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再遭到挫折(3 / 3)

顯然曹操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生前要活得風風光光,死後還要留一個千古芳名。所以皇帝看來還是不當的好,讓曆史學家給自己一個大漢忠臣的美譽吧。

既然不想當皇帝,那麼就應該好好解決一下繼承人的問題了。

像曹操這樣精力旺盛的人,老婆肯定是很多的。當然,一個男人好色,不等於他是一個品德欠佳的人。比如西漢首屈一指的漢武帝,後宮達到一萬八千人,如果一天消費一個,也需要四十九年。漢武帝有句令人瘋狂的名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但是他照樣開疆拓土,打造了一個輝煌燦爛的大帝國,而且一點兒也不影響他的壽命,當了五十四年的皇帝,活到七十歲才龍馭歸天。

根據統計,曹操的老婆有姓氏的就有十五人,其他名分就無法統計了。當然,除了滿足生理需要之外,曹操最希望的是種子越多越好,曹氏家族就越興旺。結果,曹操的兒子一共二十五個。於是就展開了一場王位繼承爭奪大賽,但是能夠進入資格賽的有四個,其中卞夫人包攬了三個:曹丕、曹彰、曹植。環夫人有一個:曹衝。

這個曹衝是一個天才型的人物,為小朋友們津津樂道的“曹衝稱象”的故事說的就是他。可惜天才早逝,曹衝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死了。曹操得知曹衝去世,失聲大哭,他告訴上前勸慰的曹丕:小衝之死,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大幸(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很顯然,曹衝一直在曹操的考慮範圍內。

但是曹操很快就在曹植身上看出曹衝的影子。銅雀台剛剛落成,曹操舉行了征文比賽,結果年輕的曹植大放異彩,一度讓曹操感到驚訝。再加上曹彰性格粗魯,讓人看一眼就清楚他不是當領導人的料,於是,最後的繼承人就圈定了曹丕和曹植兩個人。

雖然曹丕具有長子(曹昂死後,曹丕成了長子)的先天性優勢,而且立子以長又是傳統觀點,但是曹植的過人才智又讓曹操陷入痛苦的糾結之中。

這時候,有三個聰明人的介入,一度使得曹操偏向於曹植。起因是曹操看中了一個叫丁儀的秘書,想把女兒許配給他,但是這個丁儀有個生理上的缺陷,瞎了一隻眼睛,所以曹丕就竭力反對這個婚姻。

就是嫁貓嫁狗,也總比嫁一個瞎子好啊!

於是曾經讓丁儀憧憬無限的一次婚姻就這麼失敗了。當然這場婚姻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曹丕從中作梗,痛苦不堪的丁儀就跟著弟弟丁廙,加上曹植的老師楊修,開始介入了曹操的家事。

這三人你一言,我一言,說的都是曹植的好話,結果曹操耳根一軟,準備立曹植為嗣。為此曹操先征求了丁廙的意見。

丁廙的回答很有技巧,既不讚成也不反對,他隻是說了一大堆空話,立太子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天下的存亡,不是像我這樣愚鈍的人可以回答的。俗語說得好啊,知臣莫如君,知子莫如父。短短幾句話後,把皮球還給了曹操。於是曹操準備立曹植為太子。

在正式冊封之前,曹操特意搞了一個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擁護曹植的人寥寥無幾。所以他特意問了一下“毒才”賈詡的看法。

但很奇怪,賈詡聽了之後的表現讓曹操很惱火,他根本就不願意回答。

曹操大罵,我在問你話呀!

賈詡回應,我在想東西啊!

曹操奇了,想啥東西?

