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人生的轉折點(一)(3 / 3)

曹操也很緊張,在九月直達新野接受劉琮的投降之後,馬不停蹄地繼續南下到了襄陽。一看,劉備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他也怕江陵落到劉備手中,趕緊下令拋掉輜重,自己親自帶領五千精銳騎兵,以每天三百裏的急行軍速度,跟劉備展開賽跑比賽。

曹劉雙方速度是三十比一,結果隻一天就在當陽的長阪坡追到了劉備的難民。長阪之戰,簡直就是一場亂七八糟的追襲戰。一方是曹操的五千精銳騎兵,另一方是隻顧逃命的十萬難民和一兩千誓死捍衛正義的劉備部下。

於是,長阪坡成了一個屠宰場。難民們的哀號聲、戰馬的鳴叫聲、雙方士兵的殺喊聲,彙聚成了不堪入耳的高分貝吵雜聲,久久回響在長阪坡的上空。

張飛、趙雲這兩個猛人把生命都舍棄了,表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勇奮戰場麵。這在羅貫中的筆下非常的令人震撼,特別是趙雲單騎救主,那個悲壯,後人讀了淚奔不止。而張飛的驚天一呼,竟然讓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心髒病發作身亡,更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根據科學上的研究,世界上嗓門最大的人能喊到129分貝,而130分貝就可以讓人耳膜受到震傷。據此,可以推測當張飛率領二十個騎兵,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時,爆發出的那句話:“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絕對破了129分貝這個世界紀錄。

當然,長阪坡之戰結果是一邊倒的。劉備再次丟了老婆和兒子阿鬥,難民們要麼屍堆如山,要麼樹倒猢猻散。至於輜重車輛都成了曹操的戰利品,最後跟在劉備身邊的隻有諸葛亮等幾十人。要不是趙雲憑著渾身的高超武藝拚死相救,恐怕世間已無劉阿鬥。

最後劉備一夥人到了江陵之後,搭上關羽早已準備好了的船隻,順風順水,跑到劉琦駐守的夏口去了。氣得曹操在岸邊跺腳嗷嗷大叫,眼睜睜看著那個長耳朵、臥龍等一幫人順著長江而下,直到江麵上的船隻成了幾個模糊的小黑點,最後完全消失了。

4結盟

在曹操與劉備龜兔賽跑的同時,東吳的孫權也摻和了進去。這個閹黨餘孽,簡直就是一顆掃把星,出現在哪裏,哪裏就遭殃。如何把這顆掃把星擋在門外,成了孫權很頭疼的事。

這時候,東吳的大戰略家魯肅開始登上了曆史舞台。英雄所見略同,跟諸葛亮一樣,在魯肅眼中,荊州恰好位於全國版圖的幾何中心,是東吳生存的命門。誰奪取了荊州,誰就可以控製長江中遊,誰控製了長江中遊,誰就能控製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控製大半個中國。

可惜劉表昏庸,荊州在他手中,簡直就是暴殄天物。現在劉表死了,兩個兒子為了繼承權鬧翻了臉,而一代梟雄劉備呆在一邊,雖冷眼旁觀,可是早已對荊州這塊肥肉垂涎三尺,隻是礙於劉表的情麵,才不敢明目張膽地搶奪過來。

這次曹操南征,醉翁之意不在酒。奪取荊州是一個目的,但是吞並東吳才是曹操最想做的。所以,要想不讓曹操這顆掃把星禍害江東,就應該拒敵人於國門之外。我們應該跟劉備聯手,要想打仗,那就讓荊州成為一片焦土好了。

劉備跟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讓我去荊州走一趟,勸說劉備整合荊州的力量,跟東吳同心同德,共抗曹賊。

雖然未曾與那個自吹是皇叔的長耳朵謀過一麵,但是孫權相信魯肅的外交才華,一定可以把劉備爭取過來。隻要跟荊州聯手,與曹操打一場轟轟烈烈的仗是沒問題的。

於是,魯肅急急忙忙地向荊州而去。可是到了夏口,就傳來消息說曹操正日夜不停地衝著荊州而來。魯肅就加快步伐,飛也似的跑到了荊州。一到荊州,魯肅這才發現自己打錯了算盤,劉琮已經投降曹操,東吳也就失去了一支可以本來依賴的重要盟軍。

現在的最大希望就是不要讓劉備成了曹操的階下囚,如果這個不幸的事件發生了,那麼東吳將成為曹操孤獨的對手。魯肅又從荊州匆匆北上,結果在當陽的長阪坡與狼狽南下的劉備邂逅了。

盡管劉備滿臉灰土,夾雜在十多萬鬧哄哄的難民潮中,但是由於臉上獨特的生理標誌,很快就讓魯肅一眼認出來,畢竟長著特大耳朵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還算稀奇。

當然總不能一見麵,魯肅就邀請劉備到東吳去避難,畢竟失敗者也是有尊嚴的。可是劉備的話讓魯肅很吃驚:蒼梧太守吳巨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投奔他。

劉皇叔啊,蒼梧那麼遙遠,你不會準備一輩子都不回中原了吧?再說吳巨這人沒多少能耐,早晚都要被人吃掉的。為什麼要舍近求遠,舍大求小?江東的孫權可是一個響當當的大英雄。跟我們東吳結盟吧,一起成就一番事業,共創美好明天。

魯肅代表東吳,伸出了溫馨的援手,讓落魄的劉備深為感動。患難之中見真情啊!

