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等待其他學校到達,我們去逛集市。交通擁塞,店鋪簡單,人們叫賣和服務熱情,食物不算潔淨卻香氣四溢。有帶頭巾蓄胡子的男子微笑看著我們。有枯瘦如柴的小孩和老人在乞討。
一切都是這麼簡單而真實,擁在一起,似乎有了更安全的感覺。這,的確是一種小生活。然而,每個人都會在這種“豆漿油條”式的小生活裏得到樂趣和滿足感。
也許,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繁育於這片土地的民族,也許與生俱來便有著非常人可以想象的忍耐力。隱忍惡劣氣候,隱忍物資貧乏,隱忍王朝更迭,隱忍殖民侵略。漸漸,忍耐力鑄造成民族包容性。平和淡定的內心,便對眼前萬物頗為滿足。即使身處簡陋環境,也不覺肮髒汙穢。一切平和即好,於是欣然生活。
討談
所謂峰會,便是由許多小討談組成。峰會全稱叫做社會發展與領袖峰會(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Leadership Summit, or CLDS)。在我看來,能平靜心情坐下來與社會政要和名流交流談話,才是精華。不得不承認這些政要名流們不僅僅是拋頭露麵的公眾人物,更是內心深遠的大家。若有機會與其對話,尤其是在自己所感興趣的話題上,便是真正受到高人指點。
峰會請來眾多印度政要、企業家、機構領導、新聞人物。他們或許親切平易,即使彼此陌生從未謀麵,甚至從未聽聞,但談吐之間便會讓人不由自主靠近;或許富有睿智、精妙的話語,炯炯有神的雙目,輕易便可讓周圍人傾倒;或許其本身就是一座豐碑,之前的卓越成就,一世的傳奇故事,給人以必須尊敬甚至奉為神聖的感覺。
第一個討談有關於領袖。嘉賓是現代學校的主席,印度著名的實業家Singh先生。這個看似衣著簡單的平凡老人,眼鏡後一雙有力的眸子,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吸引人們靠近。此後諸多活動都看到老人的身影。他對我們很感興趣,多次攀談交流,讓我們但覺是在跟爺爺,或是朋友聊天。愈是到達一定境界的人,愈能同各種人融合。相反,越是世俗的人,越讓人覺得不可一世,因為,他們需要別人的讚賞和欽佩來得到價值和自我滿足。老人一定是屬於前者。
我提出問題,一個領導,可以同被領導者建立平等朋友關係,也可以有很好的組織領導能力。那麼,待人友善和富有領導能力,哪個更重要。嘉賓回答簡單但富有道理。兩者並不互相矛盾,甚至是相輔相成。待人友善可以提升組織能力,有良好能力的人必定待人友善。
有些問題就是這樣,一句話便可解答困惑一個人內心好久的問題。這句話,至少是澄清。
之後幾日均有論談形式的會議。其中演講最為出色的是印度婦女兒童發展部長。她闡述了婦女與社會、兒童與社會的種種問題。句句經典且正確。我提出兩個問題:1)女性是弱勢性別還是同男人平等的性別。2)世界上有一些女性領袖,比如美國的賴斯,中國的吳儀,還包括這位部長,她們都贏得了全人類的尊重。但是,作為少數的女性領袖,會不會感到有壓力和困難。她的解答很經典:女性相對男性而講,是平等而不同的性別。
這位女部長衣著雍容華貴,麵部掛有慈祥的笑容,給人以安全和歸屬感。當她對我們談到性的時候,好像一個媽媽,語重心長。她確有天賦。
一個男子講到全球經濟一體化。本有許多問題,卻沒能問及。
印度本即是全球化的典範。記得《世界是平的》一書中,作者說:“幾百年前,麥哲倫來到印度,他向世人證明了地球是圓的。現在,我也來到印度,不過我會對我的夫人說,世界是平的。”互聯網高度發達和廉價勞動力促使印度成為世界業務外包集散地。班加羅爾等印度城市正在集體為世界各地人服務。
印度人的英語帶有嚴重的口音,論談因而變得很有壓力。要保證自己全神貫注去聽,頭腦裏思維亦不可間斷。這於我來說,確是一種挑戰。
論談允許人們暢所欲言,即便提及其他國家的敏感話題,也沒有關係。這是一種頭腦風暴,也是一個需要付出,才可收獲的論壇。
自傲
一個人除非恨透自己的國家或者達到一定境界,否則在國際交往中,一定會流露出些許自傲。盡管這會讓人感到不適,卻並非不可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