵眷,卻一直沒有生育,如今丈夫“移情別戀”,卻看到處處果實累累,簡直就忍無可忍。雖然她不能對桓帝怎麼樣,卻想方設法對那些獲得皇帝“臨幸”的後宮女子們痛下殺手,隻要有懷孕的,“母子”皆不得好死。如此,可排除桓帝有“隱疾”的推測了。
看著愛妾一個個慘死,看著自己的孩子皆胎死腹中,桓帝內心自然痛苦萬分,對梁女瑩的最後一點夫妻之情也泯滅了。但劉誌雖視梁皇後為仇敵,但也毫無辦法,畢竟國家的印把子還掌握在梁皇後的哥哥梁冀手裏。劉誌選擇的反抗手段隻能是不再涉足皇後寢宮,隻要有可能,就盡量不和皇後見麵。這樣下來,梁皇後惱怒也好、憂傷也好、發飆也好,統統都像重拳打在棉花包上。而她的哥哥梁冀和嫂子孫壽卻暗中另有如意算盤,根本就不再把這個妹妹放在眼裏。畢竟,梁皇後不能生育,就沒有延續梁家權勢的本錢,而且她對嫂子孫壽妖媚張揚、搶奪天下第一時尚夫人地位的作為很不滿,兩姑嫂關係越來越惡劣。
粱皇後憤恨交加,不久就一病不起,結果於公元159年,病死宮中。在梁冀的主持下被諡為懿獻皇後,按諡法,“懿”的意思是溫和聖善,“獻”的意思是聰明睿智,相對梁女瑩的人品言行,隻能是一種諷刺。梁女瑩當了13年的皇後,葬於懿陵。梁皇後死後不久,桓帝就利用宦官鏟除了跋扈朝堂20多年的外戚梁氏。接著,桓帝褫奪了梁女瑩的皇後位號,貶為貴人,把懿陵改為貴人塚。
關於這位梁女瑩皇後,還有一段小插曲不得不說,梁女瑩可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接受過婚前檢查的皇後。
《漢雜事秘辛》記載:東漢桓帝要立大將軍梁商的女兒梁女瑩為皇後。未成婚前,桓帝派吳婀女官來到梁府。一進門先觀察梁女瑩的走路姿勢。接著,便跟梁商大將軍一家說,要請梁女瑩進閨房,脫衣仔細檢查女公子身體的各部位。
出身豪門貴族的千金梁女瑩抵死不依,吳婀無奈,隻得出示“尚方寶劍”,嚇唬她說:這是皇上的聖旨,也是皇家選後的規矩。企望當皇後的梁女瑩,才勉強走入閨房接受檢查。
吳婀先檢查梁女瑩的乳腺,看有沒有腫瘤包塊;同時又用鼻子嗅嗅有沒有狐臭,有沒有鼻炎氣味。接下去看看肚臍的形狀深淺,肩膀的寬厚,腰圍,臂的彈性,大小腿膚色、長度,以及手掌十指、腳板平凹與十腳趾的顏色,最後是婦科檢查及病史詢問。
全部未見異常,又重新檢查五官與頭發濃密及顏色,查耳朵、齒、鼻梁、眼、眉。最後讓梁女瑩三呼“萬歲”,以檢查聲帶發音如何。
梁女瑩病死,接下來出場的,是皇帝的第二位皇後——鄧猛。
作為梁家媳婦的孫壽,一直慫恿利用丈夫梁冀的權勢為自己娘家人謀私利,對小梁皇後這個不明事理的小姑子一點都沒有好感,孫家和梁家一直都處在明爭暗鬥中。孫壽在親戚中發現了一個年輕靚麗的美女,於是就把她收養為自己的女兒,並把她送到了桓帝身邊。在她的如意打算中,這個小美女將是取代小姑梁女瑩實現自己富貴萬年美夢的一個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