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侯寶林曾幽默地稱山東淄博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因為市內有六個火車站。
淄博是工業城市,在其向全世界出口的陶瓷和琉璃產品中,聊齋故事是永恒主題。工藝師在千姿百態的琉璃製品上,在臉盆大小、常作為國禮贈送外國領導人的刻瓷掛盤上,在半個手掌大的內畫壺小小方寸間,巧奪天工地製作三百年來家喻戶曉的聊齋故事畫麵:
爬在樹上邊摘花邊燦爛笑著的狐狸精嬰寧;
豔美聰慧的狐仙辛十四娘救出判死刑的丈夫;
多情女鬼聶小倩為心上人從墳墓走回人間;
美人魚白秋練與人間書生詩意的戀愛;
仙女翩翩剪蕉葉為衣,收白雲做絮,為郎君做棉衣;
花神葛巾玉版變成盛開的紫瓣白瓣牡丹……
並非男歡女愛的故事也給工藝家提供想象奔馳的天地:
一個漢子長了身鴨毛,這是對他偷吃鄰居鴨子的懲罰;
另一個漢子腦袋在牆上碰個大包,這是對不勞而獲者的教育;
還有個漢子靠鬥鵪鶉發了大財,因為他講究誠信;
穿官服者虎首人身,隨從是狼,叼了人來給當官的充饑,“官虎吏狼”;
鬥士席方平在地獄被鋸為兩半;
美男子馬驥成了海龍王的女婿……
這些畫麵,製作在高檔工藝品上,漂洋過海,走向世界。
淄博是旅遊城市,人們跑到淄博看齊國故都,看世界蹴鞠(足球)誕生地,看春秋時期的殉馬坑,都免不了品嚐魯菜。許多賓館餐館包間常用聊齋女性命名:“嬰寧廳”、“小翠廳”、“小謝廳”、“紅玉廳”、“阿英廳”、“黃英廳”、“香玉廳”、“荷花三娘子廳”……到處都能聽到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膾炙人口的《聊齋歌》: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
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
《聊齋誌異·小二》寫民間女子小二如何在陶瓷工業生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改變家庭中男女的地位。幾百年後,小說家的作品竟給一個中等城市帶來繁榮,可謂文學史和經濟史上的雙重奇跡。
有越來越多的人,絡繹不絕來探訪蒲鬆齡故居,即蒲鬆齡紀念館。
人們還沒到故居,已強烈感受到蒲鬆齡的存在。
從淄博火車站一出站門,先看到一座麵目清臒的古代人物雕像。這位為現代化城市守大門的老頭兒,就是十七世紀小說家蒲鬆齡。
與淄博火車站相連接的市中心路可以並開六輛汽車,叫“柳泉路”。“柳泉”是蒲家莊景物,“柳泉居士”,是蒲鬆齡的號。沿柳泉路進入淄川區,汽車拐入與柳泉路同樣寬敞的“鬆齡路”,再與“聊齋路”相連接,終端是蒲鬆齡故居。淄川城南,有個占地四十五公頃的“留仙湖”,碧波蕩漾,綠樹成蔭。留仙,是蒲鬆齡的字。蒲鬆齡的名、字、號、作品都變成現代都市的康莊大道或景點。旅遊者跑遍全世界,在哪兒見過“托爾斯泰路”、“巴爾紮克公園”、“李白湖”?隻有蒲鬆齡獨占鼇頭:這個城市最重要的街道以作家的名字命名,作家創造的故事,是這個城市支柱產品的經典主題。
穿過柳泉路、鬆齡路、聊齋路,看到個極特殊的村莊:蒲家莊。
說蒲家莊特殊,因為在中國各地的村莊越來越現代化時,蒲家莊仍然保存,或者說原汁原味保存清代建築風格。有高而厚的護村城牆,莊內彎曲的狹窄小道旁,是青磚土坯白牆麥秸房。
說蒲家莊特殊,因為這裏存舊立新,建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聊齋宮”:莊東濃濃綠蔭中、澄澄碧湖上,一座大約十層樓高的瓊樓橫空出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創建此宮時,淄川地方官員帶領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女士到濟南找筆者,討論如何將聊齋故事轉化為景點。筆者建議以《席方平》和《羅刹海市》為主。後來張錦秋院士以這兩個聊齋故事為構思主線,創造出“地、海、天”即陰世、龍宮、天宮三大時空。聊齋宮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手段,現代化彩塑,電影特技,燈光音響,活化了聊齋神鬼狐妖的藝術世界。從波浪式台階走下去,兩旁“海水”波動,蚌女起舞,人好像在海水裏走動。進入龍宮,龍王嫁女場麵華麗優美。由龍宮進入陰森恐怖的鬼門關,從奈何橋進閻王殿,鬼哭狼嚎,群魔亂舞,十八層地獄的酷刑活靈活現。惡鬼正披上美女畫皮,女屍在狂風暴雨中立起,席方平被鋸為兩半後,不屈不撓,在天宮找到說理的地方,二郎神懲辦上至閻王下至城隍的貪官汙吏……聊齋宮全部用漢白玉和花崗岩精雕細刻而成,氣勢恢宏又剔透空靈,是蒲鬆齡後人用挖煤所得集資建成。一九九〇年筆者陪同走遍世界的老作家劉白羽參觀,他感歎:聊齋宮媲美迪斯尼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