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菲·安南,加納人,是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也是出身聯合國工作人員行列而當選的第一位秘書長。他於1997年1月1日就職。2001年6月29日根據安理會的建議聯合國大會正式任命安南先生連任下一屆秘書長,安南先生就任秘書長後的優先措施是:通過全麵改革方案恢複聯合國的活力;加強聯合國在發展和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麵的傳統工作;鼓勵並提倡人權、法治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的關於平等、容忍和人類尊嚴的普遍價值觀念;恢複公眾對聯合國的信任,向新的夥伴伸手和套用他的話說,”使聯合國更接近人民”。安南先生1938年4月8日生於加納的庫馬西。他曾就讀於庫馬西科技大學,196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麥卡利斯特學院完成經濟學本科課程。1961年至1962年,他在日內瓦國際高級研究學院攻讀經濟學研究生課程。1971—1972年,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研究員,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安南先生於1962年進入聯合國係統工作,擔任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的行政和預算幹事。後來,他任職於設在亞的斯亞貝巴的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駐在伊斯梅利亞的聯合國緊急部隊(第二期緊急部隊)、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並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曆任主管人力資源管理助理秘書長兼聯合國係統安全協調員(1987年至1990年)及主管方案規劃、預算和財務助理秘書長兼財務主任(1990年至1992年)。1990年,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秘書長派安南先生擔負一項特別任務,協助撤出伊拉克境內的900多名國際工作人員和西方國家的國民。隨後,他又率領聯合國的第一個工作隊,同伊拉克談判出售石油以購買人道主義援助物品的問題。

就任秘書長後,安南先生提出的第一個主要倡議是他的改革計劃:“振興聯合國”。這項計劃於1997年7月提交給會員國,此後一直繼續推行,其重點是改進連貫性和協調。他多次努力維持國際社會對非洲這個世界上處境最為不利的區域的承諾,包括在1998年4月向安全理事會提出關於“非洲境內衝突起因和促進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他曾在若幹敏感的政治局勢中進行斡旋,包括在1998年設法促使伊拉克遵守安全理事會的決議,在1998年出差幫助促進尼日利亞過渡到文人執政局麵,在1999年促成協議解決利比亞與安全理事會在1988年洛克比炸機事件上的僵局,在1999年以外交手段促成國際上對東帝汶暴亂的回應,核實了2000年9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出之舉,以及自2000年9月重新爆發暴力事件後進一步努力鼓勵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根據安全理事會第242號與第338號決議和“土地換和平”原則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他們的歧異。

他還設法提高婦女在秘書處的地位,並與對聯合國的能力有所補益的民間組織、私營部門和其他非國家行動者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特別是他呼籲締結“全球協約”,由全球企業界和勞工組織與民間組織領袖人物參與,使全世界人民能夠分享全球化的好處和將滿足社會經濟需要的基本價值與做法引進全球市場之中。他在2000年4月以“我們人民:二十一世紀聯合國的作用”為題,發表了千年報告,籲請會員國全心投入一項行動計劃,以消除貧窮和不平等現象、教育、減少艾滋病毒/艾滋病、保護環境和保護各國人民免受致命衝突與暴亂。該報告後來成為2000年9月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千年首腦會議上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通過的《千年宣言》的基礎。

秘書長在2001年4月發表被他稱為“個人優先事項”的解決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病五點”行動呼籲”,並提議設立全球保健基金,作為一項機製,用作幫助遭遇危機的發展中國家所需的更多開支的一部分。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該委員會表示,這一決定是為了表彰安南為創建一個“更有組織與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該委員會還高度讚揚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擔任秘書長以來為聯合國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貧困和與艾滋病和國際恐怖主義抗爭中所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