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朝堂險惡(2)(2 / 2)

盧杞極善阿諛奉承、拍馬逢迎。當年靠著諂媚元載而青雲直上,如今當了丞相,總是摸著皇上的心跡,順其意,求其歡,百般逢迎,討好賣乖,對忠言直諫的官員百般打擊排擠。他心中所想的盡是自己,是自己的寵幸、自己的權勢、自己的俸祿和賜贈、收受的賄賂和巧取豪奪的田產,全然不把百姓的饑寒溫飽與禍福安危放在心上。顏真卿愈來愈有所覺察,愈來愈表示出鄙夷不屑。

當年,楊炎不能容忍顏真卿的剛直立朝,正道直行,以外示尊崇而陰奪其權的陰謀,奪去了顏真卿的吏部尚書大權;盧杞連顏真卿僅有的禮儀使的權力也不能相容,采用楊炎的策略,於建中三年(782)八月進言德宗,擢升顏真卿為太子太師,而免去其禮儀使。顏真卿從此成為一介十足的“清望官”,徒有皇太子之師的虛名,實際權力被剝奪一空。

盧杞的企圖是使顏真卿坐吃俸祿,空度日月。但目睹德宗李適即位之後,河北藩鎮名義上臣服的局麵沒有維持多久,大唐天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林立華夏各地、特別是河北的藩鎮,肆無忌憚地出演著一幕幕反叛鬧劇,顏真卿憂心忡忡,豈能甘心於此!大曆十四年(779),專擅魏博215、與朝廷對抗的節度使田承嗣病死,“魏博抗命”——不奉朝廷號令的鬧劇似乎宣告結束,但其子孫繼承其衣缽,仍然獨霸一方,企圖擺脫朝廷統治。遺患更深的是,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首開割據稱雄的惡例,而朝廷對田承嗣一再遷就、姑息,使其他藩鎮敢於競相仿效,無所顧忌地將反唐的鬧劇,一幕一幕地接續著飾演下去。就在建中二年(781)正月,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亡,他的兒子李惟嶽秘不發喪,冒充父親向朝廷上表,請求讓兒子承襲成德節度使之位。德宗李適即位後,看到肅宗、代宗的姑息政策使藩鎮們愈益驕橫,禍患日烈;特別是代宗承認了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傳位給其子田悅,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對李惟嶽繼承其父李寶臣節度使之位嚴詞拒絕。李惟嶽變換花樣,唆使部將聯名請求朝廷賜予自己履任節度使的儀仗,也被拒絕。德宗打算以此開頭,革除弊病,最終削平藩鎮。但他沒有做好準備,隻知態度強硬,不善於通變,更缺乏應有的策略和步驟。李惟嶽不能得計,死了名正言順地承襲父位之心,於是,派使者聯絡早已抗命的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陰謀聯手反叛朝廷。朝廷急忙命令永平節度使李勉、盧龍節度使朱滔、新任命的成德節度使張孝忠,合力征討。李惟嶽大敗,於建中三年(782)閏正月,被部將王武俊所殺。而在征討李惟嶽的戰役中功勞最大的朱滔,以及刺殺李惟嶽的王武俊,卻因為朝廷沒有滿足他們的貪欲,陡生怨恨,在心中點燃了叛唐之火。在田悅暗自派出的說客的遊說和巨大利欲的誘惑下,他們公然違抗朝廷旨意,出兵解救處於窮途末路中的田悅,並爭城奪地,擴大自身勢力。

大唐朝廷,山雨欲來風滿樓。盧杞卻仍在加緊清除不願歸附自己的官員。顏真卿在此之前,就曾連上三道奏章,請求解職歸鄉;如今,解職歸鄉之心一掃而空,他隱約覺得到了砥柱中流、匡扶大廈於將傾的時候了!“豈煙波,終此身”216,他不能坐吃俸祿,頤養天年;以身許國,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