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一行過華山,出潼關,直抵洛陽。東都留守鄭叔則見到奉旨赴許州撫叛的顏真卿大驚失色,以自己的耳聞目睹,推心置腹地竭誠相告:李希烈反心已定,反狀已明;叛將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意欲依附,多次派使勸其稱帝。李希烈的千名養子,都是些不聞詩書、不明禮儀、隻知掄刀舞槍的亡命之徒,叫囂著養父就是皇上,他們都是太子,河東就是他們的天下!李希烈聽其言而反誇他們至忠至孝,生龍活虎。要李希烈接受朝廷安撫,難於九天攬月。此去招撫,實乃為不可為之事,必為所害。鄭叔則苦勸魯公暫且留住,等待朝廷此後之命。顏真卿心中鐫刻著“誠臣徇主”219的祖宗明訓,自己所撰《宋璟神道碑銘》中“行其道而死生勿替”之語記憶猶新,堂兄杲卿麵對叛賊安祿山大義凜然、慷慨赴難的身影曆曆在目,義無反顧地慨然回答道:“君命也,焉避之?”
鄭叔則勸說無效,隻好既欽敬又憾然地慨歎著,清酒一杯,揮淚相送,聽任今宵別夢寒了!
虎穴宣詔
許州城內,節度使衙門前插著龍旗、旌幡,威風凜凜地站著數十名執堅披銳、列成八字的將士。
顏真卿的屬吏上前向領班將校說明了顏真卿的身份、來意,有人傳稟了進去。立即,如臨大敵,衙門內外增加了許多手執刀槍劍戟、嚴陣以待的兵士,左右各三排,從大門外一直通向轅門之內。
顏真卿高捧詔書,高喊一聲:李希烈接旨!昂首闊步地走進大堂。
李希烈接旨!顏真卿在大堂中麵南巍然而立,又一次大聲呼喊,一邊用雙手展開了詔書。
李希烈遠遠地站在一旁,猶豫彷徨,不知如何是好。接旨吧,豈不是向朝廷認了輸?不接旨吧,豈不承認了自己的反叛,沒有了一點兒回旋餘地?
顏真卿神情威嚴,一派陽剛正氣,朗聲宣讀詔書。
狗屁詔書、聖旨!詔書將要宣讀完畢,李希烈卻仍拿不定主意。他的千名養子虎吼狼嚎地叫囂著,從四麵八方向顏真卿圍逼而來,刀尖、槍尖、劍尖、戟尖,密匝匝地一齊指向顏真卿的胸膛、脖子和頭顱,大有要將顏真卿千刀萬剮、剜心剖腹、剁為肉泥、吞入腹中之勢。
顏真卿足不移,色不變,視若無睹,仍在朗聲宣讀詔書。
什麼東西,敢來這裏宣讀什麼狗屁聖旨!
狗膽包天!
活得不耐煩了!
說不定是個閹宦,剝了他的皮!
……
李希烈的千名養子們、心腹兵勇們叫囂著,嘶喊著。有人從顏真卿手裏搶去詔書,打算撕扯;有人卻大叫著:不敢!不敢!皇上的詔書對於他們畢竟太神秘了,太尊貴了,到底是個什麼樣,他們想看個究竟。這個剛搶到手,又被別的搶走。李希烈遠遠地看著,眼睛裏流露著愜意、自豪和舒心。
顏真卿怒不可遏,幾次厲聲申斥,聲音卻被湮沒在一片謾罵、恐嚇、威脅和揶揄的喧囂聲中。猛地,在李希烈的養子們搶詔書的時刻,猶如長天炸雷,顏真卿凜然可畏的申斥聲壓住了廳堂內的聒噪:李希烈!這叫什麼行為?無法無天!天理難容哪!
李希烈被一股無可抗拒的浩然正氣所震撼,所懾服,他似乎穎悟到了什麼,急忙大呼一聲:“住手!”擠進養子、兵勇們的包圍圈中,嗬斥他們退開,收起手中的兵械。他又喝令那個橫眉豎目的養子交出詔書一看,卻已絲絲縷縷,破碎不堪,字跡不辨。
犬子們缺乏教養,魯公見諒!李希烈換了一副容顏,一麵臉上堆著諂笑,對顏真卿表示歉意,一麵回頭斥責:你們知道麵前站著的是誰?當今名滿天下的鴻儒、太子太師顏真卿,顏魯公大人!你們在他麵前竟敢這般無禮,這樣沒有規矩!小心我一個個放了你們的血,剝了你們的皮,抽了你們的筋!……還不退下,為魯公打掃館舍,準備酒宴壓驚、接風!……還磨蹭什麼?咹!給我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