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以為英國一度稱雄天下,靠的是什麼?”
詫異片刻之後,桑達士反問道:“您的意思是船堅炮利嗎?”
“船堅最重要。不過,時代在變,當今東方的船已經壓倒西方,尤其是日本製造的船。”
“哦,何以見得?”
“日本的機器、鋼鐵、航海設備,和歐洲船不相上下,但是,他們的船售價便宜l/3,而日本人的生意手法就更公道了,造好了船,送到買主手上,才收取船價,歐洲人則船未成就索錢……”
桑達士蠻有興趣地聽著:“日本人了不起,可跟我們有什麼相幹?”
“有!他們能夠造船,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我們香港是自由港,可以停船。而他們造船但不想擁有船,可必須用船。”
桑達士微笑著,情不自禁地對這位寧波人的智略產生了敬意,同時也似乎明白了此次約晤的用意。“包先生,這次找我,一定有什麼雄圖大略,說來聽聽。”
“先生,我想向日本船廠訂購一條新船。計劃書做好了,排水量7500噸,船價100萬美元,船成後要付足。不過,有一家日本運輸公司肯定簽第一年的租約,租金是75萬英磅,我想向貴行貸款,相當於租金數目。”
桑達士思考了片刻:“我佩服你的雄才大略,隻是銀行的規矩,你拿什麼擔保?”
“信用狀!承租船的那家日本運輸公司,會在他的銀行開出信用狀的。”
“原來你還沒拿到信用狀?”
“如果拿到了信用狀貸不貸?”
“貸!隻要你有信用狀,我馬上貸給你!”
桑達士並沒把包玉剛看到眼裏,理由很簡單:你的船還沒買到,就要人家租它,開一張信用狀,作為年租金的保證,這不等於預先付款嗎?他可沒想到,這恰恰是包玉剛獨特的經營方式,他經營航運,必先找好長期租戶,然後才購置新船,這不僅能保證可使銀行信任,銀行的支持則可實現他對租戶的承諾。
幾天之後,包玉剛果真拿到了一張75萬英磅的信用狀。桑達士驚訝之後表示信服,他確信包玉剛是個幹大事業的人,於是貸款如數開出。
就這樣,包玉剛以貸款買船的方式,隻一年的光景,就成為擁有七艘貨船的船東。後來,他又與桑達士合作,成立“巴哈馬世界海運有限股份公司”,其中彙豐銀行股份占1/3。從此,彙豐銀行成為包玉剛的強大後盾。
一個人的智能和閱曆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不要死拚、硬拚個人的力量去做一件事,要使使“借”的手腕,巧借他人之力,行自己之意,從而為自己找到一條更好的道路。
借“貴人”打個背景光
不論在何種行業,“馬帶路’向來是傳統。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後進,儲備接捧人才。這些例子在運動界、藝術表演界、政治界更多。
有人說,官場上講究人脈,誰是受誰提拔的,誰和誰相互幫忙,誰跟誰彼此利益相關……若論起每個人的背景來頭,幾乎都有不同能量的靠山撐腰。少了這些貴人,任你本事再大,也很難在複雜的社會裏出人頭地。
貴人,並不僅僅是指那些名門望族、皇親國戚、權重勢強的貴胄之家,那些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較高能助你晉升的人,是你經常接觸到的貴人。
有了貴人相助,個人的事業將大放異彩。有一份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過栽培;至於做到總經理的,有80%遇過貴人;自當創業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級、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貴人提攜與扶助。有了貴人相助,個人的事業將大放異彩。
單從借力的角度,為自己尋求一些貴人作為背景,從而使自己盡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這是值得很多人借鑒的。貴人的引薦和提拔往往是人生、事業發展的極好機遇,能夠給自己贏得機會和廣闊的舞台,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從而為自己進一步實現人生價值奠定基礎。
清政府的官場中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關係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非常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登時就變了臉,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一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沒有如願,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踱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於是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搖回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麵前,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麵很熱嗎?都中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聽了大吃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什麼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沒想到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跟皇上天天見麵,他若恨我,隻需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旬,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他將扇子還與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
黃蘭階不幾年就升到四品道台。總督一次進京,見了左宗棠,討好地說:“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如今在敝省當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來找我,我就對他說:‘隻要有本事,自有識貨人。’老兄就很識人才嘛!”
