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曹操一定要做到對漢獻帝唯唯諾諾、低聲下氣的地步,當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臣子,才能夠算是一代忠臣嗎?而且,這樣的一個臣子,擔當得起掃平群雄、一統天下的重任嗎?
隻有比野狼更狡猾、更殘忍,才有生存的可能。
這就是曹操的選擇,唯一的選擇。可以這麼說,以赤壁之戰為分界點,之前的曹操絕對是大漢帝國的忠臣,之後的曹操雖有篡逆之心,但是仍然沒有跨越那條紅線。這時候的曹操,對自己忠誠,也對處於亂世時期水深火熱之中的芸芸眾生忠誠,更進一步說,是對曆史負責。
我們打個比方,如果曹操篡漢自立,那將是另一個趙匡胤、另一個朱元璋。
但是這時候的曹操已經無心去考慮方方麵麵了,既然皇帝已經詔告天下,冊封自己為尊崇無比的魏公,那就應該趁熱打鐵,加強這個新政權的各方麵建設,從機構到製度,再到人員配置,使之成為一個國中之國,甚至變成東漢帝國的影子政府。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七月,曹操開始有了自家的社稷、宗廟。有了社稷、宗廟,也就有了國家的精神象征。再加上客觀存在的“都城”——鄴城,可以說一個嶄新的國家正式誕生了。而那個掛著大漢帝國招牌的政權早已變成一個空殼,按現在的話說,隻是一個皮包公司,除了虛無縹緲的法定代理人之外,一無所有。或者說,曹魏政權正在借殼上市,曹操現在是大漢帝國的實際控股股東。隻要董事會一通過,大漢帝國這個名字就會更換成大魏帝國。當然,由於眾多競爭對手存在的現實,讓曹操不得不考慮,馬上進行借殼上市、更換名字,是不是有點毛躁?
但是顯然曹操是不會放棄徹底重組下去的決心,為了確保絕對的控股權能夠在借殼上市之前牢牢抓在手中,曹操在漢獻帝身邊的各個崗位安插了自己的人。他把三個女兒一下子都許配給漢獻帝,大致相當於當今商戰中利用女秘書控製了董事長。
在十一月,新政權一整套完整的機構及人員配置都完成了。荀攸為尚書令(相當於丞相、總理級別),涼茂為仆射(相當於副丞相、副總理級別),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丞相下麵的高級官員),王粲、杜襲、衛覬、和洽為侍中(丞相的辦事人員),鍾繇為大理(法院院長),王修為大司農(財政部長),袁渙為郎中令、行禦史大夫事(以警衛隊隊長的身份代理檢察院院長的職務),陳群為禦史中丞(高級檢察官)。
當然,曹操也很注意新政權的法製建設。在當任丞相時代,本來就有一部現成的《大漢律法》,曹操根本就不用操心,隻要做到知法、守法、執法就行了。現在不同了,作為新政權的最高領導人,曹操可能對法律有了自己的想法。在中國無論什麼時候,法律都是由人來製定的,所以曹操可DIY一部適合新政權的法律。
這其中,爭議最大的當是要不要恢複肉刑?漢代的肉刑有三種:墨——刺字塗墨,就是在犯人臉上打上條形碼;劓——割鼻子,讓你沒臉見人;刖——砍掉左腳的大趾,讓你足不出戶。
西漢仁慈的漢文帝覺得這三個肉刑太殘酷了,於是改用鞭笞——也就是杖打背部來代替。雖然說沒有在身體上留下永不磨滅的罪犯標誌,但是往往把人打成殘疾甚至打死。把一個不該判死刑的罪犯打殘或杖斃,無疑比肉刑更殘忍。
所以陳群的父親陳紀就建議恢複肉刑,曹操準備采納,可是問題又來了,現在國家還沒有統一,你恢複了肉刑,會嚇跑人的。曹操就進行了一次投票,結果隻有陳群和鍾繇投讚成票,其他的都是反對票。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曹操最終沒有恢複肉刑。
在一係列運作之後,曹魏新政權似乎煥發出了它的勃勃生機,製度完備,人才濟濟,政治開明。曹操對自己充滿了無比的自豪,從小時候開始,他就一直把劉邦當做楷模,現在自己終於可以驕傲地說一句,劉邦,我一點也不比你差勁吧!
