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4年,英國人詹姆斯·瓦特的旋轉式蒸汽機技術日趨成熟,如何在鐵軌上把蒸汽機和馬車車廂結合到一起工作成為工程師們新的研究。但是,當時瓦特設計的蒸汽機每分鍾隻能轉12圈,連蒸汽機本身都推不動,更不用說拉貨了。1807年,英國人特裏維希克和維維安成功製造出用蒸汽機推動的車子,英國的理查德·特萊威狄和美國的奧利弗·埃文斯也分別獨立發明了高壓蒸汽機之後,才使鐵路運輸成為可能。瓦特的蒸汽機用蒸汽推動活塞,然後利用真空使活塞回到原位,而特萊威狄和埃文斯的蒸汽機則全部使用蒸汽來回反複推動活塞,而且所產生的壓強遠遠高於瓦特蒸汽機。這種蒸汽機工作時因為發生巨大的“吐氣”聲,人們給它起了個形象的綽號叫“噴氣的機器”,而正是這種吐氣的機器使陸路交通變得前所未有地快捷和方便,它也因此成為了推動整個19世紀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鐵路的發展並不是僅僅依靠於一項發明,它需要一整套複雜的技術,因此鐵路運營真正成熟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1829年英國工程師喬治·斯蒂芬森第一次將鐵路運營的各項要素整合在一起,他在曼徹斯特和利物浦兩個城市之間修建了一條鐵路,曼徹斯特處於內陸地區,這條鐵路使得當時正在迅速發展的曼徹斯特的製造業直接與出海口相連。
斯蒂芬森的鐵路一炮打響,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很快別人就開始競相模仿。在曼徹斯特至利物浦的鐵路開通時,巴爾的摩至俄亥俄的鐵路已經在建設之中了。由於工程師們認為路上的彎道太急,不適於用蒸汽機作為動力,因此最開始是考慮用馬來拉動車箱的。後來,紐約的工程師兼實業家彼得·庫珀製造出美國第一台名為“拇指湯姆”的機車,改變了他們原來的想法。由於找不到一個很好的通汽管,庫珀實際上是使用槍管來連接蒸汽機和鍋爐的。“拇指湯姆”在巴爾的摩至俄亥俄之間的鐵路上以18英裏(約28公裏)的時速行使,這讓當時那些習慣了馬兒小跑的人們目瞪口呆,驚詫不已。
鐵路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的節奏。為了對這一發明以及它所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在18世紀20年代,挖一條橫穿紐約州的運河已經是人類極限了,但僅僅半個世紀以後,聯合太平洋鐵路已經能夠橫跨整個美國大陸了。在1829年,安德魯·傑克遜從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到華盛頓就職總統,坐馬車走了一個月。到了1860年,這段路程隻需要3天。鐵路大大激發了人們對長途旅行的興趣。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兩個城市查爾斯頓和漢堡之間的第一條鐵路通車以前,兩城市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馬車,並且一周隻能跑3次,但僅僅5年之後,這條鐵路線每年運送的旅客就達到了3萬人次。
對此,美國天才的預言家奧利弗·埃文斯早在1813年就清楚地看到了這一前景。“這樣一個時代終將到來:人們會坐在蒸汽機牽引的車廂裏,在城市之間往返旅行,就像飛鳥一樣快……乘坐一列這樣的火車,早晨從華盛頓出發,旅客們可以在巴爾的摩吃早餐,在費城吃午餐,當天晚上可在紐約享用晚餐……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鋪設兩條雙向鐵軌,這樣,兩列火車可以相向而行,夜晚也可以行車。”但不幸的是,埃文斯於1819逝世,他沒有來得及親眼看到他的設想變成現實。
鐵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是非常直接和迅速的。鐵路作為一種新的交通運輸方式,比此前出現的運河效率更高,所受的地理條件的限製更少,它把無數小規模的地方經濟連接在一起,越來越多的產品的生產實現了規模化;同時,鐵路對於鋼軌、機車、車箱和煤的巨大需求也推動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批重工業企業的發展,並造就了第一批工業時代的產業大軍和百萬富翁。
19世紀最有前途的發明——鐵路,促使世界經濟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因此可以這麼說,在此前的人類曆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項發明能像鐵路這樣對世界產生如此迅速和決定性的影響。
新一輪繁榮的深度發展
隨著鐵路的大規模開通,至19世界50年代,世界經濟也跨上了新一輪繁榮的列車。這一輪繁榮的主要因素是冶金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飛速進步,加之鐵路建設和運營成本的大大降低,又一輪鐵路建設熱潮興起。紡織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也使紡織業成本進一步降低,從而擴大了需求,增加了利潤。整個世界的社會經濟都在如火如荼,欣欣向榮的大踏步前進著。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為進一步打開主要貿易對象和殖民地的市場,廢除了本國對進口農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的《穀物法》,開始提倡“自由貿易”,隨著糧價的降低,國內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另一方麵,英帝國還不斷四處伸手,為尋找新的出口對象,要求其他各國開放市場,特別是擴大對亞洲和非洲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