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900-1903年——日俄的第一次重感冒(1)(3 / 3)

而當時的明治專製主義政權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和進行對外掠奪,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這直接影響了之後50多年日本的國策和國家目標。

1894年7月25日,日本未經向中國宣戰便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戰勝後又迫使中國清政府與之訂立了《馬關條約》。這次戰爭是日本由被壓迫國家變為壓迫者的轉折點,也是日本產業革命進入完成階段的轉折點。在戰爭中,政府比戰前高出兩倍的軍事開支,使資本家得到大批軍事訂貨,也積累了巨額資本。戰後日本靠從中國索取的巨額賠款作基金,在1897年10月實行了金本位製,提高了日本的金融地位,並利用戰爭賠款大規模加強陸海軍建設,擴建鐵路網,極大地推動了私人資本的發展。同時,戰爭也使日本獨霸了朝鮮半島的市場,並奪占了部分中國市場,這就擴大了日本商品的銷路。以甲午戰爭為起點,日本再次出現了投資熱,工業、交通運輸業以及金融貿易,都獲得了大發展。

在1895 -1900年的5年間,日本國內公司數增加了4665個,實繳資本額增加了4.7億日元。增加的行業主要是運輸業和金融保險業,這兩種行業分別增加了390個公司,1.46億日元資本金和1016個公司,1.96億日元資本金,占實繳資本金增加額的72%。製造業增加了1429個公司和7971萬日元資本金,其中增加最多的是紡織業,增加了406個公司和3222萬日元資本金。與此同時,日本的進口貨物激增,貿易逆差呈現慢性發展,進口品中20%以上是金屬品(鋼鐵等)和機械類,由此可見這個時期設備投資額頗為活躍。

到1898年,日本的紗錠突破了100萬支,機器紡紗占了絕對優勢,1900年機器繅絲也占了生絲總產量的51.7%,日本進入了世界紡織工業發達國家的行列。在軍事工業帶動下,重工業也開始改變麵貌。189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最大鋼鐵廠——八幡製鐵所,於1901年投產,使日本邁出了鋼鐵自給的第一步。20世紀初時,日本的煤產量已自給有餘,1905年已有260萬噸出口。以鋼鐵工業和采煤工業的發展為基礎,造船、鐵路和航運的發展也很快。1898年,三菱的長崎造船所建造了6172噸的大型輪船“常陸丸”,接近了世界水平。這一年建造輪船總噸位達到10萬噸,日本已成為造船大國。

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後,輕工業、重工業發展迅速,公司企業和公司資本額成倍增長,紡織企業擺脫了危機,大量工業產品流向朝鮮及中國台灣地區,經濟得到了迅速恢複。

俄羅斯拉開了危機序幕

雖然俄國於19世紀九十年代迎來了其資本主義曆史上最可觀的一次經濟高漲。但是,俄國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國資本和進口機器、鐵軌。外國投資者看中的是俄國遼闊的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他們在本國找不到有利可圖的投資出路,就把目光投向了俄羅斯。1890年,外國資本在全部股份資本中約占25%,到1900年則占到了40%以上。

一瓶好啤酒可以搖晃出很多泡沫,搖得越久泡沫越多,極端情況下則是隻見泡沫而見不到酒。俄國的發展類似於搖啤酒泡沫,因此,這一輪高漲既是俄羅斯大規模開發的開始,也使俄羅斯經濟進一步殖民地化,迅速而持續的擴張最終引來狂熱投機,濫設企業,虛估前景,股票和債券高溢價發行。

結果,1899年9月,俄國彼得堡發生了嚴重的交易所危機,從而拉開了這次經濟危機的序幕,緊接著是鐵路建築的大規模削減,鋼鐵進口猛烈下降。有3000家工廠、企業倒閉,大批工人失業,1901--1903年失業工人達20萬人。沒有停業的工廠企業也開始降低工人工資,延長工作日,把法定的11個半小時延長為12甚至14小時。

由俄羅斯拉開了通向經濟危機的序幕後,1900年時,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後的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了。在俄羅斯有大量投資並向俄羅斯大量出口的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最先跟進,英國尾隨其後,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也進入了持續衰退期,一起被卷入危機的漩渦,20世紀世界經濟的序幕便在這場危機中拉開。

危機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

危機發生時,英國正在南部非洲進行侵略戰爭(英布戰爭),戰爭使英國的一係列工業部門獲得了巨額的軍事訂貨。即使如此,也未能免遭危機襲擊。這次危機在英國從1900年一直持續到1904年。在此期間,一些主要的工業部門(如鋼鐵工業和造船工業)的生產下降了15--20%,失業人數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