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1873年——世界重工業的噩夢(4)(2 / 2)

1873年這次大崩潰給美國經濟乃至全世界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南北戰爭後的繁榮景象徹底消失了。直到六年後,這次崩潰帶來的經濟蕭條才最終結束,美國經濟才逐步恢複過來,華爾街也漸漸成熟了。

1884年,美國人查理斯·道、愛德華·戴維斯·瓊斯和查爾斯·密爾福特·伯格斯特裏創立了道-瓊斯公司。由此開始道-瓊斯指數開始為世人所知,這是世界上曆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采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製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該指數目的在於反映美國股票市場的總體走勢,涵蓋金融、科技、娛樂、零售等多個行業。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它的建立,對世界工業發展和證券業發展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危機之下,適者生存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許多普通人看到股市大漲,不少人從中撈到了好處,立馬眼紅的縱身跳入股海,這其中有成功的喜悅,但很多時候是失敗的懊悔。對這樣的投資者來說,遭遇股市崩盤也是一次難得的教訓,是對他們基本風險意識的強化,也是對“買者自負”的一次真實體驗。

我們洗衣時有不少泡沫,剛開始時泡沫不多,隨著手的搓動,泡沫也就漸漸多起來,手攪動得越激烈,泡沫就越多,當抽出手不再攪時,經過些時間的穩定,泡沫便會不斷的破滅,直至幾乎全部破滅,1873年的經濟何嚐不是這樣呢?飛漲的股市攪渾了人們的思想,大量的人進入股市時,其實裏麵已經是攪動得最激烈的時候,也是泡沫最多的時候,而他們卻渾然不知。

1873年5月9日維也納債券交易所點燃了世界經濟危機的引信,24小時內股票貶值了幾億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麵癱瘓和有價證券交易中止。維也納交易所危機很快蔓延到歐洲的其他交易所。歐洲各國立即停止對美國的資本輸出,導致美國紐約銀行不再對鐵路公司和工業界撥款,於是在9月18日,隨著擁有北太平洋鐵路大量債券的澤依-庫克金融公司宣告破產,一場影響深遠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全麵爆發。

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經濟全球化,1873年的危機“就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的強烈程度來說”,是資本主義有史以來所經曆過的危機中“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來了,來得如此淩厲迅猛,如此高調醒目,以致於當任何人在任何地點問起任何行業的問題時,人們都脫口而出:“哎,世道不景,有什麼辦法?”

危機開始的第一年,企業倒閉事件就達5000起。在整個危機時期,企業倒閉事件達47000起。1879年上半年,英國北部有50%的煉鐵爐,60%的攪鐵爐停止運轉,物價總指數下跌25%。在1873-1879年,英國每年罷工的次數達270起,美國共發生了247起罷工。

此刻,所有行業或領域繁榮興旺的跡象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存在的,隻是關於“經濟危機”的空洞引用與蒼白敘述。之前那些炒股專家們預測某隻股票是黑馬,未來一周將連續漲停,目標價位多少多少,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似乎真的會按照其預測的發生。但是,當人們拿錢跟著介入時,又有幾個在深不可測的股海中撈到了寶貝?在股市裏,沒有人可以完美預測它的明天,如果可以的話,那就不是炒股而是銀行儲蓄了。到現在為止,大家才明白過來,讓手裏的錢保值升值,不貶值,不縮水,盡量延長它的使用期,這就是理財的最終目的。在危機魔王灰暗的天空下,人們看透了金融震蕩的頻繁暴露出欺詐和犯罪,對股市產生了一種不安的總體感覺,公眾們叫嚷著要振興企業來複仇。

“大魚得利,小蝦難活”的生存法則是商業市場的千年古語。有人說:“經濟危機來了,小型企業挺不住的就倒下了,這反而減少了較大規模企業的競爭對手,對其有利。”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然,競爭對手永遠不會減少,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不會降低,即使在經濟危機時期也是這樣。不斷有企業倒閉,同時也不斷有大量的新企業出現,這種情況是每個行業的常態,和是否出現經濟危機沒有關係,因此導致競爭異常激烈,要存活下來難,就是要把企業做大做強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