黃蘭階能夠官拜道台,是他巧妙地把左宗棠這個“大貴人’當作自己的背景,這實在是棋高一著的鬼點子。
黃蘭階正是看準了清政府官場的特點而想出了求官的對策。真可謂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順利達成自己的目的,總之,尋找、依靠貴人並非是走歪門邪道,而是要以自己的努力去贏取他人、尤其是關鍵人物對自己的支持。
巧借名人,抬高身份
被社會承認,是人、商品、企業組織的正當追求,而借助於名人提高自己的社會知名度,就是被社會所承認的借光方式之一。
一旦時機成熟,他們或者另起爐灶,或者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往上爬,或者反客為主,把別人吃掉。在做到這一步之前,他們往往會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來,拉一麵大旗作虎皮。
最為典型的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東征西伐,很是威風。開口“吾今奉詔討汝”,閉口“孤近承帝命,奉詔代罪”,於軍閥混戰中占盡了道義上的便宜。
不管具體動機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聲望和麵子。秦末農民起義,項梁不惜找到楚懷王的一個孫子,推為楚王,便是想借楚懷王的影響吸引百姓,因為這些人的影響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已經有了明確的形象定位,順手拈來是件事半功倍的事。
你可以巧借名人,在談話中常出現一些身份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別人眼裏就不同尋常;巧借與名人有關係的地方,如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這也可以作為提高你身份的資本;巧借名人名言,如請社會名流為你題個詞,請專家教授為你寫的書作個序,請明星為你簽個名。這些做法雖然有“沽名釣譽”之嫌,但這是人的正當追求,對社會進步也有積極意義。
名記者吳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與她善於走在領袖身邊有直接的關係。
許多人都記得,1998年3月19日,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朱鎔基總理首開先河地點到了吳小莉的名字:“你們照顧一下鳳凰衛視台的吳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歡她的廣播。”“兩會”期間的軼事,使吳小莉頓時成為傳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問,使朱總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會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隨著吳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吳小莉主持的節目“小莉看時事”也成為鳳凰衛視台的名牌節目。內地的傳媒朋友對吳小莉說:“在中國電視圈裏,隻有文藝類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聞類主持人成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電視台的一位朋友也笑說:“小莉,你不知道你對中國內地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衝擊有多大,許多人加快了語速,剪短了頭發。”
1998年年底,吳小莉和其他傳媒界朋友一起采訪領袖雙邊會。在吉隆坡她又一次成為傳媒的寵兒,因為江澤民主席也點了吳小莉的名。11月15日,當江主席步入會場,聽說有香港媒體時,一眼就看見了她,笑說:“吳小莉,吳小莉,現在成了有名人物了。”小莉激動地說:“謝謝主席”。
一個有聲望的人即使將平淡的一個“字”給了你,也要比一千個普通人長篇大論地給予的讚辭更有威力和信服力。在職場中,善於借名人的名字,或者是名人的一些優點,就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受到上司的重視。
對於準備求職就業的人來說,這裏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等;而“高”則是指求職就業者將要獲得的某種較為理想的社會職業。他人有時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橋梁與階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們的力量更能幫你尋到走向成功的捷徑。古往今來,借助於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數不勝數。漢高祖劉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漢高祖劉邦共有八個皇子,生母不一,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展開了子與子、母與母之間的明爭暗鬥。劉邦有意立戚夫人之子如意為太子,可呂後想立自己的兒子盈為太子,她便找張良幫忙。張良獻上一計:“皇上一直想招聘四個在野的賢人出山,但他們始終不肯,若將他們迎為賓客,太子常請此四人赴宴,必會被皇上看見而問其原因。”果然不出張良所料,高祖看見盈能請來不肯為自己出山的四賢人,認為盈為人恭敬仁孝,能讓天下名人慕名而來,終於立盈為太子。
盈的成功完全仰仗四大賢人的盛名,借助他們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寶座,當然也包括他母親呂後和張良的妙計。中國人曆來看重宗族親情,以至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後門”。這種“後門”其實就是一種看不見的裙帶關係網,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梯”。利用後門去幹違法亂紀的事情,當然是不足取的,但如果你想充分發揮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時候借助“梯子”還是必要的。尤其是剛走出校門,又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要想在社會上謀得一份理想的職業,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認可,就必須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薦。
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的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力能對你有用處。
一般人除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對熟識的人同樣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而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這種透視現象可以幫助求職者被錄用,繼而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