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性格特征是什麼,如何形成?
他的遭遇對後世有哪些特殊啟迪?
他對社會曆史有哪些獨到認知?
他繪製曆史畫卷有哪些特殊手段?
他如何顛覆了傳統狐狸精形象?
他怎樣把牛鬼蛇神寫得比正人君子更可愛?
他如何既繼承傳統文化,又揚棄傳統弊端、超越傳統局限?
有哪類構思模式由他開宗作祖?
有哪類文學樣式由他推向頂峰?
他的作品為何不因歲月流逝而湮滅?
……
孫犁先生說過:文學史上一兩行記載都不容易得到。蒲鬆齡在任何《中國古代文學史》都單占一章。作家的榮譽始終由其作品、特別是《聊齋誌異》保證著。本傳試圖通過可靠的史料說明:
毛澤東為什麼說寫鬼寫狐的《聊齋誌異》實際寫的是清朝曆史?
《聊齋誌異》卷三《驅怪》的“黃狸黑狸得鼠者雄”與鄧小平的“貓論”何其相似?
為什麼說蒲鬆齡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向科舉製度全麵開火的作家?
為什麼說《聊齋誌異》是古代短篇小說藝術高峰、小說藝術集大成之書?
為什麼說蒲鬆齡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為什麼說蒲鬆齡是對當代文學創作有世界性重要影響的作家?
……
蒲鬆齡終生鄉居,除三十一歲一次南遊外,都在淄川做私塾老師,沒見過多大世麵,也沒有驚天動地事跡;蒲鬆齡的家庭是普通柴米夫婦,無浪漫情懷可言;蒲鬆齡的朋友,除蒲鬆齡私附門牆的王士禛是文壇盟主外,基本都是沒多大名氣的底層人物,而因蒲鬆齡與王士禛身份的差異,基本不具備平等朋友資格。蒲鬆齡一生可用“讀書、考試、教書、寫書”八字總結,怎樣從如此簡單普通的生活中挖掘閃光點?
“終生磨一書”是蒲鬆齡的閃光點。《聊齋誌異》寫作曆時將近半個世紀,耗盡其畢生精力,寫作《聊齋誌異》是蒲鬆齡人生最大的事件。如何解讀聊齋成書過程?如何將聊齋博大精深的內容與作者相對瑣屑的生平聯係起來?此前寫作三部蒲鬆齡傳時,都是將《聊齋誌異》單獨加以論述,本次則將《聊齋誌異》各類內容融合在蒲鬆齡各階段生活中加以闡述,尋找蒲鬆齡生平事跡與聊齋故事的聯係,比如:
山東頭名秀才為何參加大約十次鄉試考不中區區舉人?
科舉蹉跌如何啟動步步深入向科舉製度全麵開火?
幕賓南遊如何啟發“官虎吏狼”深刻思維?
生活艱窘如何啟發刺貪剌虐名作產生?
為東家到濟南找菊種如何導致名作《黃英》問世?
蒲鬆齡現實婚姻與理想愛情在他心中有什麼不同解釋?
蒲鬆齡對顧青霞的精神之戀如何啟發人鬼戀經典模式?
不為多數研究者重視的聊齋豔情詩如何影響並融化進聊齋名作?
蒲鬆齡為何與南遊時的東翁孫蕙“反目成仇”?
非常欣賞《聊齋誌異》的王士禛為什麼沒給寫序?
哪個大人物想花重金將《聊齋誌異》買到自己名下?
……
讓我們從蒲鬆齡普通平凡的布衣生活,尋找不同尋常的蘊味吧。
那麼,《聊齋誌異》有沒有創作主旨?有。除了《聊齋自誌》之外,蒲鬆齡還曾以更簡練的語言體現在早期作品《畫壁》中。
《畫壁》寫朱孝廉到寺院遊玩時,看到壁畫上的散花天女,生愛慕之心,不由自主飄然入畫,與散花女相愛。等他從畫上下來,驚訝地發現,壁畫上原來梳少女發型的散花天女已改梳少婦發型。他問老和尚怎麼回事,老和尚回答:“幻由人作,貧道何能解。”
老和尚自稱“貧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幻由人作”這個重要命題。從創作論角度看:聊齋任何神鬼狐妖、夢幻離奇故事,都是從天才作家蒲鬆齡的頭腦裏產生的。
蒲鬆齡青年時期的作品《畫壁》決定了《聊齋誌異》的藝術導向。前輩聊齋點評家認為“幻由人作”可以概括整部聊齋的藝術內涵。
青柯亭本將“幻由人作”改為更通俗易懂的“幻由人生”。我們借用這個詞為聊齋先生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