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857—1858年——魔王的全球首演(2)(3 / 3)

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讓美國徹底擺脫了寄人籬下的日子,強勢美元的時代終於來臨了。僅1848年一年,美國黃金產量達到了48.4萬盎司,1849年產量增加到193.5萬盎司。到1853年,美國的黃金產量已經超過了314.4萬盎司,價值6500萬美元。美國的經濟在這些金光燦燦的雄厚資本下迅速騰飛,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個發展旺盛的市場定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吸引力,曾經不願染指美國證券的外國投資者也開始一窩蜂地購買美國鐵路債券和政府債券。1847年,美國對外負債為1.9億美元,在接下來的短短10年之內,美國的外債總額翻了一番。整個經濟的蓬勃發展在華爾街得到了反映,即使是一些投資價值令人高度懷疑的礦業股票在場外市場的交易也非常活躍了。毋庸置疑,大盤形勢大好,股價“漲聲”一片,一時間炒的普通百姓個個心馳神往,人們掏幹腰包把錢扔到股市等待盈利,讓股市的牛氣勢頭有增無減。為了使礦業股票交易更加規範,礦業交易所很快就建立了起來,股票交易量大幅上漲,尤其是在場外交易市場。從1851年到1853年,紐約市新組建了27家銀行,總資本是1600萬美元,這些資本大部分是從華爾街上籌集到的。

到1856年時,有360家鐵路股票、985家銀行股票、75家保險公司股票、幾百種的公司債券、市政債券、地方債券和聯邦債券一起加入到了交易之中。但是這些證券中的絕大部分都沒有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交易,原因是交易所拒絕接受新的、未被市場檢驗過的證券。當社會經濟形勢樂觀時,人們對於未來也總是過於樂觀,盲目投資。新股趁勢紛紛上市,老百姓們萬眾一心,視股票投資為唯一發財途徑,甚至把所有積蓄都扔進了股市。

1857年初,整個華爾街紅紅火火,喜氣洋洋,人們樂滋滋的數著從股市裏掙回的錢,不斷和周圍的人談論自己的炒股經驗。到1857年中期,繁榮的經濟已經顯示出衰退的跡象了。富裕起來的人們開始過起了銷金噬銀的生活,不管是賺來的還是借來的,都花在豪華的住宅和高檔的家具上,隻為了一時的攀比。這些貪婪的罪惡是一回事,現實的經濟數據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加利福尼亞的黃金產量已經趨於平穩,曾經大大刺激美國出口的克裏米亞戰爭和歐洲穀物的歉收也已經結束。

雪上加霜的是,在夏季和早秋,資金往往會流出紐約的銀行,由於在這個季節,西部的農場主為了支付收割的費用和償還貸款,會從當地的銀行提走他們的存款,從而迫使這些銀行將它們存在紐約的銀行裏的資金調回。正所謂股市就是賭博,賺了的人想更賺,輸了的人想翻盤,結果是久賭必輸。變化莫測的股市終於張開了一雙大手,牢牢套住了那些紮入股海的股民。市場上大量搖搖欲墜、急欲拋出的股票,找不到一個買家,看不到任何需求。人類的貪婪終於要得到懲罰了,經濟危機這個魔鬼正在一步步的向人類靠近。

1857年8月,主要鐵路的股票開始下跌,股價在4天之內下跌了85%,美國的大部分銀行和紐約所有的大銀行都停止支付黃金。眾多儲戶在銀行外麵排成長隊,希望能僥幸取回一點點原來的存款。而一半的紐約經紀商都走向了破產,另外還有985名紐約商人破產了,留下了1.2億的債務,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正如它當初迅速地出現,短命的礦業交易所也以很快的速度消失了,街邊交易場所又變成了一座不見人影的“空城”。

倫敦和巴黎市場很快就知道了紐約市場的困境,於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金融危機隨之爆發。無論是投機者還是投資者,大家都在一艘船上。在駛向希望中的金色的彼岸途中,會有很多風浪。在充滿刺激的航程中,大家又都會被投機的浪花打濕。經曆了泡沫危機的衝擊,大家應該痛定思痛,腳踏實地地打好基礎才是最可貴的。

瘟疫的全球性蔓延

1847年至1857年期間,隨著世界貿易大幅度增加,世界市場飛速擴大,世界市場的擴大必然使經濟危機具有世界性。

1857年危機的策源地是美國。隨著美國經濟降溫的“瘟疫”不斷向其他國家蔓延,危機很快擴張到英、法、德等國家,並且不久就蔓延到瑞典、荷蘭、意大利、挪威和丹麥。許多殖民地國家,如澳大利亞、爪哇、巴西,甚至農奴製的俄國,也遭到危機沉重的打擊,危機波及的範圍之廣,更超出了人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