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來了,浪頭很大。出乎意料的是,“極地”號一點也沒受損傷,而一些巨大的冰障被顛碎,浮冰也被吹散遠去。這場風暴實在是幫了大忙,駛向目的地的道路上的險情大為好轉。

“極地”號重新抖擻精神,在1月10日開始重新回到陸緣冰區,勇敢地前進。 14日下午,“極地”號已經挺進到距拉斯曼丘陵陸岸僅400米的地方拋錨,從而結束了近20天被陸緣冰圍困的困境。

l月15日淩晨1時35分(北京時間),勞累了一天的考察隊員還沒來得及躺下休息,有的仍然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些人在相互攝影留念,一些人在做卸物資的準備,還有一些隊員正打算乘小艇去破冰。突然,新的噩運又一次降臨,周圍的浮冰動搖不定,海浪大作,有的浮冰被波浪衝擊得相互交疊在一起,附近的冰山也迅速移動起來。原先棲息在浮冰上的企鵝和海豹們,這時都嚇得四散奔逃。

麵對這意外的清況,船長果斷命令起錨後撤。這時,隻聽見“轟隆隆”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在距“極地”號左舷900多米的陸地上,高大的冰蓋像被扔了炸彈似地崩爆起來。崩塌的冰塊凶猛地向“極地”號附近海麵撲來,激起10多米高的水柱,白雪與碎冰組成的“煙霧”騰空而起,令人目瞪口呆,可怕極了。被拋起的冰塊不斷跌下,有的砸在浮冰上,有的掉進海底,又以巨大的力量浮上海麵,攪得海水嘩嘩作響。

“極地”號在海浪和浮冰的衝擊下,顛簸得十分厲害。船的左舷前方迅疾而來的流冰猛烈地撞擊船體,情況危險萬分。同時,距船僅3米處的一座冰山也開始搖晃起來,大家正害怕它什麼時候撞上來,形勢非常嚴峻。過了一會兒,令人驚喜的局麵出現了,不知怎麼的,冰山猛然後退了10餘米,險情開始緩解。

然而,考察船沒法走了,船前方是褐色山崖,後麵是傾瀉而下的冰山,左舷是滾滾而來的冰塊,右舷則是布滿浮冰的淺灘。“極地”號被堅冰擠壓得無法動彈,新的考驗又來臨了。

在這非常時刻,考察隊領導和船長保持著鎮定。他們決定:一旦情況緊急,就開足馬力衝上右側的淺灘,即使船毀,也要保證全體人員的安全。船員們都行動起來,二副將珍貴的海圖收好,以應付不測;報務員始終與北京保持通訊聯係;水手們找出潛水泵,隨時準備開動,應付一旦可能出現的漏洞。隨船的新聞攝影人員奔前走後,錄下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場麵。在這危難關頭,沒有一個人驚惶失措,大家用沉著、無畏的行動,準備迎接大自然的嚴峻挑戰。

連續三次大冰崩都過去了,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雪峰千仞、冰崖百尺的景觀已經消失,幾平方米之內,到處是崩落的碎冰塊。據在“極地”號上幫助考察隊執行飛行任務的澳大利亞飛行員維克多·巴克爾說,他來南極16次了,如此大規模的冰崩還從來沒遇到過。

危險過去了,由於及時後撤,經過檢查,“極地”號隻是輕微受損,船上人員全都安然無恙。

為了提防冰崩再次發生,當天晚上,隊領導讓大家做好最壞準備,同時向陸上疏散了22名隊員。這些隊員順著船上的軟梯下到浮冰上,然後通過1米多厚的浮冰,徒步走上陸地,與先期到達的18名隊員彙合。

1月20日淩晨,考察隊動用小艇,打算把一輛7噸重的履帶式鏟挖兩用車運上陸地。由於浮冰的重重阻擋,小艇隻能在浮冰之間的縫隙中拐來拐去,時進時退,花了一個半小時才走了400米路程。

那幾天,堵住“極地”號退路的一列列冰山,在風向和海流的影響下,慢慢向深海區漂移,不過速度很慢,考察船還是被封鎖在浮冰和冰山之間,進退不得。轉眼幾天過去了,情況仍然沒有好轉。四周圍幾十米高的冰山阻擋著。

正在隊員們憂心忡忡的時候,突然發現船左前方的大小兩座冰山,因為漂移速度不一,它們中間出現一個很大的豁口,使“極地”號足以通過。這真是天賜良機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極地”號立即開足馬力,乘隙而過。很快,“極地”號平平安安地穿過兩座冰山間隙,駛入離岸2~3千米外的寬闊水域,終於大功告成,脫離了險情。全體船員興奮得歡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