於是,劉備任命諸葛亮為特使,全權委托處理結盟大事。毫無疑問,諸葛亮是劉備能夠處理好與孫權結盟最適合的人選。魯肅一聽到孔明的大名,也是連聲叫好:我是你家親兄弟諸葛瑾的好朋友啊。

當時諸葛瑾在東吳的官職是長史,是輔佐孫權最重要的官員之一。親上加友,孫劉結盟真是天賜良緣。

這時候又傳來曹操準備從江陵順著江水東下的消息,在諸葛亮看來,與東吳結盟是劉備目前唯一的出路。於是劉備作好兩手準備,自己退到毗鄰東吳的樊口,諸葛亮跟隨著魯肅去柴桑,麵見孫權。

諸葛亮的這次東行,立即展現了他那卓越的公關才能,他充分利用心理學上的激將效應,成功地說服孫權的那一幕,無疑成了經典教科書式的說話藝術。

所謂的激將效應就是通過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為的心理效應。

說服孫權的簡單經過如下:諸葛亮故意把曹操捧得比天還高,曹操這麼勇猛,連呂布、袁紹都不是他的對手,我看還是投降罷了,省得生靈塗炭,東吳一片焦土。

先挖了一個坑,讓你往下跳。孫權聽了,心裏酸溜溜的,那麼劉備為什麼不投降?

然後再給你一個彈簧,讓你往上蹦。田橫這樣的壯士尚且不肯輕易低下屈辱的頭,何況劉玄德乃是當今皇上的叔叔,英才蓋世。大家對他的敬仰之情,如大江之水滔滔不絕。如果戰敗,那隻是天意而已。怎麼可以隨便說出一個降字?

年僅二十六七、氣血方剛的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話,簡直連肝肺都要爆炸了。這個激將效應馬上出效果了。孫權當堂咆哮,我孫權不是龜仔,絕不會讓東吳的十萬大軍成了曹操的仆從軍。我要向世人證明,世界上想跟曹操玩命的不僅僅隻有劉備一個人。

孫權沒跟曹操低頭,卻乖乖地向諸葛亮舉起雙手。

諸葛亮對自己的出色表現很滿意,隻要跟東吳聯手,擊退曹操,那麼將向世人展示自身的價值,一個蘊藏了十多年的大戰略即將成為現實。人生活在世上,就要像雄鷹那樣翱翔在藍天,去實現自己宏偉的抱負。

於是諸葛亮侃侃而談,向孫權提出了自己的構思。事後證明,曆史發展幾乎就是按照諸葛亮的這一構思準確進行的。

諸葛亮首先打消孫權的疑慮,雖然荊州大敗,但是劉皇叔這個招牌也不是空有名號的。除了手頭上的步騎兵和關羽精銳水軍一萬人,江夏的劉琦也有一萬多人,完全聽命於劉備。這樣,劉備能夠投入戰鬥的有二萬多人。曹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存在三個致命弱點:第一,曹操追趕劉備,每天急行三百餘裏,體力上消耗得差不多了;第二,曹軍大都是北方人,除了馬背上的功夫了得以外,船上的功夫一竅不通;第三,荊州投靠曹操,隻是迫不得已,並非心服口服。隻要東吳出兵數萬,與劉備精誠合作,擊走曹操,取得勝捷並非奢談。

幾句話就聽得孫權眉開眼笑。但是最讓孫權興奮的不是如何打贏曹操,而是打贏曹操之後的美好前程。

諸葛亮像一位大畫家,在孫權麵前勾畫出了一幅燦爛的景物畫。曹操一敗,必然回老家去了。如此一來,荊州與東吳形成鼎立之勢。成敗與否,在於今天!

諸葛亮說得口沫橫飛,孫權也聽得如癡如醉。三足鼎立,這個又大又紅的蘋果也太誘人了!

當然,恐怕這時候兩人各有所思。諸葛亮心想,立足荊州之後,再奪益州,怎樣把蛋糕越做越大。孫權也在想,先把曹操趕回老家之後,再把劉備踢出荊州,然後如魯肅、甘寧所策劃的那樣,控製長江中下遊。

不管怎樣,兩個人都覺得存在三個“必然”:孫劉必然要聯手,曹操必然會失敗,未來必然是美好的,於是兩雙大手緊緊握在一起。諸葛亮露出開心的笑容,聯吳抗曹,已經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