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越來越執著於“威爾遜式”的國家利益觀,把“國父”華盛頓留下的外交遺產——孤立主義丟到了爪哇國,眼不見心不煩;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仍然以挑戰既存國際關係體係的姿態出現,但其實力幾經大起大落,前進的方向朦朧不清;德國擯棄了進攻性的“國家主義”,轉而采取了和平主義的發展道路,取得了國家主義難以企及的成就;世界強權英法兩國與納粹德國在二戰的爭鬥中,勢力逐漸衰落下來,但是它們仍想保住自己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和在全球的影響力,以求重新崛起。於是法國不再把德國看作是自己最危險的敵人,而是展開博大的胸襟化敵為友,與德國攜手促成了歐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製度設計;英國徹底從世界政治中心的寶座上摔了下來,但其依靠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繼續維持著世界大國的“美麗假象”;而意大利再也無法玩看風使舵的遊戲了,被迫以配角的資格融入新的歐洲安全體係。
新的世界格局描繪了新的世界經濟地圖,美國戰後成功地控製了全球經濟,成了世界的主導力量,雄霸天下,成為經濟上的日不落帝國。1949至1957年,美國股市一直處於牛市,股價持續攀升,往後的十幾年,美國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美國經濟開始一枝獨秀,蘇聯軍事則強悍無畏,世界強權兩級化逐漸顯現出來。
二戰結束,美國的喜和憂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遍布到四大洲,卻惟獨沒有在美洲開辟戰場,所以美國經濟在二戰後發展最快。美國人覺得你們怎麼打都沒事,隻要不到我家裏來找我的麻煩,我就不找你的不是,最好打得隻剩下一個國家咱們再單挑!要不是小日本轟炸珍珠島搞得美國發火,估計美國也不會豁出命去趟二戰這灘混水。
二戰後,各主要工業國經過戰爭的洗禮後已經殘破不堪,以往蓬勃的精神麵貌也變得蒼白無力。唯有美國好得一塌糊塗,不僅能獨善其身,而且成為世界工業的超級強國,也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工業出口占了全球的一半。美國能在經濟上成為世界超強,主要是因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了不少的軍火財,在戰爭中也沒有受到什麼損失。當別國在為自家慘淡的狀況苦於經營而失魂落魄時,美國輕而易舉地實現了經濟複蘇,綜合國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二戰後的美國處在一個取代英法成為全球經濟中心的有利地位,這時的美國幾乎沒有什麼外債,卻有巨額的國民儲蓄,巨大的經濟規模,這些都意味著它的增長潛力是相當驚人的。作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美國的“生產奇跡”達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從1939年到1942年,美國工業生產總值增加了近一倍,1945年與1940年相比增加了116%。1948年,美國工業生產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的54.6%,黃金儲備達到200億美元,大約占世界總儲備的三分之二,對外貿易占世界貿易的三分之一。不僅如此,美國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十分明顯。1950年美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為英國的3倍,西德的4倍,是日本的N多倍;美國製成品的生產率為西德的6倍,日本的30倍;美國煤礦的生產率比英國、西德高3-4倍,是法國的7倍。此外,美國在軍事領域的地位也空前強大,除了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常規部隊外,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成功地製造出原子彈,給戰後的美國外交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這樣的能力無疑更加堅定了美國人對輝煌未來的信心和超級強國的自豪感。
在歐洲地區,因為戰爭的傷害,每個國家的日子都過得異常艱難。就德國來說,被美國為首的盟軍占領後,人們無法信任當時德國銀行發行的鈔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德國的流通貨幣是香煙,尤其是美國香煙。就算在黑市交易中,也隻能用香煙作為貨幣,當時歐洲的經濟惡劣程度可想而知。此時的歐洲進入後殖民地時代,歐洲各國紛紛放棄戰前的殖民地,同時將注意力集中在重建歐洲,對歐洲以外的事情沒有興趣。日本就更加不用說,戰後連糧食也要美國人施舍,靠美國人的救濟過生活,更沒有能力去恢複經濟建設。
遭受戰爭洗禮的歐洲各國忙著恢複自己的生產,無暇關注世界事務,連國防也交給美國人做主。美國名副其實地成為西方國家的老大哥,隻要白宮的主人一聲令下,沒有一個西方國家敢走出來違抗命令。在政治上,美國成為國際警察,對國際事情,不論大小都由美國全權當家作主,隻有軍事強悍無畏的前蘇聯在國際問題上敢與美國唱對台戲。
也許有人認為一個大國之所以成為超級大國,必須在各方麵都是出類拔萃,其實並不盡然。二戰結束後,美國士兵撤退回國,等待轉業。國防工業也因戰爭的結束而嘎然停頓,美國的失業率一下上升了許多。雖然美國有著強大的工業生產力,但是諸國貧困,根本無力購買美國貨。加上戰後國債龐大,工潮此起彼落,通貨膨脹急劇上升。因此,杜魯門總統說了一句至真至誠的話:和平是地獄。因為他發現管理戰時的美國,比管理和平時期的美國來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