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樣梳兒金縷犀,釵梁水玉刻蚊螭。眉間幾許傷心事,不管蕭郎隻畫眉。
秋娘深得唐憲宗的專寵,從這裏可見一斑。幸而秋妃是個深明大義的女子,雖然拴住了憲宗的心,但並沒使他沉溺於享樂而忘卻國事,相反倒是潛移默化地幫著他治國安邦。這種夫唱婦隨、同心協力的日子,又豈是一般的寵擅專恩所能及。
◆混亂的宦權,荒唐的皇帝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剛過,唐憲宗就不明不白地駕崩於中和殿上,年僅四十三歲,正值年盛體強之時。有人說憲宗是服食長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說是內常侍陳弘誌蓄意謀弑,然而當時宦官在朝中勢力龐大,也就無人膽敢往下追究了。二十四歲的太子在宦官馬潭等人擁戴下嗣位為唐穆宗,改元長慶。
此時,進宮十二年,年已三十開外的杜秋娘,在宮廷中頗有聲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對她相當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風暴,並沒有影響她的地位。在某些軍國大事上,唐穆宗還經常要聽取她的意見。
後來,杜秋娘被派為穆宗之子李湊的保姆,負責皇子的教養,杜秋娘自己沒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愛傾注到李湊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個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後,很快就沉迷於聲色遊樂之中,藩鎮相繼發生叛亂,河朔三鎮再度失守,他都不聞不問。已做保姆的杜秋娘則在一邊冷眼旁觀。
長慶四年,不滿三十歲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嗚呼。年方十五歲的太子李湛繼位為唐敬宗,改元寶曆。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貪玩,特別喜歡擊球的遊戲和在深夜裏捕獵狐狸,天天帶著一班宦官伴臣東遊西蕩,花樣百出,還不時地發一頓小皇帝脾氣,無緣無故地將身邊人痛打一頓,根本談不上操心國事。
寶曆二年臘月冬寒,唐敬宗夜獵回宮後,又與宦官劉克明及擊球將軍蘇佳明等一夥人在大殿上酣飲。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燈火忽然被一陣狂風吹滅,待再點亮時,人們發現小小年紀的唐敬宗被弑於內室,這時他還不過十七歲。
緊接著,樞密使王守澄又與宮內宦官內外呼應,保舉唐敬宗的弟弟江王入宮,成為唐文宗。因文宗少不更事,朝廷大權實際落在一幫大臣和宦官手中。
這時,李湊已被封為漳王。杜秋娘眼看著李家皇帝一個個被宦官所弑,又一個個在宦官操縱下登基,簡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於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調教下,漳王李湊養成一副有膽識的個性,並立誌要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君王。
眼看時機即將成熟,杜秋娘籌劃,與朝中宰相宋申錫密切配合,打算一舉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勢力,廢掉文宗,把李湊推上皇帝寶座。
無奈宦官的耳目眾多,雖然杜秋娘的計劃十分隱秘,仍然被王守澄察覺。好在沒有什麼把柄落在他們手中,自然不便嚴加處置。結果是李湊被貶為庶民,宋申錫則謫為江州司馬,而杜秋娘也削籍為民,放歸故鄉,結束了她這一段絢麗多彩的“折花”歲月。
杜秋娘用心機推倒了青樓女子這堵牆,用才情推倒了卑微小妾這堵牆。爾後的深閨妃嬪這堵牆,她也用智慧一並推倒。她並沒有因成為集萬千寵愛的秋妃而有恃無恐,也沒有因唐憲宗一句“我有一仲陽(指杜秋娘)足矣!”而高枕無憂。她以“臣而非妾”的姿態處處扶持憲宗,讓他安心執政,比起楊玉環與唐玄宗的驕奢淫逸,他們之間的感情更為大氣。這是理智與情感的結合,小我與大我的平衡。
自古女子的命運多掌握在別人手中,而出身微賤的杜秋娘,卻敢於憑著自己的才智向命運挑戰,博得了一段輝煌的曆程。
◆無花空折枝
公元833年,杜牧在南京重逢杜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