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曹操又假惺惺謊稱,荊州本來就不是曹操的東西,我都給你吧,等等等等。扯出了一大堆跑龍套的詞句,最後筆鋒一轉,語氣突然沉重。孫將軍那麼聰明,難道不會敬佩我阿瞞的高超用兵藝術?不要再幻想憑借長江天險,就可以擋得住王者之師!
最後,曹操給孫權準備了兩條出路。第一條路,把張昭和劉備殺了,提著他們的人頭來見我,我保你終身富貴。第二條路,如果舍不得殺了張昭,那麼就殺劉備一個人吧,我照樣會諒解你的。
接到了這麼一封滑頭的戰書,孫權就是不被氣死,也會笑死的。曹操,你要是想攀親我可以答應,你的兒子那麼多還是單身漢,東吳的姑娘家每一個都可以配得上王孫公子的,可是要我獻出張昭和劉備的人頭,我隻能明明白白告訴你,絕對不行。張昭是我的左右手,而劉備也是我的妹夫。想取他們兩個的性命,那就從我的屍首上踏過去吧。
談不來那就打吧!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十幾萬大軍,號稱步騎四十萬,對濡須口的孫權發動大規模進攻。濡須口位於巢湖邊上,這裏距離孫權的統治中心——建業很近。如果能在濡須口大敗孫權的水師部隊,那麼就可以順流而下,一舉攻占建業。
但是水鄉澤國的低緯度地區,再次讓曹操的一番雄心壯誌成了噩夢。剛一開始,南方變幻莫測的天氣就又耍弄了曹操一回。
本來是晴空萬裏,一片驕陽,忽然間就烏雲翻滾,大雨傾盆而下。擔任先鋒的張遼和臧霸成為最倒黴的將軍,淋得像落水狗一樣。當然,當一個軍人就要無怨無悔,忍受各種災難。可是到了濡須口一看,整個巢湖地區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水麵上,無數的東吳戰旗飄揚在一隻隻高大的戰船上。
自赤壁大戰之後,參加過戰役的老兵都得了奇怪的“赤壁綜合症”。一登上戰船,渾身就會起雞皮疙瘩,嘔吐不已,有的竟然會像瘋子一樣,邊跑邊喊“大火燒到了”。
所以那些老兵們走到了濡須口,被大水嚇得渾身發抖,再也不願意前進一步。就連大將張遼這個時候也失去了往日虎將的英勇本色,也是心驚膽戰,裹足不前,甚至還準備後退。所幸的是副將臧霸竭力阻攔,才沒有讓張遼背上未戰先逃的罪名。
第二天,湖水稍稍退去,於是曹操發起總攻。由於是在陸地上交戰,曹操可以發揮騎兵的強大機動性,所以很快就攻破孫權的江西大營,還活捉了孫權的都督公孫陽。這也是曹、孫交戰史上,曹操取得的破天荒的第一次大捷。
但是,孫權率領七萬援軍,迅速趕到,讓曹操無法擴大戰果。孫權任命手下悍將甘寧為先鋒,帶領三千人,要他趁著曹操忙於慶祝勝利,夜襲曹營。
於是,甘寧率領敢死隊趁夜偷襲曹軍。甘寧等人拔掉曹營前的鹿角(尖頭木棒圍成的柵欄,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鐵絲網),然後越過壕溝,打得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經受這次打擊之後,曹操就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權。但是孫權也不敢貿然發動進攻,於是雙方怒目對視,相持了一個多月。
這使得曹操回想起赤壁大戰中的恥辱,當時正是在相持一個月之後被周瑜燒得片甲不留。
周瑜可以做到的,我阿瞞也可以做到。
於是,曹操派出大量的油船,既然稱作油船,那就應該是用來焚燒敵人、裝滿各種燃油——比如什麼豆油、魚油——的戰船。曹操的意圖是迅速搶占巢湖水中的一個小島,然後從小島上襲擊孫權的水師船隊。
但是孫權早就料到曹操的這一企圖,曹軍在小島上還沒有站穩腳跟,就遭到孫權的圍攻。結果那個小島成了曹操的死亡島,凡是登上去的人沒有一個逃回來。在孫權的猛烈打擊之下,有三千人被殺死,另外還有數千人掉到湖裏後,成了魚兒爭搶的美食。
慘敗一次接連一次,讓曹操懷疑江南是不是永遠要變成自己的傷心地。於是赤壁之戰情形再次重演,曹操得不到便宜,隻好拿出絕招,退入營內,堅守不出。
當縮頭烏龜硬是不敢出殼,果然讓孫權沒招了。孫權就學著偶像周瑜,親自前去曹營偵察敵情。孫權乘坐輕船,從濡須口進入巢湖,一靠近曹操大營,士卒們嚇得哇哇大叫,孫權來了,孫權來了,又來燒船啦。
燒船,這回恐怕不會突然吹一陣東南風,幫了孫權的大忙吧。一想起赤壁那陣怪異的東南風,曹操就想噴血。但是看到孫權的模樣,隻能是來窺探大營虛實的,決不是來打仗的,於是曹操下令全軍警備,不準妄動。
根據《魏略》中的記載,孫權才是草船借箭的發明人。孫權一到,曹操馬上下令射箭阻擊,結果孫權輕船的左側插滿了箭,眼看就要傾覆下去,這時候,孫權想到了平衡的藝術,於是把船掉過頭來,讓右側免費收取曹操送來的禮物——箭。這大概就是羅貫中筆下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吧。
但是在另一本史書《吳曆》中變成這樣,曹操料到孫權是來搞偵探活動的,所以嚴禁軍中射箭,以免浪費寶貴的作戰資源,結果讓孫權瀟灑地走一回,回家的時候還大吹大擂,牛了一回。
無論哪一種記載,都隻能說曹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時候,江南的雨季就要來臨了。曹操勞師無功,又看到孫權的水師陣勢嚴整強大,不由得長聲哀歎:“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聯係到《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中所說的骨肉那句話,我們還真的有點懷疑,在曹操的心裏難道想把孫權認作幹兒子?如果從年齡上看,曹操是可以當上孫權的老爹的。問題是,孫權會不會認這個閹黨餘孽做幹爹?
