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維也納股市大暴跌,當時在德文報紙上首次出現“borsenkrach(崩盤)”這個字眼,“krach”念做“喀來喀”,這是媒體創造出來的形音字,聽起來仿佛有屋頂塌落碎成千片萬片的聲勢。投資股市的小股民們也是一聽就知道,裂了,崩了,完了……
自從1857年世界第一次經濟危機產生後,就標誌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初步形成,並且世界各國的經濟聯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密,那麼既然是緊密聯係的,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維也納股市的崩潰自然也不是個別現象,它的連鎖反應也引發了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蕭條。1873年後,隨著席卷全美的鐵路建設熱潮泡沫破滅,企業、商家和消費者手裏的資金就像流到地上的水,是收不回來了的,但大家還都急需資金,而金錢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遙不可及,人們除了等待時間的流逝之外無計可施。
不過,世界經濟雖然開始一體化,但危機來臨時,大家還是想著要各求自保,這就像一個本來還算團結的群體,突然遇到了危及到個人的危險,於是大家都想先獨善其身再說。結果在美國經濟爆發之後,歐洲各國停止了對美國的資本輸出,而一國之內的經濟單位也開始獨善其身,其表現如美國紐約一係列供應鐵路資金的銀行也停止了對鐵路公司和工業界的撥款,更給鐵路公司當頭一棒。結果在1873年9月18日,隨著擁有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大量債券的傑伊·庫克金融公司的破產,以美國為主要震源的世界經濟危機終於全麵爆發了。
維也納交易所發生的危機也迅速地波及到了近鄰德國,且影響甚大。這是因為在70年代初的繁榮時期裏,德國是歐洲證券的主要交易場所,並且德國人民也熱衷於投資股市,尤其是對鐵路和房地產的證券投資,雖具有很大的投機性,但人們眼看其水漲船高都眼熱不已,於是共同共錢更高抬了它的價格。而在美國爆發危機後,德國的危機程度也開始加劇。如德國鐵路投資的收入一再下跌。1870年,柏林-波茨坦鐵路的股票股息為20%,1873年已降為4%。而70年代初開始在柏林交易所內發行股票的95家新銀行中,到1875年倒閉了約40家,很多普通人的存款也受到了影響。
而作為最早出現經濟危機的英國,也在1873年卷入了危機之中,國內很多工業部門的生產開始下降,出口萎縮,失業人數增加,物價一路下跌,無論是投資者、商家還是普通消費者,手頭的錢都開始變得越來越少。不過,由於英國的重要工業部門棉紡織業和其他一係列部門優勢較大,尚未發生嚴重的生產過剩等原因,直到1878年,危機才在國內全麵展開。
世界曆史上金融動蕩時起時伏,給人的感覺上各不相同,但大多數幾乎如出一轍,任何國家都很難置身事外。這次危機席卷了除美國、奧匈帝國、德國、英國之外,還有法國、俄國、意大利、荷蘭、瑞典、比利時、日本、阿根廷和印度等國,其波及範圍之廣,超過了以往所有的世界經濟危機。
美國破產浪潮的衝擊
在林肯對黑人奴隸進行“偉大的解放”,南北戰爭也因全美的統一而結束之後,美國經濟便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在美國的經濟成長中,南北戰爭是個分水嶺:戰爭之後,經濟市場不斷擴大了,並且由於戰爭的刺激,加上不斷湧入的移民和西部新發現的礦藏,這一切使得美國的工業化極速發展,國家財富迅速增長。一些大資本家應運而生,美國由此進入了“鍍金時代”。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美國似乎一直是處在進步之中,並在很多時候領導著世界的潮流。可為許多人所不知的是,在1873年,美國也曾因金融危機而險些淪為三流國家,成為發展的犧牲品和金錢的奴隸。
當令所有股民都垂頭喪氣的熊市結束後,股票市場也在鐵路建設新一輪的繁榮中迎來了難得的春天,股價一度衝高,超過了1857年牛市的最高點。隨著又一輪大牛市的到來,老百姓炒股的熱情被重新點燃。人們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看來1857年的金融危機並沒有給人們多深刻的教訓。看到有人炒股發了財,周圍的人就開始豔羨不已;在一傳十,十傳百的炒股發財故事的誘惑下,人們終於又動心了,揣著好年景攢下的錢就跟著走進了股票交易所,不料1873年金融危機這個魔鬼再次重生,打得人們措手不及,跟著炒股的人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給套住了。明明是在大市在升時擠破頭才搶到的“好股”,為何沒幾天卻跌得賣都賣不出?既然是炒股,你就要知道,你所看到的漲隻是目前這一刻的情況,兩個小時後,或兩天後的情況誰能知道?你若真能洞悉未來,去賭場快速致富比炒股票更適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