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謫守撫、湖(2)(2 / 2)

真是有所失必有所得:謫守撫、湖,是顏真卿忠而見謗,正氣鬱抑,心靈喋血的屈辱日月,卻也是其書作的繁盛期、輝煌燦爛期,許多熠熠閃光的稀世瑰寶,都產生於這將近十年的灑脫而風雅的日月裏。

湖州雅韻

大曆七年(772)十一月,六十四歲的顏真卿改任湖州刺史。

顏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一如既往,政尚清靜,而忠心耿耿,為國家之中興,為百姓之福祉,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治政之餘,以其虛己下士高風,延納賢彥,宴會名流,詩酒講論,雅韻風流。眾多儒、釋、道文士,慕名相投,追隨左右。

湖州為江南大郡,乃三國時代吳國所立吳興郡。江南之富庶、清麗,無過於此。湖州北瀕太湖,城西南有杼山,景色秀絕。顏真卿在撫州時曾在門人薑如璧等協助下修纂、增補《韻海鏡源》,成五百卷,此時又招集各方賢士於此,予以修訂,補充釋、道內容,刪繁就簡,終成三百六十卷音韻學巨著。

杼山之陽有妙喜寺,後來有著“茶聖”之譽的陸羽,曾應妙喜寺方丈皎然之邀居於此,考察遠近各地所產茶葉,品茶研茶。大曆八年(773)屬癸卯年,這一年十月為癸卯月,月內二十一日為癸亥日,年、月、日同一天幹——癸,陸羽選擇了這一天在妙喜寺東南處創建一亭,即起名為“三癸亭”。顏真卿曾以《題杼山三癸亭》為題,作詩稱讚其風光之美:

……

不越方丈間,居然雲霄遇。

巍峨倚修岫,曠望臨古渡。

左右苔石攢,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鳥來枳椇。

……198

三癸亭的創構,匠心獨具,雖長寬不過方丈,卻給人以如登雲霄之感。巍巍然緊挨著峭美的山洞,舉目瞭望,遠遠可見古老的渡口。左右兩旁是層層疊疊的苔石,還有或高或低的丹桂等名貴花木。山上的僧人與猿狖相伴,飛翔的鳥兒在珍稀的拐棗樹上築巢建窩。顏真卿深為三癸亭營造的這種如同天造地設、縹緲雲外、鴻蒙曠古、隔絕紅塵的情境所陶醉。

三癸亭的創建者陸羽,不知其父母是何人,竟陵199智積和尚拾於水濱,養育以為弟子。陸羽長大後,智積和尚為他卜了卦,取陸為姓,羽為名,鴻漸為字。安史之亂爆發後,陸羽隱居於湖州苕溪,與吳興僧人皎然結為忘年之交,平日閉門讀書,唯與名僧高士談宴終日,或獨行野外,讀佛經,誦古詩,行歌行泣,至日落盡興方歸。陸羽所寫文章,多有諷喻,看到別人的善行,就會喜形於色,頻頻予以讚揚;而看到別人的醜行,則如同自己做了錯事一般,羞愧不堪,並直言規勸,即使有所得罪,也在所不避。這個被人視作“今之狂人”的陸羽,以嗜茶聞名於世,所著《茶經》,講述茶源、茶法、茶具十分詳備,後人以為“茶神”、“茶聖”。顏真卿引以為至交,彼此心心相印,友誼深摯,常常一起在三癸亭內外,或編修《韻海鏡源》,切磋訓解,或徘徊於芳草幽徑,吟唱聯句。

顏真卿從陸羽而深得茶的妙用,以為喝茶可以潔淨肌骨,疏通髒腑,澄澈心思,常常與文朋詩友一起煮茶品茗,吟唱出了“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200的妙句。陸羽也洞悉顏真卿書法之妙,將魯公書法與名噪一時的肅宗李亨朝吏部侍郎徐浩相比較,認為顏書高於徐書一籌;徐、顏二人都效法王羲之,而徐浩從王羲之那兒學到的隻是皮毛,顏真卿的書法,表麵看不相似於王書,卻深得王羲之書法的靈魂、神髓。鄙以為,陸羽對顏真卿書法的評論是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