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人生的轉折點(二)(2 / 3)

精明的周郎很快就發現了曹操的這一陰謀,於是在深夜秘密派遣一百多隻小船,每隻小船上有幾個人手持火把,另外五十人在劃槳,以確保小船的行動速度。這支特遣隊一靠近竹排停放地,把手中的火把丟到竹排上之後,迅速撤退。等竹排的大火熄滅,東吳特遣隊又來偷襲,結果一夜之間來回焚燒,很快地就把幾千個竹排燒得幹幹淨淨。當夜大火衝天,映得江麵一片通紅。

周瑜的這把小火燒毀的不僅僅是幾千個竹排,更是燒毀了曹操的水戰信心。陸戰內行,水戰外行。對周瑜這個奇才,曹操在多年的征戰曆程中還從來沒有產生過這樣的恐懼感。拋棄了馬背上的優勢,硬是跟周瑜戰船上的優勢一爭長短,再加上軍營中的各種傳染病開始蔓延,發熱的、嘔吐的、腹瀉的,一天比一天增多,軍營裏到處彌散著濃烈嗆鼻的中藥味,弄得曹操心煩意亂,精神不得安寧。曹操這才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頭腦有點發熱?

但是無論如何都要挺下去,跟袁紹在官渡殊死搏鬥之後,曹操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可以讓他退縮的。

於是曹操把大軍撤到江北的烏林,在岸邊紮下了水營。那些北方的旱鴨子就在陸上安營紮寨,跟水寨連成一片,相互照應,抱團固守。

船上的功夫決不是周瑜的對手,看看東吳的那些戰艦,在江麵上如同戰馬在草原上奔馳,來去自如。再看看自己的那些北軍,簡直就是一群窩囊貨,各個都是要去閻王爺那兒報到的病號子,連走起路來也是鴨子一樣的左右搖擺。

還是明年吧,一待春暖花開,將士們也就習慣了水上交戰的規則。到那時活捉周瑜,直搗柴桑。

這時候有人建議把戰船首尾用鐵鏈相連,船與船之間還可以鋪上木板,這樣就可以變成長江上不沉的堅固堡壘。當然這人決不是羅貫中筆下的鳳雛龐統,這時候龐統還遠在河南的潁川當他的一個屁大功曹(小小公務員)。至於是不是東吳的臥底,我看可能性也很小。

這個腦殘建議很快就得到曹操的認可,當然曹操並不覺得很失誤。戰船相連之後,任憑驚濤駭浪,我自巍然不動。在這樣的“航空母艦”上不但可以跑馬訓練,而且還可以觀看到令人賞心悅目的各種文娛活動。甚至曹操還突發奇想,讓這樣的巨無霸漂流直下,沿途所經什麼江夏、柴桑,都不在話下。

4黃蓋的那把怒火

自從赤壁初戰以來,夏口的周瑜就很納悶,一連半個月,烏林那邊的曹操一個動靜也沒有。這隻狡猾的老狐狸躲在家裏,究竟在搞什麼東東?

你越神秘,人家就越關注你,越在乎你。周瑜連續派出幾支小隊伍前往烏林挑戰,結果曹操變成縮頭烏龜。任你在水寨外江如何叫罵,我就是呆在家裏看著好玩。

研究曹操的作戰曆史,周瑜感到一陣害怕。這個老家夥越沉得住氣,就說明越有戰勝的把握。於是周瑜帶上一幫東吳將領,乘坐樓船,趁著濃霧親自到烏林江麵去偷窺。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的媽呀,看看曹操富有個性化的創意!隻見烏林江麵突然出現了一座座水上堡壘,井然有序,曹操竟然把地麵上的治軍方法搬到船上來。

顯然曹操是在打一場持久戰、消耗戰。這個弱小的東吳可玩不起,三萬大軍的後勤供應就已經搞得孫權手忙腳亂、疲憊不堪。如果曹操再堅守不戰,那麼等待周瑜的隻有困死的結局了,這也是周瑜最擔憂的。

這時候,身邊的老將黃蓋湊過頭來說話了。這個黃蓋在東吳也算是老資格的人物了,從小孤苦伶仃,長大以後就一直跟著東吳的三任領導人:孫堅、孫策、孫權。可以說周瑜看到過的,黃蓋都看過了。周瑜沒見過的,黃蓋也看過了。現在是周瑜沒想到的,黃蓋也想到了。

曹操本來是無懈可擊的,隻要他堅守不戰,我們就拿他沒辦法。但是,現在曹操卻全身脫得幹幹淨淨,把軟腹部上的最致命的部位顯露出來。曹操讓所有的戰船首尾相連,隻要一把火炬,就可以讓他們化為灰燼。

周瑜聽了一陣苦笑:黃老將軍,曹操戒備森嚴,我們如何去靠近他們的水寨?再說即使靠近了他們,現在大寒天,刮的是冷冽北風,恐怕還沒有接近他們,就先把我們的水軍燒成焦炭。這個常識,曹操怎能不懂?

