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風雲迭起的兩漢王朝(75)(3 / 3)

公元189年4月,靈帝劉宏去世。臨終,劉宏將幼子劉協托付給了自己的心腹——當時身為上軍校尉的蹇碩,讓他擁立劉協。靈帝之所以這樣做,這實際上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蹇碩與何皇後的矛盾很深,他也深知何皇後之兄何進兵權在握。在嫡長製的世襲製度下,劉辯是嫡長子,是皇位的當然繼承人,而現在要廢嫡立庶,是有悖常理的。為此,蹇碩決定先下手為強,誅殺何進後再立劉協。

當時,漢靈帝的靈柩停放在殿中,蹇碩在四周密布伏兵,俟何進入殿拜奠時乘機動手將其殺死。然而,蹇碩陰謀未果。何進聞知消息,立即進行部署,並通報何太後。何太後位居正宮,占有優勢,於是與何進一起擁兵入宮,升朝議政,宣布14歲的皇長子劉辯為皇帝,史稱漢少帝。何皇後以太後身份臨朝,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負責軍國事務。

蹇碩又想與宦官聯合,商議一起捕殺何進。機密再一次泄漏,何進命黃門令逮捕並處死了他。何進以皇帝舅舅資格輔政,不久又拉攏了“累世寵貴,海內所歸”的袁紹、袁術,權力日益膨脹。驃騎將軍董重看著何進橫行朝廷,心中十分不平。董太後也忿恨不已。於是發誓除掉何氏外戚。何太後卻先下手,與何進設毒計,除掉了董太後。

就這樣,劉協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和庇護他的人,眼看便成為待宰的羔羊。但一個既是突然又是必然的變故挽救了劉協的生命,而且戲劇般地把他推上皇帝的寶座。

蹇碩、董太後雖除,但宦官的勢力並未徹底鏟除。袁紹看到這一點,便向何進獻計盡除宦官。但何太後卻沒有同意。袁紹幾次進言,何進都未置可否。袁紹於是私自行事,詐托何進之命,致書州郡,命其抓捕中官親屬,歸案定罪。何進按照袁紹的建議,召集天下豪傑帶兵入京,何太後被迫解散中常侍、小黃門,隻把幾個與何進關係好的宦官留在宮中。何進、袁紹的行動引起了張讓的恐慌,他們得悉何氏正在密謀誅殺宦官之事,於是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

這天,數月來不曾入宮的何進,突然來到何後居住的長樂宮,直接向何後提出,要將這些中常侍盡數誅殺。何進一入宮,就引起了宦官張讓、段珪等中常侍的警惕,他們派人竊聽了二人的談話,並馬上做出反應。張讓率幾十人手持兵刃,悄悄地從側門埋伏到禁省大門中。等何進從長樂宮出來,張讓詐稱皇太後又有詔令,宣召他前往禁省,把何進騙到嘉德殿前。早已準備妥當的宦官一擁而上,將何進圍在中央,張讓等人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這個殺羊出身的下三濫,忘了今天的富貴榮華是怎麼來的翅膀硬了,就忘恩負義。天下潰亂,難道僅僅是我們這些人的罪過嗎?你說我等穢濁,公卿百官又有誰忠正清白?”張讓此番數落,對於東漢政治的腐敗,可謂一語中的。話音剛落,尚方監渠穆上前一劍,砍下了何進的人頭。然後眾宦官關閉宮門,以中黃門拒守,擺開了決戰的架勢。

很快,何進被殺的消息傳出宮外。袁紹的堂弟虎賁中郎將袁術立即向宮中進攻。此時,日已西落,暮色沉沉,袁術索性派人焚燒了南宮的宮門和東西兩宮,企圖逼迫張讓等出宮。夜幕之中,火光衝天,張讓急忙到長樂宮向何後奏報:“大將軍手下兵馬已經造反,正在焚燒宮殿,進攻宮省,形勢危急,請太後、陛下出宮暫作躲避。”何後不知真相,也驚慌失措,便和少帝劉辯、陳留王(渤海王)劉協等一幹人被張讓、段珪挾持著從複道(宮中的秘密通道)奔向北宮。這時,尚書盧植手持長矛趕來,救下了何後。

宮外何苗與袁紹已將趙忠等人捕殺。何進的親信吳匡怨恨何苗不與何進同心,又懷疑他與宦官通謀,率兵與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攻殺何苗,將何苗棄屍於宮苑之中。袁紹派兵關閉北宮大門,甕中捉鱉,下令將所有宦官不分老少統統處死。在這場大清洗中,有兩千餘宦官被殺。據說,甚至有人因沒留胡須被當作宦官誤殺了。

張讓等人在何後被救後,仍挾持著少帝兄弟,乘著夜色逃到黃河邊的小鎮——小平津(今河南鞏縣西北)。誰知,盧植和河南中部掾閔貢等追趕上來,張讓、段珪走投無路,自知難免一死,轉身投入滾滾東去的黃河之中。至此,東漢宦官被斬盡殺絕。

此時,董卓已率率領的三千隴西鐵騎奔騰而來,大軍已臨近洛陽,遠遠望見城內火光衝天,知道有變,於是揮兵急進。天還沒亮的時候,董卓的軍隊已經來到城西,探馬報知少帝在城北。於是,董卓撥轉馬頭向城北而來。在北邙山下,董卓與少帝、盧植等人相遇。

董卓前來奉迎少帝。少帝劉辯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早已被嚇得淚流滿麵,渾身哆哆嗦嗦,雙腿戰栗,口不能言。大臣們對董卓說:“皇帝下詔,要軍隊後撤。”董卓怒喝道:“你們這些人身為國家大臣,不能輔佐王室,致使皇帝在外流亡,為什麼要軍隊後撤?”少帝手下的內侍太監和一眾文官見此已沒人敢出口大氣,隻怕稍有閃失,便惹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