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朝堂險惡(1)(2 / 3)

大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李豫去世,德宗李適即位。顏真卿出身儒學世家,熟悉禮儀,朝臣推舉他擔任禮儀使。禮儀使的主要職責是製定代宗皇帝的治喪禮儀。皇帝喪事,在儒家所尊崇的《周禮》中屬“五禮”之第二禮:“凶禮”。而唐初以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以致皇帝的喪葬禮儀記錄空缺無存。“至國有大故,則皆臨時采掇附比從事,事已,則諱而不傳,故後世無考焉。”211身為禮儀使,顏真卿既無法向大唐先前諸帝的喪事尋求參照,又深自憂心於日益嚴重的藩鎮稱雄、尾大不掉、朝廷威權衰微的現實,遂參照《禮經》,製定了詳細的禮儀程序,深寓尊重皇權、遏抑藩鎮、維護國家統一之旨。朝臣中卻有人橫加指責,顏真卿不予理會,正道而直行。其所製定的代宗李豫喪葬禮儀,是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唐代皇帝喪葬禮儀的唯一存世文獻。

當時,眾大臣在朝堂上議論代宗李豫諡號時,爭相挖空心思地選擇、堆砌美妙字眼。被德宗李適任用為宰相的楊炎,這個一向為奸佞元載所寵信、並拔擢為吏部侍郎的野心家,為著借機向德宗邀寵取媚,更為不遺餘力,腦汁絞盡,恨不得把搜羅來的一切稱頌、讚美的美好字眼,都疊床架屋地加之於德宗李適之父——代宗李豫頭上。顏真卿直言不諱地陳述己見:我朝自玄宗末年以來,奸臣竊權,不斷增加皇上的諡號,以至有的皇上的諡號增加到十一字之多。追憶周朝的文、武二帝,稱文不稱武,言武不稱文,豈盛德不優乎?是臣子們在稱頌其最崇高的德行啊。所以,諡多不為褒,諡少不為貶。今諸帝諡號太廣,有違於自古傳承而來的規則,請求自中宗以來都遵循最初的諡號,睿宗曰聖真皇帝,玄宗曰孝明皇帝,肅宗曰宣皇帝,以省字尚質,正名敦本。朝會後,顏真卿又將此意,撰為《請複七聖諡號狀》212,上呈德宗。德宗下詔命百官集議,儒學之仕無不讚同。顏真卿此舉無異於給了楊炎一記耳光。楊炎不是等閑之輩,向以文藻雄麗著稱,自有他的回應之詞:我大唐豈可比諸於周?睿宗、玄宗、肅宗、代宗,以至陛下,哪一個不是天縱英明,哪一位不是蓋世聖君?諡號字數太少,豈可表達其聖明?幾句花言巧語,便說得德宗李適心中惶惑不定。卻巧,有官員上表認為:諸帝諡號皆已刊刻於陵廟玉冊,不可輕改。於是,顏真卿的建議終被否決。

德宗李適足登帝位之初,頗有勵精圖治之心,實行了一係列變革措施,企圖抑製藩鎮勢力,加強朝廷權力,療補大唐社稷的千瘡百孔,卻錯誤地任用了曾得元載青睞的楊炎為宰相。楊炎執政,固然有其政績,不可抹殺:以“兩稅法”代替了早已不能適應時勢的“租庸調法”,從以人丁為本到以資產為本,改革了賦稅製度,使人丁、土地得以接近真實,朝廷收入有所增加,貪官的手足得到束縛。但這個由奸佞元載栽培起來的野心家,仍暗自感念著元載昔日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為元載複仇之火不時燃燒於心。這股複仇之火首先燒向劉晏。當初,吏部尚書劉晏主持審訊元載一案,楊炎自己也因牽連於元載而遭貶謫。楊炎先建言德宗,罷免劉晏轉運諸使的職務,繼則羅織罪名予以誣告,貶為忠州刺史,隨後又指使親信誣告劉晏謀叛。德宗李適最擔心、最害怕的是叛亂,聽信其言,即派人去忠州殺害劉晏了事。楊炎為元載、也為自己報了仇,自然舒心、快活。然而,朝野內外,為劉晏這位才幹傑出、曾為扭轉安史之亂後大唐的財用困窘和複興工商農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功臣,而疾呼喊冤者,或者對殘害忠良的楊炎憤然側目者,實在不可勝數。楊炎卻並不以除去劉晏而心中滿足,心中的複仇火焰並未熄滅。顏真卿是劉晏的好友,是元載的冤家對頭,也成為楊炎忘不掉的複仇目標!

然而,對付顏真卿並不那麼容易。當時,顏真卿在朝堂之上威望很高,且與皇帝德宗李適有著姻親——雖然是遠親。德宗的生母沈氏,出生於吳興,顏氏一族自顏含徙居江南後曾與沈家結親。德宗李適生母沈氏在開元末為代宗侍女,安祿山叛軍進入長安,與諸王妃妾一起被擄往東都洛陽囚禁,廣平王李豫——即後來的代宗,率軍收複東都,見到沈氏仍然留在東都宮中,待史思明再陷洛陽,沈氏已不知所在。代宗即位後,立李適為皇太子,下詔尋訪其生母沈氏,一直未能找到。建中元年(780)七月,德宗李適遙尊沈氏為皇太後,並因母族實力單薄,很重視與顏真卿的這層姻親關係。正因為這諸般原因,楊炎企圖排擠、打擊顏真卿,並不容易。但楊炎並不甘心,靈機一動,以擢為貶,挖空心思地向德宗上呈以名為《授顏真卿太子少師告》的表章213,竭力稱頌顏真卿道德崇高,為古聖先賢所倚重的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科均優,文章學識堪為眾人師表;忠貞耿直,恪盡臣子的節操,德行最為突出;作為臣子,其誌忠誠,其節正直,可為士人模範。曾任職於朝廷和地方,為國家鞠躬盡瘁,政績卓著。平日不忘修養德性,沉靜專注,思慮端直,處事氣量寬宏,難解之題,在他手下迎刃而解。如同晉朝的山濤,多有啟奏,被舉薦者無不廉潔高尚;如同漢朝叔孫敖製定禮儀,光大了帝王的龍威。有了這樣的傑出人才,天下的操行將得以規範。回思往古賢臣,不能不想到今天的魯公顏真卿啊!何況,在為皇太後追封徽號之際,不能不惠及其親屬故舊,妥善照顧好親屬賢人。由他(顏真卿)擔任太子少師,來調教、保護太子,太子必然會早日羽翼豐滿,展翅翱翔。德宗李適覺得楊炎對顏真卿的讚美並不過分,言之有理,即表示讚同。於是,楊炎聲色不動,其欲抑先揚、外示尊崇而陰奪其吏部尚書之權的陰謀,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