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劉姓》寫“虎而冠”的劉某在崇禎十三年偶發善心的真實故事:縣衙劉捕頭在淄川街頭看到一對男女哭得淒慘,問後得知,他們成親一年多,遇到大災,夫妻不能兩全。男子要把妻子賣給油肆主人馬某。馬某表示:我已買下十幾個女子。你賤賣,我就買。青年男子要三百銅錢以便用於逃亡。馬某說:“這種年輕女子現在隻值一百銅錢。”劉捕頭年輕氣盛,掏三百銅錢給那對年輕夫婦。夫妻二人邊哭邊拜,然後一起逃亡。
在一百銅錢能買個年輕婦人的大災之年,四月十六日夜,淄川城東七裏之遙的滿井莊商人蒲槃做了個奇怪的夢:一個病病歪歪的和尚,斜披袈裟,踉踉蹌蹌走進了蒲家北房、蒲槃嫡妻董氏的臥室。蒲槃驚訝不已地看著走進自己內室的和尚,隻見他瘦骨伶仃的胸膛上貼了塊銅錢大的膏藥。蒲槃納悶:你一個出家人,怎麼可以隨隨便便跑進平民百姓內眷的房子?
嬰兒呱呱而啼,將蒲槃從夢中驚醒。原來,董氏又生了個兒子!
月光靜悄悄照著窗外在風中搖擺的樹影。窗下洗兒的家人發現:嬰兒胸前有塊銅錢大的青痣!蒲槃發現:這塊痣的位置、大小,與他夢中所見病和尚胸前貼的膏藥一模一樣!莫非這孩子是病和尚轉世?
此前蒲槃妻董氏、妾李氏各生了一個兒子。按照以“齡”為兒子命名的慣例,蒲槃將排行老三的兒子取名“鬆齡”。
蒲鬆齡在苦難的歲月來到人間。至於他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則是弱冠著書立說後才有的。
中國古代文學家的誕生,總會得到富於浪漫主義氣息的描繪:
李白是其母夢太白金星入懷而生,所以名“白”,字曰“太白”;
陸遊之母晁夫人臨盆夢到秦觀,故給兒子取名“遊”,字“務觀”;
蒲鬆齡同鄉、位居司寇的王士禛,則被宣傳為高麗國王再世……
蒲鬆齡沒有他們這般神奇,這般高貴。關於他出生的故事,一開始就蒙上一層淒涼落寞的色彩。他親自記載,他是父親夢到病和尚後出生的,小時常生病,大人擔心他不能長命,長大後,門庭冷落像和尚廟,冷冷清清筆墨耕耘,像托缽求化的僧人。他常琢磨:莫非我真是麵壁人再生嗎?
不管蒲鬆齡父親這段夢境是真是假,“麵壁人再世”、注定一生清苦之說,確實是作家身世的感慨。蒲鬆齡出生在社會最黑暗、最動蕩的時期,明清之交的社會轉型時期。其漫長、貧寒、不得不寄人籬下做家庭教師的一生,讓他比起中國古代曾出仕的文人,包括詩聖杜工部,更加接近下層、了解大眾疾苦。因為,他本來就是普通老百姓中極普通的一員。
三 改朝換代
蒲鬆齡出生的崇禎十三年,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已讓崇禎皇帝傷透腦筋,腦後拖辮子、本是遊牧民族的滿洲軍隊又在關外虎視眈眈……
蒲鬆齡虛歲五歲,甲申年(1644)改朝換代。郭沫若先生寫過《甲申三百年祭》,這一年,是中國曆史上意義重大的一年。它是:
明崇禎十七年;
李自成永昌元年;
張獻忠大西元年;
清順治元年。
風雲突變,社稷屬誰?腐敗的明王朝、崛起的滿清,還有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鹿死誰手?決定於這一年。
農曆三月十九日淩晨,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見大廈已傾,先放走三個兒子,包括太子和後來造成很大動靜的“朱三太子”,再殘殺皇後、嬪妃、公主,然後在太監王承恩陪伴下,遁出皇宮,走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壽皇殿。中午,李自成氈笠縹衣,騎馬進入承天門(天安門)。北京市民張貼“永昌元年順天皇帝萬歲”,焚香設案,迎接李闖王。李自成榜示:“大師臨城,秋毫無犯,敢掠民財者,即磔之。”北京秩序安定。
李自成義軍即大順政權已控製山東、河南、山西及湖廣、江北一部,具備取明朝而代之的實力。無奈,農民軍進京後,首領沾染腐化享樂風氣,且魚龍混雜,牛金星等人結黨營私,農民軍內部分裂,再加上對明寧遠總兵吳三桂措置欠妥,導致農民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