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當時基本上隻有兩個經濟階層:富有階層和其他階層。10個家庭中隻有一個是富有階層。也就是說,在1900年的美國有90%的人被劃分為貧困階層。而每一個貧困階層的人,也正在渴望著實現暴富的神話。並且大都將這個奇跡寄望於股市之中。
1900年初,股市再次繁榮起來,個股股價平均漲幅超過40%,有些股票的漲幅更是高達80%。如此大的利潤樹立在無數股民中間,便給人一種站在山巔的“眩暈感”,於是每個人都立即有追求暴富的心理滋生和蔓延,使得人們再次失去理性,人性的瘋狂又在全球上演,全民炒股似乎預示著一個新賺錢時代的到來。
在這一年開始時,每個人都想嚐試著投資炒股來賺大錢,上班族炒股被稱為“午餐交易”:在午飯時抓緊時間一邊塞飽肚子,一邊瀏覽股市行情和財經信息,早早下單買賣。大量菜鳥擠進炒股大軍,使炒股高燒幾近瘋狂。衝動的菜鳥說:“我不知道股票是個啥玩意,但我知道隻要把錢丟進去就能生崽。”在金錢的誘惑麵前,人們表現得極其醜陋,巴菲特曾形容,每到9:30,人們便守在電腦前,就像巴普洛夫拿來做實驗的狗一樣,搖搖鈴,放一碟食物在那裏,狗們就知道有得吃了。
“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這是牛頓在1720年炒股賠錢後發出的哀歎。那一年,牛頓買了一隻南海公司的股票,不過隻漲了一點就賣了,可賣了後繼續“瘋漲”,心癢的牛頓又高價介入,結果剛買後股票就崩盤了,賠了兩萬多英鎊。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個世道,隻要有錢,買了股票就能漲,似乎過去那些所謂的泡沫分析都是瞎掰而失去了意義。然而,隨著俄羅斯經濟危機的到來,全球金融風險也悄悄到來,這個時候,廣大在股市失意的投資人才重新拾起牛頓當年的那句哀歎,後悔莫及。
資本無情,在經濟危機這個悲痛的日子裏,股市也配合著顯示相應的低調,麵對充滿風險的市場,投資人不但要過苦日子,還得當心別給熊市吃掉。工業國家走過了五年高成長、低通膨的經濟形勢,安逸的經濟環境如今急速惡化。不但各國嚴肅以對,投資人也驚慌起來。市場即便是在震蕩後也未能停止下跌的步伐,新低之後再見新低,這就是幾近瘋狂的市場。正如以前它的上漲一樣,沒人知道頂在哪裏,而現在,也不知道“惡夢”還要多久才能結束。
人們總是過度地高估自己,以為“大國”的崛起就可以不按市場規律出牌,而不斷刷新的申購資金天量記錄也在刺激著人們對美好前景的渴求。股市的曾經繁榮創造了太多的神話,但當鉛華盡洗時,人們卻發現不過是做了一場美夢,最終手裏的錢或者和原來一樣,或者已被別人拿去。
自欺欺人的英國自由貿易
提起自由貿易,很多人都高舉雙手讚成,認為這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但它具體好在哪裏卻又不是很明白了。通俗的說,自由貿易比貿易保護要好,它的好處主要表現為商品價格的下降,有助於世界擺脫經濟危機,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來到後,世界各國不都還一致倡導要貿易自由化嗎?但貿易保護的好處則表現為貨幣的聚集,這是可以集中使用以增強國家實力的資源。所以任何國家也都不會不顧自身利益地實行貿易自由化。
對於像英國這樣的國家來說,經濟繁榮幾乎全部依賴貿易。在所有經曆過重商主義實踐的國家中,最成功的莫屬英國。不少人認為,英國人是以自由貿易起家,靠自己產品的競爭實力成為世界工廠的。亞當·斯密和李嘉圖們的邏輯是不錯的,但那隻是實驗室裏的可控實驗,是真實世界裏國際貿易的烏托邦,隻是幻想不能當真。英國人把自由貿易變成販毒戰爭的正義之旗,到處打仗。中國拒絕英商走私鴉片時,卻被認為是不肯與英國貿易,違反了其國際義務,英國天經地義的動用炮艦轟開中國的大門,然後開始大講自由貿易。由此可見,孤島外懸的英國人宣揚自由貿易理論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17、18世紀之交,印度棉布如潮水般湧入英國,為了保護國內麵部市場,英國國會於1700年通過了一項禁止銷售印度棉布的法令。英國人的實際行動,使自由貿易在理論上幾乎徹底破產了,但是蠱惑人心的貿易保護外衣卻流傳下來,而且越發的花樣百出。正是在這一法令保護下,英國的發明者和革新者終於解決了用“棉線作經線”的問題,從而以機器同印度人的靈巧的雙手展開了競爭,然而這僅僅隻是貿易保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