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還沒說完,在旁練習毛筆字的張飛停下筆,關羽也停下了撫摸著長胡子的優雅動作。既然他有這樣的能耐,那就麻煩徐先生把這位“豬哥”叫來,幫助大哥成名立業吧。
徐庶:……
接下來應該是劉備三請諸葛亮吧。可你別忘記了,劉備是堂堂正正的皇叔,自從河北逃到南方以來,隻有人去投靠他的,沒有他親自去請人來的。如果這個諸葛亮是山野村夫,劉備絕不會像羅貫中描寫的那樣,不厭其煩地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實際上,在《魏略》一書中提到的是諸葛亮親自找上門來,劉備剛開始對諸葛亮還不入眼。大家都走了,隻有諸葛亮死賴著不走。劉備也不聞不問,你就坐著,我也懶得趕你走。由於從小就編織草鞋,所以劉備有個習慣,喜歡用牛尾巴編著玩。結果諸葛亮趁機獻上計謀,劉備這才發現眼前的這個年輕後生不容小覷。聯係到諸葛亮說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魏略》可能有點問題。但顯然,劉備是不會聽了徐庶的舉薦,第二天馬上就去找諸葛亮的草廬。
劉備很快就打聽到了,臥龍豬哥是一個很有背景的人。諸葛亮的嶽父是黃承彥,而黃承彥的嶽父是蔡諷。這個蔡諷可是南陽第一號的大豪門,除了黃承彥外,連劉表也是他的乘龍快婿。而劉表身邊的紅人——大將蔡瑁,正是蔡諷的兒子。
理順這中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之後,劉備決定把諸葛亮請到身邊。即使他不是傳說中的人物,也可以讓自己在荊州站穩腳跟。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諸葛亮是個自命不凡的人物。劉備親自三次去見他,才有麵談的機會。但是第一次談話,就讓劉備笑得合不攏嘴。這樣的蓋世奇才,別說三次,就是三十次、三百次,哭著鬧著,跪著爬著,也要把他請出來。
第一次談話的內容就是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地球上的人除了從火星來的以外,沒有不知道隆中對的。這個隆中對厲害就厲害在它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行動綱領,是劉備今後的發展路線圖。
隆中對的合理與否,有無數的名人卷入了大討論之中。大家各說各話,已經把隆中對研究成一塊爛豆腐。
在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之前,東吳已經有人搞了兩個類似的攻略,那就是魯肅的榻上對、甘寧的西進益州之策。在時間順序上,魯肅的榻上對最早,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當時諸葛亮才十七歲,然後是甘寧的西進益州,最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我們稍微分析一下這三個攻略。魯肅的榻上對比較簡單,就是先滅江夏的黃祖,再並荊州的劉表,統一長江流域之後再跟曹操對峙。甘寧就比較激進,他不但要西並荊州,而且還要繼續向西,把劉璋的益州也奪了,然後跟曹操爭奪天下。
諸葛亮的隆中對簡單說來,就兩個內容,第一、跨有荊益,待機北伐。第二、聯孫拒曹。諸葛亮為什麼會提出這兩個內容?跟他的家族有聯係。由於背靠蔡氏豪門,諸葛亮在荊州可說是人脈廣布,所以他估計幫助劉備占了荊州,應該沒問題。劉表這個人實在是枯萎了的草木,根本就扶植不起來,要不然諸葛亮借著親緣關係早就投奔了。
而諸葛亮的胞兄諸葛瑾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成了孫權的大臣,在東吳的政治地位僅遜於周瑜、魯肅。無論從哪個方麵考慮,都應跟東吳結盟。如果諸葛瑾老哥能夠暗中撮合的話,聯合孫權,諸葛亮也有六七成的把握。
至於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有沒有參考魯肅的榻上對,我想兄弟就在東吳當大官,應該會泄露一點公開的機密吧。但是跟魯肅與甘寧的策略最大不同是,諸葛亮透露出了更強烈的統一意識。