4皇帝的悲情
曹魏新政權的確立,無疑將漢獻帝推上一個非常不利的地位。
曾經多麼的豪邁,曾經多麼的堅強,就是不惜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也要重振大漢帝國的雄風,找回已經失落了許久的皇家尊嚴。
為此,自己抗爭過,跟董卓抗爭,跟李傕、郭汜抗爭,但是都失敗了,這時候天降曹操,把漢獻帝從淤泥沼澤地中拉出來,從此住進了許昌城內寬敞明亮的宮殿。
此時的皇帝,心中也是一片明亮,帝國雄風即將再起,皇帝的尊嚴即將再塑。但是皇帝萬萬沒想到,自己除了屁股下的那張皇椅之外,在那個輝煌的宮殿裏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身邊的隨從沒有一個是自己的心腹,找不到一個聊天的夥伴、一個訴苦的對象。隻要有一個人跟自己說上五句以上的話,馬上就會湧進來一大幫凶神惡煞般的人。議郎趙彥就是因為跟皇帝多聊了幾分鍾,被曹操殺死。
肉體上的痛楚可以忍受,但是精神上的空虛卻是難以忍受的。從趙彥死的那一刻開始,漢獻帝對曹操徹底絕望了。這時候,當不當皇帝已經變得無關緊要,而當一個正常的人成了漢獻帝最大的奢求。
曹阿瞞,難道你就不容朕做一個快快樂樂的平常人嗎?朕想做一個自由人也不可以嗎?朕寧願是路上的孤魂野鬼,也不願呆在這座看似堂皇富麗,其實暗藏著殺機、暗藏著多少荒謬的宮殿裏。
過了幾天,曹操進去覲見漢獻帝。無比的憤怒、無比的悲哀,讓漢獻帝已經無法再忍受下去了。
曹阿瞞,你要是真心想做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那就仁慈一點;如果不想,那幹脆把朕給踢開吧。
曹操一怔,想不到一向平靜的皇帝還會發這麼大的火,嚇得臉如土色,支吾了幾句,就灰溜溜退出宮殿,汗流浹背,再惶恐地左顧右盼,確認兩側沒有埋伏甲士之後,這才整理好衣裳,昂首挺胸、大搖大擺地走出去。這次朝見也是漢獻帝最後一次看到曹操那張討厭的臉。
但是更令漢獻帝傷心的是,作為一個皇帝,別說後宮佳麗三千,就連屬於自己的愛情也不可以擁有。剛剛跨入而立之年,最憧憬的是美麗的愛情,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這一切都被曹操無情地奪去了。
董承的女兒董貴人一直是漢獻帝的最愛,曹操殺了董承之後又要漢獻帝交出董貴人。這時候董貴人已經懷上漢獻帝的骨肉,所以漢獻帝放下皇帝的架子,屢屢向曹操求情,但是蠻橫的曹操就是不許。
太殘忍了,簡直沒有人道主義精神,看得伏皇後心驚膽戰,於是偷偷寫信給父親伏完,要他想辦法,可伏完根本就不敢去想曹操的事。
結果東窗事發,曹操勃然大怒,這些吃裏爬外的混蛋!
於是在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元215年1月8日),曹操判了皇後伏壽死刑,下令郗慮前去沒收伏皇後的印綬,讓她失去皇後的資格,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又派華歆帶人進宮捉拿伏皇後。
可憐的伏皇後嚇得體無完膚,趕緊緊閉大門,躲到牆壁的縫中。
當然這一些抵抗的動作都是無用功,華歆很快就破門而入,扯著伏皇後的頭發把她拉出來。這時候漢獻帝正在外殿苦苦地哀求郗慮,隻聽見伏皇後慘厲的痛哭聲,她披頭散發、光著雙腳,被華歆拉過皇帝的麵前。
人不人鬼不鬼的伏皇後向漢獻帝投去最後的絕望目光,難道我們再也無法相守下去嗎?
此時的漢獻帝說不盡的淒涼,道不完的無奈,朕也是不知道哪一天會是朕的末日啊?他隨即憤憤不平地轉向郗慮,大叫一聲,天下還有沒有公理?
政治鬥爭無疑是殘忍的,伏皇後被幽閉而死,所生的兩位皇子也被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被處死。
當然,漢獻帝的故事還沒有就此完結,但是東漢的命運基本上卻結束了。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正月十八日,曹操的女兒曹節被立為皇後。
五年之後的十月二十二日,漢獻帝被迫禪位給曹丕,貶號為山陽公。
再過了十四年(公元234年)的三月初六日,山陽公死去。
後人對漢獻帝坎坷的一生寄予深深的同情,史書上是這樣評價他的:“論曰: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讚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簡單一句話,漢獻帝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