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朝堂險惡(1)(3 / 3)

顏真卿卻不以為意,有感於自己的尊貴地位,為告慰先祖,即整理家譜,撰《顏氏家譜》一卷,並作序;為父親惟貞立家廟,撰、書《顏氏家廟碑》,請時為集賢院學士的李陽冰篆書題額;又將以前為曾祖父所撰《顏勤禮碑》書寫刻石,以敘述先人功德,列舉子孫才行,歌頌貽於後代的先祖之德。就書法而言,顏真卿於肅穆平和、莊重篤實的心境中,濡墨運筆,使“顏氏家廟”、“顏勤禮”兩碑,集渾厚、樸實、剛勁、莊重於一體,以爐火純青之筆,於老辣中融會新鮮活潑生機,於疏淡中彰顯質樸茂密風神,圓潤豐厚中充盈浩然的清氣、正氣,呈現著骨風勁節;不敷雕飾,而大氣磅礴,雍容華美,韻味醇厚;筋力遒勁,力拔千鈞,筋肉豐滿,光華流離,為超越自我的楷書巔峰之作、至善至美之作。顏真卿又將朝廷授自己為太子少師的告身——通稱《自書告身》,正楷書寫出來。其書遒勁樸實,氣勢恢弘,堪稱瑰寶,然今日所見,學者以為並非真跡。

在兢兢業業地輔導太子和翰苑弄墨之餘,顏真卿以自己的禮儀使之職,為革除朝廷禮儀弊病而連上奏章。往昔的大唐公主下嫁,公婆必須下降身份,禮拜新婦,而新婦不予答禮。顏真卿以禮正俗,製定了公主下嫁拜公婆的禮儀,並廢除了婚禮中的其他流行陋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盧杞懷恨

楊炎暗自得意,滿以為略施心計,就使顏真卿喪失了權力,輕而易舉地為自己專橫朝堂搬去了一塊厭惡的、可恨的擋道石;其後,便可窺伺時機,再施權術,除卻這個心頭之患,為元載複仇。卻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不到半年日月,建中二年(781)初,德宗李適任用盧杞與楊炎並肩為相。盧杞,這個炙手可熱的貨色,一上任就擺出不受羈縻、與楊炎一比高下的架勢,使楊炎專斷朝堂的夢想化為泡影。又過了幾個月,楊炎竟受盧杞排擠而罷相,於十月間貶為崖州214司馬,於路途中為德宗李適下詔賜死,一命嗚呼。

這盧杞,何許人也?乃安史之亂中,忠貞大義、死節於洛陽的禦史中丞盧奕之子。然品行卻與其父南轅北轍,陰險奸狠,詭言譎辯。由於其父凜然正氣,慷慨赴難,朝廷上下莫不同情,盧杞因父而得福,於仕途節節高升,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父親生前的禦史中丞。當時,功勳蓋世的汾陽王郭子儀將軍養病在家,上門探望的官員絡繹不絕,郭子儀都讓姬妾們陪侍在身邊。而得知盧杞前來,郭子儀急忙吩咐姬妾們回避,獨自一人接見。家人詢問其故,郭子儀說:對盧杞這個人,不得不防啊!他麵色發藍,貌醜罕比,家人看見他難免發笑。如果他發現你笑他,其險惡難測之心,必然會深自懷恨。一旦此人得勢,我郭子儀的子孫,也恐會被他誅滅無存的!

盧杞的確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一隻不咬鐵的烏龜!作為宰相,他不能容許朝堂上有人不歸附、隨順自己,不與自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對於那些不阿諛奉承自己、不向自己搖尾乞憐的官員,他會使盡渾身解數,或貶謫,或外遷,或誣陷坐罪,務必於台省之內,隻有他盧杞一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