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857—1858年——魔王的全球首演(1)(3 / 3)

英國在1840年用炮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1842年開始強迫中國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並對英國商品豁免關稅。英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從1840年的50萬英鎊,到1845年增加到200萬英鎊。40年代,英國棉布出口增加了5.67億碼,其中歐洲2200萬碼,美國7200萬碼,而亞洲和非洲卻占了3.62億碼,為增加額的64%。這樣,從1842年起,英國商業貿易飛速發展,國家財富迅速增長,全國上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難怪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得出結論:“從業之利,農不如工,工不如商。”

英政府構建的投機“藍圖”也進一步加深了世界經濟的繁榮,那便是貸款給美、德等國,使它們有能力購買英國的鐵軌、機車來發展和強大本國經濟。從1825年到1840年,英國建成鐵路不到1300公裏,但1841年到1848年建成的鐵路達6900公裏。同一時期,世界鐵路網從8600公裏擴大到3.8萬公裏。1839年至1847年間,為完善國內鐵路線的建設,德國生鐵淨進口量增加了8倍,達1.14萬噸,相當於國內產量的42%;1841年到1845年間,美國每年進口10萬噸以上的生鐵、鋼和鐵軌來進行鐵路建設,而這些鋼鐵全部都是由英國出口給它們的。當時法國實行高關稅來保護本國冶金工業,所以沒有受到英國鋼鐵製品的衝擊。正是由於這一政策,法國冶金工業得以迅速發展,就蒸汽機馬力數而言,至1847年,法國已躍居世界第二。

1848年,美國加州發現了巨大的金礦——舊金山。自此開始連續9年,美國的黃金供應量空前增長,僅加州就生產出價值5億美元的金幣。1851年,澳大利亞墨爾本也發現了大量金礦,被稱為“新金山”,於是世界範圍內的黃金供應量由1851年的1.44億先令猛增到1861年的3.76億先令。而美國國內的金屬貨幣流量從1840年的8300萬美元猛增到1860年的2.53億美元。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黃金大發現打破了歐洲金融家對黃金供應量的絕對控製,被緊緊扼住貨幣供應量的美國長長地喘過一口氣。大量優質的貨幣供應大大增強了市場信心,銀行重新開始大規模擴張信貸,美國許多重要的工業、礦山、交通、機械等國家財富的最重要的基礎都是在這一段黃金般的歲月裏完成的。

也正是這兩個金礦的發現,使1848年的歐洲資本主義革命高潮迅速衰退,大批失業工人和謀求發財的人飄洋過海湧向這兩座金山,歐洲政體和社會一下子變得安全起來。同時受到黃金的推動,資本主義進入了長達10來年的新一輪的繁榮。也許金礦的發現是必然的,但金礦在什麼時候發現卻具有偶然性。所以假如這兩個金礦晚十年發現,那麼19世紀中期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可能達不到那樣的繁榮,可能要更多地經受危機的折磨。不過,像這樣的帶有戲劇性的世界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在今天大概不太會出現了。

從1847年到1853年,英國僅對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國的出口即從1260萬英鎊增加到3820萬英鎊,其新增需求量等於1847年以前英國棉紡織品的出口總額。在此期間,英國對自己殖民地的出口額增加了一倍,英國出口商品的三分之一為殖民地所吸納。1848年至1858年,美國鐵路事業蓬勃發展,建成的鐵路約達3.3萬公裏,超過了其他國家所建鐵路的總和。美國工業和運輸業的資本額增長也很迅速,雖然其中約有近一半是英國債券和股票。由於美國關稅較低,所以這個龐大機車和鐵軌的市場一直被英國所占領,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英國商品出口擴大還伴隨著價格上漲,這說明英國工業的處境特別有利。價格上漲減輕了對法、德兩國工業發展的壓力,法德兩國的重工業進展迅速。從1846年到1858年,普魯士的蒸汽機功率增加了4倍多;幾乎同一時期,紗錠數目大約增加了1倍;法國的速度稍慢,紗錠數目隻增加約一半,蒸汽織機增加一倍,重工業約增長75%。

自由貿易思潮的興起

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是一個典型的小農國家,靠限製外國農產品進口來保護本國農業生產,因為農民人數多,這也順應了當時大多數英國人的心意。但是當時又沒有明文規定限製外國農產品進口,而口頭協議難免會引發爭議,英國政府就製定了《穀物法》,其中規定:除非國內糧食稀缺、價格高昂,否則不得進口別國糧食。即使非要進口外國農產品不可時,也要征收高額的關稅,以便保證國內農產品的市場不受到排擠。

然而,鬥轉星移,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從農業國邁向工業國之後,功不可沒的“重農主義”卻成了昨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