賈詡說,在想袁紹、劉表父子的事。

曹操立即明白了,立子以長不以賢,古往今來,要想讓國家長治久安,就不要違背這一個原則。於是在哈哈大笑聲中,態度也來了個大逆轉,再加上後來曹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終於被曹操甩掉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曹操正式將曹丕立為太子。

當然立了太子,並不能說從此之後曹氏家族就高枕無憂了。畢竟曹植在朝中還有一定的市場,如果不加以抑製,兄弟二人勢必自相殘殺。於是,為了維護曹丕的太子地位,確保自己身後政權能夠平穩過渡,曹操開始了一係列打擊曹植勢力的行動。第一件事,殺了為曹植私自出入司馬門大開綠燈的公車令(門房保安)。第二件事,借口曹植的老婆衣服穿著過於華麗,超越了身份,勒令她自殺。第三件事,剪去曹植的羽翼,砍了楊修的腦袋。

經過了這麼一些苦心的安排,直到曹操掐算手指頭,身後的世界應該是一個安寧的世界,這才安下心來睡大覺。

6夏侯淵戰死定軍山

曹操很快就從睡夢中驚醒過來,因為夏侯淵從長安千裏急報,劉備率軍來搶漢中了。

對於漢中的重要性,一向主張穩紮穩打的大謀略家諸葛亮似乎認識有所不足,這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謀士法正站出來了。這個法正本來是劉璋的部下,後來與張鬆倒戈,招引劉備入川。他的智謀、他的膽識,絕不在諸葛亮之下,陳壽把他比做曹操的荀彧、程昱和郭嘉,而曹操本人也對沒能挖到法正這一個郭嘉類型的奇才感到十分的遺憾:天下英雄的花名冊都在我的口袋中,可惜上麵就沒有法正的名字!

可見法正名頭之大,甚至讓曹操也為他折腰。所以後來劉備當上漢中王後,讓諸葛亮做他的國務院總理,料理四川的政務;而讓法正當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主持軍機大事。

法正自小就生活在隴中、漢中一帶,所以對四川的一山一水了如指掌。他告訴劉備,奪取了漢中,可謂是一石三鳥。第一,可以漢中為根據地,出兵關中,推翻曹操的統治力量;第二,即使無法出兵關中,也可以向西北方向發展,把勢力範圍拓展到雍州、涼州地區;第三,就算第一和第二都沒辦法做到,占據了漢中,也可以確保四川的長治久安。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末,劉備派張飛、馬超、吳蘭先行占領下辨,將漢中通往隴中的要道——陳倉要道截為兩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曹操不敢大意,派遣手下悍將曹洪率軍迎戰張飛等人。

但是曹洪剛離開,曹操就發現自己的決定有點倉促,雖說曹洪是個萬人敵,但是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左手摟著一個女人,右手抱著一壇酒。於是曹操又派去了辛毗和曹休,讓他們時時刻刻提醒曹洪不要誤了正事。

次年正月,劉備親率大軍,開始親征漢中。為了先聲奪人,劉備讓吳蘭跟雷銅兩個人沿著祁山道繼續北上,占領了武都城。但是吳蘭腳跟還沒有站穩,曹洪的部隊就趕來了。

張飛趕緊向吳蘭靠攏,到了固山之後發現吳蘭跟雷銅已經被曹洪包圍,於是派人四處散布說要斷了曹洪的後路。一時間鬧得曹洪等人緊張兮兮的,但是精明的曹休馬上看出了張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破綻,要是張飛真的想斷後路,絕不會四處張揚,讓曹軍有所準備。

語言越響亮內心越虛弱,曹休建議,在張飛跟吳蘭抱成一團之前,先把吳蘭給解決了。於是曹洪發動了一次閃電攻勢,一下子就把吳蘭的隊伍擊垮,殺死部將任夔。失去隊伍的吳蘭向南逃到陰平關,也被當地的氐人殺死。

