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1827年,廢奴主義在美國廣為流行,143個廢奴團體在巴爾的摩集會,譴責奴隸製度的罪惡。30年代初,加裏遜在波士頓出版《解放者》周刊,宣布“為我國的被奴役的人們的立即解放而鬥爭”,並創建了新英格蘭反對奴隸製協會,並領導成立了全國性廢奴主義組織--美國反對奴隸製協會。隨後反奴隸製協會在北部各地紛紛建立,到40年代這類組織約達2000個,參加協會人數超過20萬,形成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廢奴主義者雖然遭到反動勢力的多方壓製和迫害,仍堅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他們出版了幾千種書籍、報刊,並散發了大量傳單,有大批演講員到各地宣傳廢奴運動的宗旨和控訴奴隸主的罪行,各種文藝作品和專著也以不同方式揭露和抨擊奴隸製的罪惡。到各地宣傳演講,控訴奴隸主的罪行,揭露和抨擊奴隸製的罪惡。此外,廢奴主義者還組織“地下鐵路”,也就是秘密通道,像乘坐“火車”一樣,把黑奴從南方蓄奴州分段護送到北方的自由州或轉送到加拿大。南北戰爭爆發之前,估計至少有6萬人因此獲得自由,“地下鐵路”的著名組織者之一,女奴出身的女英雄塔布曼冒著生命危險19次隻身潛回南方各州,協助數百名奴隸逃出南方而獲得自由。這種組織奴隸逃亡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奴隸製度的基礎。
19世紀40年代,一些廢奴主義者開始主張采取政治鬥爭。道格拉斯和塔潘兄弟等人推行廢奴主義綱領的自由黨。但加裏遜等人堅持隻用道德說教的方式,不讚成采取政治行動,更反對組織廢奴政黨和武裝鬥爭。雖然在鬥爭手段上存在分歧,但整個廢奴運動仍在不同道路上取得進展。
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書中對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作了動人的描述和揭露,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反響,有力地推動了廢奴運動的發展。1859年,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率領21名白人和黑人起義,把廢奴運動推向高潮。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隸獲得自由,從而從根本上瓦解了南方叛亂各州的戰鬥力,扭轉了戰局。1865年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規定奴隸製或強迫奴役製,不得在合眾國境內和管轄範圍內存在。1865年12月18日,林肯簽署了經過修改的《最後解放宣言》。他在簽署了這個文件後莊嚴宣布:“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比此刻簽署這個文件時更加堅信自己是正義的。”根據這個宣言,美國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製。
《宅地法》的實施
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羅來納州首先宣布脫離聯邦而獨立,接著密西西比、佛羅裏達等蓄奴州也相繼脫離聯邦。1861年2月,他們宣布成立一個“美利堅邦聯”,推舉大種植園主傑弗遜·戴維斯為總統,還製定了“憲法”,宣布黑人奴隸製是南方聯盟的立國基礎: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隸勞動是自然的、正常的狀態。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聯盟不宣而戰,迅速攻占了聯邦政府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對南方作戰。林肯本人並不主張用過激的方式廢除奴隸製,他認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首先要限製奴隸製範圍的擴大,然後逐步加以廢除,而關鍵是維護聯邦的統一。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沒有進行戰爭的準備,隻是倉促應戰,而南方則是蓄謀已久,有優良的裝備和訓練有素的軍隊,所以,盡管北方在多方麵都占有優勢,還是被南方打得節節敗退,連首都華盛頓也險些被叛軍攻破。
北方在戰場上的失利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許多城市爆發了示威遊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轉戰局。這時林肯才意識到,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必須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呢?美國獨立後,聯邦政府對西部土地實行國有化,並決定按地段分塊出售,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償還國債和滿足土地投機者的要求。但出售土地單位麵積大、價格高,廣大窮苦的人民迫切想要得到土地,但無力購買。很多人因買不起土地而淪為雇農或佃農,從東部和歐洲奔向西部開拓土地的貧苦勞動者和失業工人也在不斷增加。實現土地政策的徹底放寬和無代價分配西部土地,便成為廣大美國勞動人民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