看到周瑜朦朦朧朧,黃蓋給他上了一節地理課:我自幼在零陵生長,長大以後也是常年在長沙、零陵、桂陽等地混過。這裏的每一個農家小孩都知道,在每次天氣巨變之前,每年冬至前後必會刮起一陣東南風。

其實黃蓋所講的隻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雖然說是冬天,但是總不會刮的都是北風。因為局部氣旋,氣流運動,導致在反氣旋的西北方向吹東南風。

兵不厭詐,我就詐降一回。借機一靠近曹操水寨,就燒得他渾身沒一塊好皮。

幾句話直聽得周瑜心花怒放:想不到我軍中能有如此英雄,真是天佑東吳也!黃老將軍,你可把曹操害慘了!

於是,東吳一個代號為“烤鴨行動”的作戰計劃立刻產生了。

行動第一步,周瑜準備了數十艘漂浮在水麵上如同一根羽毛的蒙衝鬥艦,上麵載滿了幹燥的荻草、枯柴。又怕一旦起火,火勢不夠猛,為了增加曹軍的痛苦指數,周瑜幹脆在荻草、枯柴裏灌滿了幾大桶芝麻油、魚膏。上麵覆蓋帷幕,插著旌旗龍幡,偽裝成運載軍糧的模樣。同時在每條蒙衝鬥艦尾部各係住一條逃生小船,使得黃蓋等人光榮完成任務之後,能夠安全脫離火海。

行動第二步,黃蓋給曹操寫了一封感情真摯的投降書。大致內容是,我黃蓋算是東吳元老級的人物了,東吳的三代領導人對待我也是特別的優厚。但是我為什麼如今要背叛他們投靠曹丞相?我活到這個年頭,已是黃泉路近,不怕背上叛徒的可恥名聲。我要用自己的行動向東吳人民喊話,不要抵抗了。曹丞相擁兵百萬,掃蕩東吳易如反掌。某些愚蠢的人為了自己的私心,不惜一戰,那簡直是荼毒生靈,必將被牢牢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周瑜就是這樣一個不識時務的罪人。跟曹丞相交戰的那天,黃蓋是先鋒將領。黃蓋會審時度勢,獻上周瑜的豬頭,作為效忠丞相的見麵禮。

一封信讀得曹操淚流滿麵。黃蓋真是東吳人民的好兒子!隻要東吳多出幾個黃蓋,江南地區將一片和平安定。

萬事俱備,隻看東風。不單單黃蓋在等著起東南風的征兆,全東吳有無數雙眼睛正沒日沒夜、眨也不眨地盯著天空,老天爺,快起風吧,讓不可一世的曹操灰飛煙滅!

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是結果很美好。在十一月中旬的某一天,(這一天的確切日期史書不見記載。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但是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幹支是壬申,甲子是十二日。所以到底赤壁大戰是在哪一天,仍然是個謎)中午的時候還是晴空萬裏,忽然迎麵吹來一陣輕微柔和的東南風。

終於來了,周瑜和黃蓋興奮地緊緊擁抱。

黃老將軍,祝你一路順風!

周大都督,你們要宰得狠一點,不要手下留情!

我們烏林見!

不見不散!

……

黃蓋跟周瑜相互道別。

經過了一個下午的緊張準備,夜幕降臨了!這時候東南風愈刮愈緊,黃蓋船隊如同離弦的箭,很快就到了長江中江赤壁附近,跟烏林的曹操大營緊鄰相望。

跑在黃蓋船隊前頭的是十艘肩負縱火重任的輕便戰船,在猛烈東南風的推送之下,迅速靠近曹營。大約距離曹營二裏許,也就是一千米左右。黃蓋舉起手中的火把,向各船發出一個信號。於是大家站出船頭,高聲喊話,我們過來投降了。

曹營裏立即一片歡騰,曹操更是登上高台,獻上了自己生平最得意的頌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歌頌這個美好的夜晚。

