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風雲迭起的兩漢王朝(74)(1 / 3)

雖然如此,靈帝對於打折售出官位到底不太願意。於是規定,以後官吏的調遷、晉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這麼一來,許多官吏都因無法交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走。沒人當官,漢靈帝的買賣豈不是要虧本?所以,有些人不肯貪贓枉法,請求不去做官,竟然被強迫派去。比如,當時司馬直是著名的清官,因而皇帝特別減價,隻收他三百萬錢,派他做巨鹿郡太守。得到詔書後,司馬直很不情願,就想以請假為名,不去上任,但卻得不到批準,沒有辦法,隻好勉強答應。司馬直走在路上,越想越氣,就上書皇帝,在援經據典、抨擊時弊後,服毒自殺了。

當然,像司馬直這樣“死心眼”的人是太少太少了。漢靈帝這麼有“經濟頭腦”,那些官們也不是傻子。大部分人一當上官就拚命撈錢,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裏把買官的錢掙回來。如此自然要加大對百姓的盤剝,弄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在靈帝黑暗的統治上,又重重地抹上了一筆。

荒淫無度,縱情聲色

漢靈帝劉宏的諡號為“靈”,這個“靈”字在諡法中解釋為:“亂而不損曰靈”。想想這位皇帝胡作非為,把國家折騰得夠嗆,隻是勉強沒有亡在他的手裏,也算是“不損”吧。至於這個“亂”就更為貼切,不但包括他賣官鬻爵的“搗亂”,也要包括他聲色犬馬的“淫亂”。

有人說,皇帝的後宮史就是一部荒淫史,一些聞所未聞的男女之間最見不得人的勾當都會在後宮裏出現。而漢靈帝的荒淫,更是稱“雄”諸帝。

漢靈帝剛即位還隻是個12歲的小孩,此時卻還沒有“淫亂”的能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女人的興趣也就隨之增加,“淫亂”的本性漸漸暴露出來。劉宏一心隻想著斂財玩樂。他想,既然宦官們喜歡專權用事,隻要這些奴才們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了,變著法兒讓自己玩好了,自己也便樂得個恬然自得其樂。於是,在漢靈帝的時代,一些在曆史上罕見的齷齪之事都出現了。

橫征暴斂,農民起義

爆發於公元184年的黃巾農民起義是東漢末年農民與地主之間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的結果,是一次經過長期醞釀的、有組織的、有準備的大規模農民戰爭。

東漢末年,土地兼並十分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他們“館舍布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擁有成千上萬的奴婢和徒附。廣大農民喪失土地之後,多數淪為豪強地主的依附農民。他們除了交納高額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當家兵等,甚至跟隨主人遷徙。農民與地主階級處於尖銳的對立地位。

東漢自和帝以後,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輪番把持朝政,政治日趨腐朽。靈帝劉宏公然在西園賣官鬻爵,州郡官職有時一月輪換幾次,官吏到任後,就聚斂搜括。自安帝以後,朝廷長期對羌族用兵,耗費軍餉四百多億,這一沉重負擔又全部落到農民頭上。加上各種自然災害,以致出現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嚴重局麵。大批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連京師洛陽也是死者相枕於路。

由於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被迫奮起反抗。從安帝到靈帝的八十餘年,見於記載的大小農民起義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時青州張伯路領導的流民起義,波及沿海九郡;順帝時廣陵張嬰領導的起義軍一萬多人,活動於徐、揚一帶達十幾年之久;桓帝時泰山公孫舉領導起義軍,在青、兗、徐三州作戰,給官軍以沉重打擊。在南方和西北,還出現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聯合起義。不少農民起義的領袖自稱“皇帝”、“黑帝”、“無上將軍”、“真人”等,或建年號,或置百官,或利用宗教為組織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頻繁。當時民間曾流行一首歌謠:“小民發如韭,剪複生;頭如雞,割複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就在這種背景下逐漸醞釀成熟了。

時勢造英雄,冀州巨鹿人張角目睹廣大民眾在東漢王朝暴政統治下的悲慘境況,義憤填膺,決心通過起義的途徑來改變這一局麵。於是,張角積極展開革命宣傳和組織活動,從而成為這場偉大農民起義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創立了太平道。太平道為道教一支,奉黃帝、老子為教祖。以畫符誦咒行醫治病為名,在貧苦農民中宣傳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鼓動民眾起來反抗暴政。在宣傳發動群眾的同時,張角還利用宗教從事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派遣骨幹信徒到各地聚集力量。經過十餘年的秘密宣傳和組織,張角已擁有徒眾數十萬,遍布於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在此基礎上,張角又將信徒按地域組織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設“渠帥”,統一節製,為起義做好了必要的組織準備。

在起義即將爆發的前夕,張角根據鬥爭的需要,及時用讖語的形式提出了“蒼天(指東漢王朝)已死,黃天(黃太一神,即指太平道)當立,歲在甲子(即公元184年),天下大吉”的戰鬥口號和起義計劃,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太平道大方馬元義多次往來京師,物色宦官封胥、徐奉等為內應。一場在宗教形式掩護下的農民大起義至此已是形神兼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