吳蘭一敗,張飛孤掌難鳴,隻好退走,等待劉備大軍的到來。

針對劉備的進犯,曹操也積極排兵布陣,夏侯淵、徐晃駐紮在陽平,張郃駐紮在陽平西南的廣石,組成兩道防線,把劉備的大軍死死地擋在陽平關前。

當然劉備跟法正的腦袋瓜也是很靈活的。你不讓我過去,我就派陳式率領十餘營兵力(大約二萬人)抄了馬閣鳴棧道,把曹軍的防線劈成兩段,自己率主力圍攻廣石的張郃。

夏侯淵一看,馬閣鳴棧道一失去,那我跟張郃豈不變成了牛郎織女?於是派出徐晃一刀砍過去,把陳式的十餘營隊伍包了餃子。結果蜀軍大敗,墜下懸崖山穀摔成肉餅的不計其數。

圍打廣石的劉備將手下的一萬精兵,分成十個方陣,采用車輪戰術,輪番進攻張郃,但是張郃也不是喝稀粥啃冷饅頭長大的,他一直陣守在陣地最前沿,打退了劉備的一次次進攻。

看著身邊的屍首越堆越高,劉備這才認識到即使曹操不在,他手下的各個將領也不是軟柿子,說捏就捏,隻好寫信給成都的諸葛亮,讓他增發援兵。

諸葛亮似乎表現得很遲鈍,他征求下屬楊洪的意見。楊洪對諸葛亮的遲疑有點不解,漢中是四川的咽喉要地,關係到整個四川的得失。漢中一失,等於向賊盜靜靜地敞開大門。趕緊發援兵啊!

在諸葛亮增兵漢中的同時,七月,曹操也從鄴城出發,親征劉備,開始了一生中最後一次軍事行動。曹操進駐長安城後不久,從前線傳來噩耗,大將夏侯淵戰死定軍山。

曹操不由得嚎啕大哭:妙才老弟(夏侯淵字妙才)啊,都怪阿瞞救兵來遲了!

對於夏侯淵生性蠻幹,眼睛隻盯著遠方,不顧一切往前衝鋒的勇猛作風,曹操總是憂心忡忡,不斷地教育他,身為一員大將,不單單隻知道進,還應當學會退。帶兵之將,勇氣是根本,但是行軍作戰就離不開智謀,否則隻能算是匹夫之勇而已。

我們可以說曹操是一個英雄,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奸賊,但是曹操的作戰藝術,曹操的知人善任,這在三國時期無人能敵。在曹操的頭腦裏,早已經對手下各個人的特點作了精心的分類,哪個人隻能攻不能守,哪個人隻能守不能攻,曹操都了如指掌。所以,曹操之所以能夠無敵於天下,首先在於他善用將。曹操總是把最適合的人選運用在最適合的崗位上,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一句話,就像一個管理藝術精湛的企業高管,充分發揮員工們的個體作用,去打造優秀的團隊。凡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沒有一個不注重員工的個體差異性,不斷地激勵員工們去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的整體戰鬥力。

能夠在像曹操這樣的老板手下打工,無疑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盡管夏侯淵是一個好員工,甚至稱得上是優秀的高管人員,但是他太自信了,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出牌,結果在定軍山栽了一個大跟頭,連命也搭上了。

從相持的時間來看,漢中爭奪戰絕對稱得上是消耗戰,從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一直打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雖說劉備連續受挫,但是夏侯淵和張郃一味憑險固守。而劉備得到諸葛亮的增援後,兵力大增,不斷來回尋找戰機,反而掌控了戰場的主動權。

從戰法來看,隻要夏侯淵恃險堅守不出,任你劉備怎麼跑,總有跑累的一天。等你累得透不過氣來時,曹操的大部隊就殺過來了,那時候,劉備就是想跑也沒有地方跑。

可是劉備的大謀士法正看透了夏侯淵的特點,以進攻為榮,以退守為恥。於是,他建議劉備南渡漢水,向定軍山方向移動。這一招果然狠,定軍山往東不遠,就是漢中的首府南鄭。

如果夏侯淵按兵不動,那就迅速攻克南鄭,控製幾個棧道的總路口,但是法正堅信,一向勇而無謀的夏侯淵一定會搶在劉備的前頭,占據定軍山,以保護南鄭的安全。

實際上,夏侯淵就是這樣做的。如果南鄭丟失,那以後在曹操麵前如何抬得起頭來?所以一得到劉備向定軍山移動的消息,夏侯淵立即發揮他的閃電速度,沒等劉備到達定軍山腳下,他就早已跟著張郃在山上打樁立寨,安頓下來。被包圍在定軍山上麵的夏侯淵,將軍營劃為兩大區,東區交給張郃重兵防守,南區則由自己率領輕步兵看護。