雖然早就有人提醒曹操注意黃蓋是否存在欺詐的行為,但是要訛詐曹操顯然是一件難度係數極高的事,再說就算是騙了自己,黃蓋又能怎樣?所以曹操不以為然,叫人趕緊出去迎接,一定要讓黃蓋覺得這裏就是他最溫暖的家。

於是曹操的士卒都站到水寨最突出部、最高處,誰也不願意錯過精彩的一幕。結果大家看到最驚心動魄的一幕,黃蓋的十艘輕便戰船像十條火龍,噴吐出憤怒的火焰,正急衝衝朝自己而來。一千米的距離,就是跑步也隻要五分鍾。所以當黃蓋衝到麵前時,絲毫沒有任何抵抗準備的曹軍立即陷入一片空前的混亂之中。

這時候曹軍隻好搬出遠程武器,用漫天的箭雨來擋住黃蓋的縱火隊。結果黃蓋身中一箭,落到冰冷的江水中,但是很快就被後續韓當的部隊撈上來,放在擔架上。慌亂之中,誰也沒有認出他就是突擊隊隊長——老將軍黃蓋。所幸的是黃蓋尚有餘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輕聲呼喚:“韓當,韓當!”韓當這才認出了黃蓋,於是脫下軍衣給黃蓋保暖。黃蓋由此保住了一條老命。

黃蓋偷襲成功,周瑜的主力部隊又及時趕到,趁火打劫,赤壁江麵成了曹軍的火葬場和屠宰場。

羅貫中是這樣描述火燒赤壁的:“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但見三江麵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總之,那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夜晚。大火沒完沒了,燒得劈裏啪啦響,頃刻之間,曹操的所有戰船變成一塊塊黑乎乎的木炭。天空中更是彌散著一股惡臭難聞的腥臊味。首當其衝的是荊州水軍,很快就化為烏有。

岸上的曹操北軍嫡係部隊也難逃厄運。大火還沒有熄滅,周瑜的三萬大軍在驚天動地的擂鼓聲中又衝上岸來,還有一路從洪湖登岸,包抄過去。一陣砍瓜切菜,讓烏林江岸堆滿了屍體。這時候曹軍中所有的人都在做一個相同的動作,那就是逃命。兵敗如山倒,七八萬曹軍如同冰雪融化,在寒夜之中慌不擇路,踩踏死的、淹死的、燒死的、被吳軍殺死的,不可勝數。

曹操一馬當先,跑在最前頭,把周瑜的追兵遠遠地甩在後頭。正在暗自慶幸時,忽然幾聲炮響,無數高舉著劉字大旗的人馬又衝殺過來。原來劉備早已在這裏等候多時了!

5遲到的劉皇叔

當赤壁的江麵如同沸水般熱浪滾滾時,劉備躲在哪裏?

雖說是孫劉聯軍,但是這個提法無疑是極大拔高了劉備的地位。當陽長阪坡一戰,徹底打殘了劉備。當時趕赴荊州的魯肅誤判了劉備在荊州的政治地位,以為劉備振臂一呼,荊州的七八萬軍隊馬上就會熱血湧動。

本來是滿懷著熱情的期待跟劉備結盟,但是事與願違,魯肅在當陽長阪坡跟劉備相會之後,不禁有點後悔了。就那麼點兒兵力,還不夠一個營(豫州之眾不當一校)。別說結盟,組成強大的聯合作戰部隊,在曹操的重拳之下,劉備能不能存活下來還是個問題。

基於人道主義救援的原則,魯肅提議劉備暫且流亡到鄂縣的樊口,在東吳的庇護之下以求一生。後來,曹操的大軍如泰山壓頂,眼看自己無法扛住了,於是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往柴桑麵見孫權。雖然在史書上找不到明確的記載,但是柴桑之會,諸葛亮顯然與孫權達成一個協議,至少是口頭上的協議:孫劉聯軍擊敗曹操之後,共同分割荊州這塊地盤。

對於諸葛亮來說,分割荊州無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這大大違背了自己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這一個大戰略。如果隻拿到不完整的半個荊州,怎麼可以“跨有荊益”?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不與孫權結盟,恐怕連半個荊州的美夢也不敢做。

而對於孫權來說,西取荊州,前有魯肅,後有甘寧,是東吳的既定國策之一。但是劉備經營荊州多年,其人氣之旺,不可忽視。自劉表死後,頭戴皇叔光環的劉備實際上就是荊州人民的精神領袖。何況單憑東吳的三萬軍隊,能否擊敗曹操孫權心裏還沒有底。年輕的孫權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所在,缺乏政治眼光,意誌不夠堅定,結果就輕易允諾了戰後利益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