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被金縷衣美麗了一生的杜秋娘(1)(2 / 3)

如果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歌舞升平、紙醉金迷的場景,嫵媚俏麗的杜秋娘為年過半百的鎮江節度使李錡表演取樂。為從美女如雲、長袖善舞的歌妓中脫穎而出,杜秋娘暗自思量,自寫自譜《金縷衣》,婉轉唱出,驚豔四座。作為在藩鎮最高統帥府娛樂場所出現的藝人,必須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還要順暢人意,杜秋娘技壓群芳自不必說,而且,作為那晚最出色的樂伎,她的登場,贏得了全體賓客的矚目。

論詩才,杜秋娘的詩偶有新意,算不了奇和絕,也並非美和豔。但論心機,她絕對稱得上“高人”。她的心機之高明,並不在於老謀深算或是未雨綢繆,而是善於洞窺人心,提點人性。“勸君莫惜”,“勸君吸取”是是非非,對對錯錯;“金縷衣”,“少年時”彼時此時,物欲與精神;,喜和憂,福和禍;,果“花開”“無花”“直須折”“空折枝”斷勇敢,遺憾悔恨。這些顯而易見、無處不在的強烈對比不僅令李錡恍然大悟,也點醒了這世上大多數人的困惑:得到的未必值得珍惜,得不到的才最值得擁有。後兩句詩則頗有幾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待金樽空對月”的意味,不僅暗指人生要及時行樂,還上升到了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秋妃時期:花開堪折直須折

這時唐德宗駕崩,李誦繼位為順宗,順宗因病體不支,在位僅八個月就禪位給兒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唐憲宗年輕氣盛,一登基就決心扭轉國內藩鎮割踞的離散形勢,因而采取強製手段,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力。

李錡以貪汙行賄為能事,後來又抵製憲宗的削藩新政,專權一方,殺害朝廷大臣,甚而養兵圖叛。剛剛登基不久的唐憲宗對於這樣心懷異誌的宗室高官,必欲除之。

大兵壓境之時,李錡的外甥和牙將輕輕地反戈一擊,將其擒拿獻於君側。

數月之後,六十七歲的李錡被腰斬於獨柳樹下。年輕的杜秋娘,霎時成為風中一羽,任由狂飆摧折。

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為奴,依據她的專長,讓她仍舊充當歌舞伎。隻不過這次是侍奉君王。雖然繼續唱歌,但眼前聽唱的對象,再也不是那個白發蒼蒼的李錡,而是一個風度翩翩、君臨天下的帝王。

有心的杜秋娘趁著為唐憲宗表演的機會,再一次賣力地表演了《金縷衣》。靜悄悄的大殿之上,一隻甜美的金絲雀放開了歌喉,纏綿悱惻,餘音繞梁。因為善歌,因為善舞,大約還因為這首歌,又打動了年輕的唐憲宗。“勸君惜取少年時”,杜秋娘強裝笑顏的一席唱,無意中贏得了一個年輕皇帝的歡心。

這個有為的君王,風華正茂,誌在圖強,仿佛被歌中的某一個方麵、某一句韻律擊中了心坎,不禁為之動容。唐憲宗李純這時倒正是青春“少年時”,曲中那種熱烈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豔而雅潔,氣韻在眾佳麗中獨高一格,不禁為之心動;況且此曲還是由她親自創作,才情也不一般。

這首歌為杜秋娘帶來了真正的好運。三十歲的唐憲宗李純愛上了這位舞伎,不僅免除了她的罪名,而且還加以寵幸。不久,杜秋娘被封為秋妃。杜秋娘人生中的第一個春天來了,她從李錡的惡夢中醒來,因禍得福,得棲高枝,金縷衣有了,錦衣花車,一應皆有。從此得伴君王側,從此花落帝王家。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錡妾。後錡叛滅,藉之入宮,有寵於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