一切如法正所料,打山地戰,總比攻堅戰來得容易。

於是劉備吹響了進攻的集結號,命令年近七十的老將黃忠趁夜襲擊曹軍大營。進攻一開始,黃忠以自己大無畏的行動,為“薑還是老的辣”這句話作了一個活生生的注解。

黃忠跟十來個肌肉男跑在隊伍的最前頭,敲鑼擊鼓,聲震於天。同時劉備也派了大堆人馬,一靠近曹軍大營,就放火焚燒軍營前的拒鹿角等障礙物。

戰鬥主要是在張郃的東區進行的,由於劉備的軍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所以交戰不久,張郃就陷入苦戰,大營漸漸現出危機。

夏侯淵趕緊率領一隊人馬前去支援張郃,離開南區大營十五裏,看到拒鹿角已被劉備破壞成一堆爛樹枝,於是他就跟四百名部下停下來修補拒鹿角。戰後曹操將夏侯淵的這一愚蠢行為作為反麵教材教育部下,一個統將跟敵人交手已經是很不應該了,更何況親自去做那些修補拒鹿角的苦工,真是白癡一個(軍中呼為“白地將軍”)。

夏侯淵的愚蠢帶來了送命的結果。躲在山上的黃忠一看到有機可乘,來了個斬首行動,大手一揮,蜀軍各個像下山猛虎,來了個突然襲擊。還沒有等夏侯淵反應過來,自己的人頭就成了黃忠的戰利品。

夏侯淵死後,曹軍群龍無首,一度陷入混亂,但是張郃很快就被推為統帥,帶領大軍安全退到陽平關。劉備不怕夏侯淵,卻很怕張郃,所以也不敢乘勝追擊。他看著黃忠手裏血淋淋的人頭,感歎說:早該任命張郃為統將了,曹操怎麼會重用夏侯淵這個白癡?!

7漢中就是一塊雞肋

曾經跟隨自己三十年的一代猛將就這樣被黃忠秒殺了,曹操感到傷痛不已,賜夏侯淵諡號“湣侯”。湣,跟憫是同一個字,就是痛心疾首的意思。曹操既痛心夏侯淵的離去,又痛恨自己救援不力,於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親率大軍從長安出斜穀,抄捷徑走褒斜道,直取南鄭。再從南鄭向西運動,跟劉備在陽平關怒目對視。

劉備一向有著“恐曹症”的痼疾,自起兵以來常常陷入“逢曹不勝”的怪圈。但是擊殺夏侯淵,像一貼靈丹妙藥,徹底根除了劉備的這一痼疾。劉備決心用自己的行動,一雪過去恐曹之恥。得到曹操出兵的消息,劉備早已是躊躇滿誌,即使是曹操親自來,也是無濟於事。漢中早晚是我的地盤!

劉備這麼自信是因為找到了戰勝曹操的辦法,那就是無論如何絕不出招。金庸筆下大俠令狐衝所學的“獨孤九劍”的確是獨步於天下,但是劍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