事後諸葛亮分析,隆中對有兩個致命的缺點。第一就是荊州,諸葛亮無視荊州也是孫權的心頭肉。奪取荊州,是東吳的既定國策。這樣一來,既要跨有荊益,又要聯孫拒曹,豈不成悖論?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二,北伐路線上,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自益州出於秦川,與十年後的幾次北伐中原路線基本上一致。可以說,這個北伐路線,諸葛亮在心中醞釀了最起碼十年以上。所以以後魏延一提出奇襲長安的策略,馬上被諸葛亮否決。
不清楚諸葛亮為什麼會提出這麼個北伐路線,但無疑,隆中對一出爐就注定了要遭失敗的厄運。
但是不能就此對諸葛亮提出嚴厲的批評,畢竟劉備能從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轉變成四川的霸主,諸葛亮功不可沒。
就這樣,由於徐庶的推薦,劉備如魚得水,找到了真愛。而諸葛亮也被劉備的真誠所感動,於是惺惺相惜,上演了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英雄傳。遺憾的是徐庶卻無緣參加這場表演,由於曹操的使壞,徐庶永遠離開了敬愛的劉皇叔。從他一踏進曹營的那天開始,徐庶就成了一個不想說話的廢人。
逼走徐庶之後,曹操又企圖拆散劉備與諸葛亮的魚水之情,把他挖過來。為此,曹操特意給諸葛亮送去五斤珍奇的雞舌香,大致殷勤。但這時候劉備正跟諸葛亮打得火熱,白白浪費了曹操那五斤西域來的雞舌香。
既然諸葛亮那麼不識抬舉,幹脆開戰吧。
3追襲劉皇叔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小小的南陽城(又稱宛)湧進了七八萬曹操的士兵,一下子擁擠不堪。根據大學者們的推算,曹操的全部兵力不會超過十六萬,除了一半留守鄴城、許昌等各個城市以外,這次南征帶來的總兵力應該在七八萬人上下。
這時候,荊州的領導人劉表碰巧病重。跟袁紹一樣,劉表的兩個兒子也難逃遺產繼承的糾紛。大兒子劉琦本受到劉表的看重,但是他的異母弟弟劉琮在舅舅蔡瑁(也是諸葛亮嶽父的嶽父的兒子)的幫助下,將劉琦排擠出去。
傷心的劉琦向諸葛亮訴苦,向他求助。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再說劉琮的生母跟諸葛亮的嶽母是親姐妹,如果卷入這場家庭糾紛,一旦嶽父發飆,叫諸葛亮回家後如何去麵對那個黃臉婆(開個玩笑,不是罵諸葛夫人,雖然她醜但很溫柔)。
劉琦迫不得已,隻好想出一個歪主意,把諸葛亮騙上高樓,然後來個了上屋抽梯,要陪著諸葛亮在高樓上度日子。
諸葛亮想不到像自己這樣的聰明人也會上當,於是給劉琦指點迷津。劉琦得到高人的暗示之後,主動向劉表提出去江夏接替死去的黃祖。沒想到劉琦一走,奄奄一息的劉表也快歸西了。
劉琦回來道別時,蔡瑁、劉琮竟然阻隔了父子相見之情。結果劉表一蹬腿,劉琮馬上成了繼承人。憤怒的劉琦一手把劉琮給他的大印摔在地上,準備趁喪作亂。這時候傳來曹操大軍南下的消息,嚇得劉琦一溜煙跑回江夏。
劉琮聽到曹操的七八萬大軍已經到了宛城,也是六魂無主,根本就不組織抵抗,反而準備投降曹操。這時候劉備在樊城,劉琮不敢把投降的主意告訴他。
曹操兵臨宛城,劉琮決定投降。一時如雷轟頂,震得劉備兩耳亂鳴。
這時候有人勸劉備幹脆把荊州奪了(估計此人不是諸葛亮),但是劉備向世人展現了他的高風亮節:劉表死前把兩個小孩子托付給我,我怎麼可以辜負了他老人家的一番心意?奪了荊州,以後到了陰間,碰到劉表我該說什麼話呢?(估計這話是諸葛亮教的,一則劉琮的媽媽跟諸葛亮的丈母娘是親姐妹;二則即使奪了荊州,曹操的戰車來了,還不是照樣碾成粉末。)
守也不是,戰也不是,劉備跟著諸葛亮開始大逃亡。對劉備來說,這也許是一生中最後的狼狽逃跑吧,但是對諸葛亮來說,這是一生中第一次逃跑吧。
兩個人從樊城開始跑,經過襄陽城時,劉備特意停下馬,呼喚著劉琮的名字,阿琮,不要做出傻事,投降曹賊是不會有好結果的,跟玄德叔叔和孔明哥哥一起走吧。
劉琮很害怕,不敢起身。但是荊州的老百姓和官員卻不願意跟著劉琮,成為曹操的臣民,所以大多數緊緊隨著劉備。盡管逃跑的目標不清晰,但是隻要能夠看到劉皇叔的身影,他們就覺得心裏一片安寧。
結果,劉備的隊伍變成了一群為數多達十萬的難民,老人、小孩、婦女,挑著擔的、推著小車的、背著布包的,簡直是大搬家。這樣拖泥帶水的速度,一天隻能挪移十多裏。
拋下這些難民,可他們是誠心相隨,於心何忍?但是帶在身邊,還不如蝸牛的爬行速度,一旦曹操追來,還不是玉石俱焚?劉備左右為難,隻好派老弟關羽先行一步,乘坐船隻幾百艘,從水路南下搶占戰略要地江陵。這個地方是荊州的物流重地,城內糧草、軍械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