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2 / 3)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他那千變萬化狂草一般的筆墨,尤其是那種短粗的線條,初看模模糊糊一片,其實筆筆都是內心的反映。他已經不太關心所要表達的對象到底怎樣,他完全是在表達自己的感覺,自己心中的主觀意思而已。他的大寫意山水使用的往往不是大筆,他的每一筆都是書法,這一筆和那一筆的構成方式,不再是很明確表達某種物象,而是符號性、象征性的,通過符號、象征引起觀者的聯想。自然山川的渾厚華滋和筆墨的渾厚華滋在黃賓虹那兒形成高度統一。透過表麵的所謂亂象,但可以看到一種內在的秩序,甚至能夠看到造山運動所形成的律動。如同自然山川不是經過精心打扮、梳理的,本身就是樸素的存在一樣。黃賓虹獨特的個人麵貌和繪畫語言,使得他筆下的一座山,一群山,實際上都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時遇好而有力者,同嗜好此,或荷傳播,勝過大癡哥(黃公望)待五百年後期賞音也。一笑!”這“一笑”,當是對自己無限自信的表達。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敢說:“我覺得黃賓虹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挖掘到了中國畫的民族性,他在這一點上作出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正是在這個層麵上,在當時這樣的一個曆史背景下,好像覺得中國畫已經窮途末路了,正是他的這種認識,使很多人的觀念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一直到現在為止,就是給後來者提供了巨大的力量源泉,就是渾厚華滋,民族性,溫柔敦厚。這是我們中國繪畫當中非常顯著的特點,他覺得西方的繪畫過於發露。在這個根本的問題上,他開始深究,裏麵有一係列他的這個化學的一個完整的體係作為支撐,我覺得他是建構,從民族性這一點出發,建構了整個化學的體係,所以說,在近現代的這些大師當中,他是最為成功的一個。

“比如說中國畫最重要的是表現什麼?他覺得是內美。那麼內美如何去發現、表達出來呢?他說內美靜中觀,靜觀了之後通過筆墨呈現出來。他對筆墨進行了一係列的研究。他又說到了人,由人,再去說民族性。所以我覺得他實際上是一環扣一環。他在繪畫上的這種探究,他對自己一步一步在做什麼,是很清楚的。“我覺得他始終保留了年輕時候的那種熱情。年輕時候投身革命,反清,在他的畫裏麵,實際要求變革的這種精神,始終存在。但是他又把這個存積和變革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好。所以他的畫在一些最根本的因素上,不但存積,而且發揚。另外在一些比如像色彩,在構成方麵,他實際上又是能夠不泥古,能夠吸收一些西方的影響,他覺得他的這個尺度把握得非常好。“這和他多方麵高深的素養非常有關係,因為當時像他這樣做的人鳳毛麟角。他在中國繪畫之外很多學問方麵,都有很深厚的底蘊。他把金石學精粹的東西運用到了繪畫上。他屢次在這個提法裏麵說到‘線中心’,這個‘線中心’裏麵就包含了金石學一個很大的工具在裏麵,他非常看重這一塊。對於他繪畫的那種蒼茫渾厚風格的形成,我覺得有很大的幫助。“黃賓虹的繪畫是中國畫史上難得一見的一個比較完美的一個過程。由於中國畫史上的種種原因,比如壽命不夠長,或者其他條件的限製,沒有成熟到感覺像是果子熟了,從樹上掉下來這樣一個過程。但黃賓虹先生在他的繪畫中,展示了這樣一個過程。雖然他自己到最後還不滿意,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更進一步,這個過程我覺得也是不斷地脫離皮相追求本質的過程,所以他的東西越往後,實際上越想往源頭上追溯,最後就追溯到筆墨上,追溯到點,最本質的東西。”畫家陳向訊說“黃賓虹對我們專業從事中國畫創作的人來說,喜歡他是非常正常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他的畫所包含的東西太多。無論從他的畫麵單一的作品,或者整個作品反應出來的表現語言也好,最終的意境也好,包括他畫後的修改,他的一種敘述性的積累建立等等,都包含了非常多的東西。所以說,肯定會讓我們去欣賞他,去研究他,去看他畫裏所包含的一切東西,這也是大家和普通畫家的區別。一個普通的畫家,可能會覺得包含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多。事實上,黃賓虹的畫裏帶有非常非常多的東西,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信息量非常大。所以說肯定會有很多人喜歡。

“如果從他的畫麵直觀來說,從筆墨這種表現語言當中所建立起來一種品格,最終從那種畫麵傳達給我們的那種意境,是非常了不得的。他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筆墨表現形式,或者說是他自己很獨特的一種創作體係,這對我們來說都有非常大的啟發。“黃賓虹的修養非常好。他一輩子從理論到實踐,從各方麵,加上他一生的用功,筆墨所傳達出來的東西,是非常有價值的。”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覺得黃賓虹的畫黑呢,就是整個畫院也有一些專家說黑畫最難搞,為什麼覺得黑的畫比較難?”陳向訊說:“從我們專業的角度來講,這是他的一種‘墨式’。墨式,通俗地講,就是一種黑色。但有一點必須清楚,中國畫的創作模式不是簡單的黑,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黑色,是非常豐富的一種表現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黃賓虹他能夠把這個手段運用得非常透徹。通俗點講,畫得很黑,就是一遍一遍地畫,一層一層加上去,加得很厚,很黑,但他能夠把我們看起來是一個對立的矛盾,完全統一在一起,手上的功夫非常好。他對這個‘墨式’的運用,或者水的運用,或者用筆等等這一套形式語言的使用,已經非常有自己的性格了。”關於黃賓虹對現代中國山水畫的貢獻是什麼,陳向訊說:“這個貢獻首先是對曆史,我們今天的人就是站在曆史的一個點,麵對過去和將來。通俗講我們麵對傳統,因為中國畫有很長的傳統曆史在那裏,如果講有高峰的話,那麼宋代有宋代的高峰,元代有元代的高峰,到了明清也有自己的發展。作為後人來講,比如說他相對於過去的傳統來講肯定要發展,沒有發展的話,這個美術史是沒有辦法寫下去,曆史肯定是發展的。怎麼來發展呢?那就是無數的畫家、創造者,在完成這個事情,那麼這個當中肯定會湧現出像黃賓虹這樣的大家,他們就是對曆史作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回答,用自己的作品。相對於傳統,相對於未來,所做的事情,就是有別於傳統,但不可能完全脫離傳統。你肯定要麵對將來,要麵對未來的發展,隻有這樣,你才是一個對曆史作出貢獻的人,因為你重新書寫了美術史。跟傳統,跟未來都是有關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