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英國自由貿易取得了驕人的成效,美國也緊追其後,先將金屬進口稅下調至30%。雖然英國鋼鐵隨之如潮水般湧入美國,在新稅實施三年內美國鋼鐵產量下降了33%,但是歐洲農業歉收成了美國農產品出口的好機會,1845年到1847年,美國穀物和麵粉出口值增加了6倍。除美國外,瑞典、比利時、荷蘭甚至法國都開始降低關稅,擴大了國際貿易市場。所有這些技術和市場因素,使全球化自由貿易經濟一步步走向實現,這也促使各國轉入一個長達7年的繁榮期。
囂張的世界經濟
機器工業的發展和運輸業的革命,以及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共同創造了一個奇跡,資本的魔力造就了世界經濟成長的快車道,讓經濟的成長周期大為縮減,19世紀50年代世界貿易的年平均增長額比前20年提高了兩倍。
世界經濟發展獲得如此的高成績,是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廣泛采用了先進的技術,應用到重工業部門,特別是鐵路建設方麵,人們青睞於鐵路運輸的快捷與方便,金融資本也狠狠抓住了這次投資熱潮。隨著股市的大漲,廣大散戶們的信心被重新樹立起來:炒股就是為了賺錢,管它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能漲的就是股票就是好股票。鐵路證券如洪水般一路狂漲,牛市的火爆氣氛不斷激發著所有人的投資熱情,牛氣衝天的股市幾乎遍地都是黃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炒股就是投機,就是賭博,不下注怎麼能贏?不進倉哪能賺?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新一輪牛市的來臨,蠢蠢欲動的小市民們成群結隊的跑去開戶,興奮地跟隨大潮投身股海。
以美國為例,鐵路企業的蒸蒸日上讓華爾街的前途更加光明。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掀起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淘金熱,為了把黃金從美國西北迅速運往東部,鐵路建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1835年美國隻有1000英裏的鐵路線在運營,到1840年這一數字也隻達到3000英裏,而到了1850年美國鐵路已高達1萬英裏,南北戰爭爆發時,已經總共有3萬英裏的鐵路線縱橫交錯在美國大陸上。一個帝國的崛起,總是伴隨著一定的偶然因素,電報與鐵路在同一時代被發明,並得以應用。在幾秒鍾之內就能將華爾街的價格傳送到美國各地,再也不用跑腿者在各個城市之間辛苦的奔波,這種傳遞信息的便利自然而然地確保了紐約成為了美國的金融中心,也確保了華爾街這個金融帝國的崛起。
華爾街從來都不缺少商業天才,如何籌集足夠的資金來維係鐵路業的發展自然也難不倒他們,很快天才們就發明了很多融資方式來為修建鐵路籌集資金。鐵路證券很快成為華爾街的主要投資品種,從而取代了它們的前輩——州政府債券和聯邦政府債券,從最初1835年的3家鐵路在交易所掛牌到1845年的38家,至南北戰爭爆發時,鐵路股票和債券已經占美國證券交易額總規模的1/3。整個華爾街也是一片喜氣洋洋,人聲鼎沸,大批湧到華爾街來“致富”的人們爭相購買鐵路股票和債券,到處洋溢著快樂的氣息。難得趕上大好時機,就算手頭沒錢,就是借也要去炒股。不少人夢想這時在股市裏撈上一筆,於是不顧一切的借錢貸款,似乎隻要買股票,就可以發大財。從1955年到1957年,美國的投資增長率也超過10%,被認為是戰後美國經濟最繁榮的時期。
繁榮總是有著聚集的趨勢,新一輪技術革命為加速繁榮插上了有力的雙翼,社會生產力有著驚人的發展。英國紡織業中大型工廠徹底驅逐手工工場,手織機徹底退出市場。棉紡織品展現了一幅無比宏偉的前景,簡單方便,投資低廉的動力織布機,隻需要零星安裝,平民百姓借幾個錢就能開始生產,幾乎馬上就能收回成本。於是大把大把的錢被投到紡織業上,此後,英國征服了全球的棉紡織市場。蒸汽機迅速應用於海運業,大大降低了海上運輸的成本,提高了速度。電報開始普及,現代通訊初露端倪,大大提高了經營的可控性。世界經濟的宏偉藍圖被大手筆的繪製著,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工業革命和鐵路運輸的力量。
誰招來了“世界魔王”
19世紀初,美國的經濟及各方麵遠遠比不上英國,當時國際貿易的基準貨幣是英鎊,英格蘭銀行還采用了金本位製,可以按照每盎司黃金兌4.25英鎊的價格對黃金和英鎊進行不限量的兌換。其餘的國家不得不盯住黃金的彙率製度,當時的美國,連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紙幣都用不上,隻能用數以千計的各州批準的銀行發行的銀行券來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