現在,劉備要做一個讓曹操看不出破綻的高手。我絕不會做第二個夏侯淵,劉備信誓旦旦。於是,劉備不許一人出動,全軍憑險固守,任你曹操如何叫罵,我就是不還口,也不出門。

這一招果然讓善於捕捉戰機的曹操毫無辦法,本來想痛痛快快地殺一回合,以替死去的夏侯淵報仇,沒想到這個長耳朵學乖了,現在隻好跟他比耐心、鬥心機。

雙方靜坐了幾天,曹操的糧食就吃空了。曹操隻好下令從北山下運米上來,隻要軍中糧食充足,那大家就一直耗吧,你劉備也是吃雜糧長大,我就不信你不會坐吃山空。

劉備的聰明之處就在,說是固守不戰,但並不得等於消極防守。一旦發現曹操有可趁之機,還是會碰碰運氣的。看到曹操從山下運米上來,劉備派出老將黃忠下山劫糧。

沒想到黃忠去了大半上午,連個人影也不見回來。劉備有點心慌,趕緊派虎將趙雲出去看一下。

於是趙雲帶著幾十個騎兵一路尋找黃忠,沒想到黃忠找不到,反而撞見了正好率軍出營的曹操。曹操大叫,捉了前頭那個騎馬的趙雲,用來祭祀妙才老弟!

從山下衝下來,由於慣性作用,一時無法刹車,趙雲連馬帶人竟然衝進曹軍陣中。趙雲隻好拚著老命跟曹軍廝殺,邊殺邊退,沿途所經,曹軍無不遺屍累累。

退到大營之後,趙雲耍出空城計的奇謀,故意敞開大門,偃旗息鼓。曹軍追到軍營前,四下裏一片靜悄悄的,連個麻雀也沒有,按照兵法教科書上的理論,趙雲肯定在裏麵埋下了伏兵,於是曹軍不戰而逃。

沒等曹軍轉過身來,趙雲的大營內就傳出驚天動地的擊鼓聲,然後又是一陣雨點般的射箭,加劇了曹軍的混亂,於是一幕幕踩踏慘劇發生了。第二天劉備視察趙雲的大營,聽了趙雲講起昨天的故事,不由豎起大拇指:子龍老兄,渾身是膽!

劉備的無招戰法果然讓曹操的所有招術失靈,從軍征戰幾十年,什麼樣的仗都打過,就是沒見過今天這麼窩囊的靜坐對戰。一個月以來,別說跟劉備動手,連個吵架的機會也沒有。再看看帳下的各個士卒無精打采、無聊、寂寞,大家隻好過著摔骰子賭小錢的吆喝日子。軍中士氣像冬天溫度計的水銀柱,直線下降。

軍隊的數量按照每天逃亡幾百人的速度計算,不出三個月,曹操就成了一個光杆司令。可是每當撤退的念頭一起,牆壁上懸掛的那幅大地圖仿佛對自己大叫大罵:漢中這麼重要的地盤你也想拋棄?想不想保住長安?想不想保住關中?

這樣的糾結心態一直持續了好幾天,曹操這才感到,人生是多麼的無奈!一天晚上,曹操正鬱悶地啃著一塊雞肋,一個軍士走過來詢問,今晚的暗語是什麼,曹操隨口就答,雞肋。

秘書楊修是個猜謎高手,一下子就領會到了曹操的矛盾心態。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甘。但是最終還是扔掉的!

五月,帶著無比惆悵的心情,曹操下令撤退回到長安,把一個完美無缺的漢中交到劉備的手中。

曹操的最後一次親征,就這樣在一片慘淡之中悄然落下帷幕。這次遠征不但意味曹操在軍事指揮上的退步,而且也宣告了劉備的勢力已經壯大起來了。

結束了流浪漢生涯的劉皇叔,經過多年的磨難,終於成熟起來了。在政治上,興複漢室的觀念深入人心;在軍事上,不但擁有諸葛亮、法正等一批精通兵家的謀士,而且劉備自己也成長為一代梟雄;在經濟上,富庶的天府之國更是劉備爭奪天下最有力的保障。

這時候,劉備就像一隻寒冬過後的醜小鴨,看到鏡子般的湖麵上竟然倒映著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原來那就是自己。

劉備的春天終於來臨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腰杆子已經硬起來的劉備,就在新開拓的漢中沔陽設立壇場。隨著兩旁威武的士卒們的齊聲高喊,在眾多文武百官的注目之下,劉備緩緩登上了壇場。一個名副其實的漢中王從此出現在史書上!

但是,劉備絕對料不到,一個針對他的大陰謀正在醞釀之中。他的義弟關羽正麵臨著生命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