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朝堂險惡(3)(2 / 2)

李希烈是個凶暴蠻橫、不近情理、無視王法的貨色。他原是前任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即當年與劉客奴一起反叛安祿山、歸順大唐朝廷的董秦的養子。李忠臣對他親近、信任無比,任以都虞侯。由於李忠臣貪婪凶殘,手下官員的妻子女兒,凡有姿色者幾乎盡被奸淫,上下無不切齒痛恨。李希烈利用文武官員對李忠臣的怨憤,暗自勾連、網羅意欲雪恨者,殺害了代李忠臣掌管軍事政務的副使張惠光,驅逐了李忠臣。連年的戰亂使唐代宗李豫心有餘悸,唯恐兵端再起,雖早就聞聽李希烈是條性情極為殘忍、狠毒的惡狼,在戰陣之中,竟坐視將士與敵廝殺,血流成河,而言笑自若,美酒豪饌,飲嚼不輟。但為著息事寧人,即授李希烈為蔡州刺史、淮西留後,不久又晉升為淮西節度使。德宗李適即位後,寵信盧杞,又為李希烈加官晉爵,授以禦史大夫等職。山南節度使梁崇義反叛,德宗再次於建中二年(781)六月,加封李希烈為南平郡王,授予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命令他督率諸道軍隊討伐梁崇義。李希烈出師得勝,朝廷再加授他兼同平章事。然而,李希烈並不滿足,虎狼之心膨脹得愈來愈無饜足,愈來愈貪饞無度,驕縱蠻橫,竟然攻取汝州,並入自己的轄地。建中三年(782)秋,淄青節度使李正己謀叛,德宗又加李希烈為檢校司空,兼淄青、兗、鄆、登、齊、萊等州節度使支度營田使,討伐李正己。李希烈率部三萬軍馬移居許州,聲言遣使往青州招諭李納,實際上在暗自與李納等勾結,聯兵奪取了汴州。建中三年(782)十二月二十九日,在自稱冀王的朱滔、自稱趙王的王武俊、自稱齊王的李納等人的縱容下,李希烈把四鎮稱王的鬧劇進一步升級:不到一個月,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次年正月,又攻取汝州,並派兵四處抄襲掠奪,取尉氏、圍鄭州、騷擾威脅洛陽,做著問鼎於朝、南麵稱帝的美夢。

朝野上下,官員百姓,無不驚駭。盧杞卻暗自欣喜,以為久已期待的鏟除顏真卿的時機來到了!他要送顏真卿去喂李希烈這隻惡狼!

李希烈反叛的消息傳來,德宗李適坐不住了,於建中四年(783)正月十七日一大早,急召宰相盧杞商議對策。宰相盧杞胸有成竹,對德宗道:“李希烈乃一員年少驍將,恃功驕慢,手下將佐無人敢於進諫勸阻。如果有德高望重的宿儒重臣,奉旨宣諭皇上的恩澤,陳述順從之福、叛逆之禍,李希烈必然革心悔過。如此,可不動一兵一卒,而禍患自平。”

被此起彼伏的藩鎮割據和反叛弄得終日愁眉緊鎖、惶惶不安、如坐針氈的德宗李適,頓時喜形於色:“如此甚好!但不知何人可以擔當宣諭之任?”

盧杞故作姿態,皺著眉頭掐指盤算,這個大臣口才低下,那個大臣職位太低,忽地眉頭一揚:“顏真卿乃三朝元老,忠貞正義,剛毅果斷,名重海內,聲望顯赫,無論文臣武將,朝野百官,對他的話莫不信服,當是最合適、最恰當不過的了!肩負安撫李希烈重任者,非老太師顏真卿莫屬!”

籠罩在德宗李適頭上的陰霾頓時消去了許多,緊緊地擰在一起的眉頭開始舒展了,他立即召見顏真卿,命為宣慰使,赴許州安撫李希烈。

顏真卿明知是盧杞要借刀殺人,使自己死難歸葬,但不假思索,毫不猶疑,毅然從命:“老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