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種豆南山,有酒酌之(1 / 2)

陶淵明在農村住習慣了,自由自在,心情舒暢。當官就不自由了:繁重的公務,繁雜的禮儀,他都無法忍受。特別是經常對來巡視的上司們迎來送往,令他反感。

快到年終時,一天,一位衙役向陶淵明稟報,說:"九江太守派督郵張大人來本縣巡察,大人快去迎接吧!"

督郵張大人是個富家子弟,仗著家裏有錢,成為太守的心腹。陶淵明瞧不起他,但他是太守派來的,隻好硬著頭皮去迎接他。陶淵明剛要出去,衙役攔住他說:"大人,您必須換上官服參拜,否則,張大人會生氣的。"

陶淵明大喊:"我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下小兒低頭!"

"大人別生氣......"衙役勸道。

"你別說了。"陶淵明說,"我不當官了,辭職回家去!"他回到屋裏,把官印朝案上一扔,帶著衣物,離開衙門,坐著小船,回家務農去了。

陶淵明回到家裏,妻子翟氏和孩子們非常高興。翟氏問他:"還不夠三個月就回來了?"

陶淵明說:"地荒了,回來種田。"

陶淵明提筆寫下一篇《歸去來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陶淵明認為出去當官是失迷了路途,幸虧及時回到家鄉務農,認為自己做對了。他表示不再去當官,要在農村待一輩子。

陶淵明在南山腳下開了十幾畝荒山,在柴桑裏村蓋了幾間草房,房後栽了楊柳,堂前種了桃李。小狗在院子裏汪汪叫,大公雞在樹上啼鳴。陶淵明陶醉在田園風光中,早出晚歸,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寫道: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一天,陶淵明正在幹活,突然聽見有人大喊:"快救火呀!"陶淵明朝村子望去,他的茅屋著火了,火舌直向上竄,他飛快地朝家跑。

鄉親們紛紛朝他家跑去,有的扛著鍁,有的提著水桶,把大火撲滅了,隻剩下斷垣殘壁。

陶淵明的家坐落在柴桑裏,那裏很窮。附近的南村富裕,朋友們同情他,請他搬到南村居住。來到南村後,陶淵明與村民們相處得非常好,擺脫了不幸失火的陰影。

陶淵明寫下《移居》詩,描寫在南村的生活,描寫他與村民們的友誼: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