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京城也有負麵(1 / 3)

京城也有負麵,這問題似乎還沒人說過,老北京的負麵沒人說,新北京的負麵就更沒人說。真是有些奇怪了。老北京是封建時代產生的,怎麼能沒有負麵?新北京是我們正在建設的,不是奧運會一開新北京就完工大吉了,真正意義上的新北京,至少要持續的幾十年或百多年才能建設成功,難道現在每做的一步步當中,就沒有缺點或錯誤麼?

帝王時代自不必說,那時是有文字獄的,民間出現與廟堂不同的聲音,這本身就是不允許的。其實聲音與聲音也有不同,一種是批判的聲音,這當然不允許了,你臣子批判君王,是想造反了?輕者拿下治罪,重者株連九族,即使人死了也要挖出來鞭屍,然後焚屍揚灰。還有一種是建設性的聲音,多數也是不得結果的,皇帝心想,幹什麼?就顯著你了?你如果真有這些好的忠見,為什麼不偷偷背地裏向我泣血稟奏呢?可是你,堂而皇之在朝堂上動本啟奏,弄得大大小小的官員都知道你高明,你高明了,那我這君王豈不昏庸了?你拍著胸口想一想,這麼做的背後是何居心?我還能再重用你麼?甚至,我還能留著你嗎?即使今天我不跟你較勁兒,可這件事我記下了,早晚有一天我可以惜別的事情收拾你!

所以說,官員從某種意義上也挺難當。比較而言,尤其這京城的官員格外難當。你是在天子腳下當差,你的一言一行,都由皇帝的親信暗暗奏上去了,明朝曆史上不是有凶殘的東廠麼?一般官員見了東廠,不得嚇得哆哆嗦嗦麼?至今日,到了現代社會,首都官員依然不是好當的。不要太出風頭——這是需要切記的一條,即使是你對了,過去有耳報神,現在有電視媒體,一捅咕就上達天庭了。況且在這“上達”的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歪曲,會歪曲你的本意。於是,這就勢必不得了啦,你就等著被收拾吧。所以長期以來,京城官員多有一種積習: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縮起脖子過日子。如今是現代社會,又鼓勵改革、開放,可最得風氣之先的是廣東,廣東搞了特區,一下子搞活了。北京能不羨慕麼?羨慕也是要憋在心裏的。咱可別亂動!動好了是好,動不好了還不如不動呢!結果,北京縮頭不動了。不久,上海跟著動起來,動的勁頭比廣東還大,成就也是多多的了。這樣一來,北京怎麼辦?好像北京並沒有受什麼刺激,照樣過自己的穩妥日子。在隨後的幾年中,我們先後看到了中央振興東北的老工業基地的決策,看到振興西部的決策,看到東南地區長足的發展。記得有一年召開“兩會”,中南地區幾個省的負責人,居然聯合起來接見重要媒體,接連表達出中南幾個省的決心決策。這一來,南部、東北、西部、中南……幾乎所有的外圍都動了起來,為什麼京城反而按兵不動?雖然北京沒拿出大動作來,但心裏不等於沒想。北京為奧運建設新北京,這是中央給予首都的第一號任務,這是北京的光榮,勢必將以全力去完成好的。可有些事出乎所料,比如北京水的資源是老問題了,這光靠北京自己是無法解決的,於是中央發話了:南水北調,而且是從東、中、西三條路線北調,這實在是北京的福音。還有,北京首都機場的客運能力一直不足,是繼續擴充原首都機場的跑道呢,還是開辟第二機場?第一條北京市業已做過了不少,再做的話就必須是第二條了。於是中央策動有關專家進行第二機場的選址。這問題還沒有最後確定,初步選擇是兩個,一是河北的廊坊,一是北京的正南。反正無論哪一個,都勢必要把北京、天津與河北省的一部分(含貧困地區的十多個縣)納入進來,這一來,北京、天津要打通,其間的關係要搞好,甚至再加上河北的一部分,興許就能出現如今世界最流行的城市聯合體!權威專家也發布了自己的論文,管這叫“大北京規劃”。目前中央正處在積極而又審慎的研究中。

下麵容許我說一說老北京的嚴重不足。過去,我們一直非常讚揚老北京自從明嘉靖後形成的“凸”字形城市體型。

我也曾寫文章說,是這個外城城牆的建立,是清順治關於把漢民遷出內城的武斷決定,反而造就出前門商業區的繁榮。但這樣講,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而把外城城牆先修在內城的南邊,就是根本不對的。修建外城的目的是為了抵禦來自北京北部的侵掠,可皇帝私自把修城的錢挪用到修建道觀之上(皇帝信奉道教),這決然是錯誤的。如果先在北部修建外城,即使修建了一半資金不足,那麼留給後人的則是一個倒坐的“凸”字,讓後世皇帝永遠背負著眾多的民眾。這樣的城市部署是更穩定而沉著的,遠比今天的正“凸”字要有意義得多。今天,北京的城牆早沒了,而在新北京建設中,也都加強了北京市東北與西北的建設,密雲、延慶兩個縣的建設都非常有成效。這樣,新北京又漸漸圍攏成一個更大的正方形。所以說,這個遺留問題已在現實建設中逐步修補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