當然這隻是曹操的一廂情願而已。發出那句千古至理名言,表明此時的曹操心裏一片糾結,很想退兵,卻又擱不下麵子。最後還是孫權幫了曹操一回,他給曹操送去一張紙條:雨季要來臨,曹公還是早點回家吧(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外還附加一張小紙條,上寫著:你不死,我心裏也不安呢(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孫權的用意很清楚,我與曹操勢不兩立,現在雨季一來臨,我當與曹操決一死戰。
但是曹操收到這樣的字條後,一點兒也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這個孫仲謀是不會欺騙我的,於是撤軍而去。四月,曹操回到鄴城。
就這樣,曹、孫第二回合的較量在曹操的失利中落下帷幕。
3新政權的誕生
曹操回到鄴城之後不到一個月,就發生了一件讓天下無數人義憤填膺的事:五月初十日,曹操任命自己為魏公。這時候的漢獻帝成了一個擺設,曹操已經是當今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了,所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天地乾坤,唯我獨斷,這個魏公的權勢遠遠淩駕於劉姓諸王之上。一時間山搖地動,人心惶惶,曹操邁出了篡奪皇位最關鍵的一步,實際上已成了東漢帝國的攝政王。
手無寸鐵的漢獻帝沒有法子,隻好叫監察總長(禦史大夫)郗慮到鄴城去,完全依照曹操的布置,履行了冊封曹操為魏公的程序。
在冊封的詔書中,漢獻帝詳細羅列出曹操的十全武功。第一,造董卓的反。第二,鎮壓黃巾起義。第三,遷都許昌,奉養皇帝。第四,消滅偽仲家皇帝袁術。第五,殺呂布,降伏張繡。第六,官渡滅袁紹。第七,橫掃河北,滅袁譚、高幹。第八,遠征烏桓。第九,南下荊州。第十,渭南大敗馬超。
縱觀盤古開天辟地以來,除了西周的周公旦之外,真的沒有一個人的武功能夠比得上曹操的。曹操的最大功勳就是把一個支離破碎的東漢帝國重新拚湊起來。按照中學教科書的說法,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割據,人民渴望統一,曹操順應民心,與時俱進,合乎時代潮流發展的需要。
既然這麼說,那麼假設曹操真的廢去漢獻帝,自己稱帝,是否也可以說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呢?
聯想到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月董昭勸封曹操,之後逼荀彧自殺,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4月,曹操急急地從濡須口撤軍,再一個月後曹操就當上了魏公。一切都來得這麼迅速,我們隻能這麼說,曹操已經走到了篡奪皇位的邊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時候的曹操還是沒有膽量去觸及取代漢獻帝這條紅線。
荀彧之死告訴曹操,就在曹操集團深處,也隱藏著一股擁漢派的力量,而在曹操集團的外圍,劉備、孫權正在伺機而動。弄不好,裏外兩股勢力擰成一股,曹操就會有眾叛親離的危險。在孫權和劉備俯首稱臣之前,在全國完全統一之前,曹操是絕對不會把漢獻帝踢下去,然後自己一屁股坐在皇帝位子上的。
但是,即使曹操真的踢下漢獻帝,自己當起大魏帝國的開國皇帝,我想也是合乎時代要求的。判斷一個人是黑臉還是白臉,並非看他有沒有忠心於朝廷,而是看他對誰忠誠,是不是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在漢獻帝時代,全國實際上就是處在無政府狀態。作為一個腐朽透頂的政權,東漢帝國的中央政府已經無力去維持正常的國家運行秩序,所以隻能這麼說,東漢帝國早已名存實亡。是曹操,讓這個已經脫離軌道的國家漸漸恢複到正常狀態,也可以這麼說,曹操是這個帝國的中堅力量、定海神針。一旦失去了曹操,這個帝國又將墜入混亂不堪的局麵,無數人殷切盼望的統一將成為遙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