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論心計,關羽決不是孫權和呂蒙的對手。於是孫權跟呂蒙又導演了一幕假戲,讓呂蒙引咎辭職,把權力交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白麵書生陸遜。沒想到陸遜除了有一個“白麵書生”之稱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綽號“儒生雄才”,也就是說是一個千古罕見的儒將。按照常理,帶兵的人一定是個滿臉絡腮、胸膛長毛的雄赳赳武夫,但是讓書生來帶兵,更能發揮儒生階層不畏生命,“朝出鏖兵,暮歸講道”的血性(滿清儒將曾國藩如是說)。畢竟打仗第一靠謀略,第二才是勇氣。而這個陸遜別的本事沒有,唯一擁有的就是胸藏韜略。
本來關羽心裏也很煩躁,一邊圍困樊城的曹仁,一邊還要不斷派人偵察東吳的動態。他雖然傲慢,但也不是不懂得兵法,不管怎樣,老巢還是很重要的。可是有一天關羽突然得到消息說孫權把呂蒙撤了,換了一個叫陸遜的讀書人。關羽在記憶中搜了老半天,也沒有搜索出陸遜這個人名來,最後才從東吳過來的一個士卒口中得知,陸遜是一個三十有六的讀書人,隻是一個校尉,但沒見過他帶兵。
聽了這些話,關羽不但沒有高興,反而衝口大罵:孫權真是昏庸,要找死幹脆來荊州投降關某,何必找了個無用的讀書人來羞辱我等武將。
過了幾天關羽又收到陸遜的親筆信,信中除大讚關羽忠勇無雙外,就是竭力貶損自己如何如何的無能。書信末尾更是寫得讓關羽舒服到骨頭裏:遜知自己無謀,願盡忠於關大將軍,今後一切全賴關大將軍照顧了。
靠,讀書人就是軟骨頭,孫權要亡了!關羽長聲哀歎。於是關羽把江陵和公安的守軍都拉到襄樊戰場去,隻留下一些老弱病殘的後勤人員。
在陸口的陸遜馬上急報孫權四個字:荊州可擊。
這時候由於關羽接納了於禁的數萬俘虜,所以沒幾天就把糧食給吃光了。於是命令麋芳侵入東吳境內,掠取了孫權在湘關的大米。關羽的這一動作立即成了孫權發動戰爭的借口,關羽簡直是目中無人。孫權逐命呂蒙為大都督,堂弟孫皎為後都督,率兵掃蕩荊州。
5坐岸觀火
當然,在出戰荊州的同時,孫權也不忘通知曹操一聲:孫仲謀決心效命於魏王,今已派兵直搗關羽的老巢,事關機密,幸勿泄露與關羽,讓他有所防備。
可是曹操一拿到孫權的密信,馬上跟大臣們一道分享快樂,同時讓大家討論一下要不要替孫權守住這個秘密。一陣熱烈的討論之後,形成了兩點共識,第一是肯定孫權的做法;第二是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曹操則冷言不語,像一個憂鬱的老人,靜靜地坐著。
老謀深算的董昭馬上猜透了曹操的心思,於是像往常那樣,董昭再當一回曹操的代言人。孫權的一番苦心,我們應當給予肯定,按理說應該保守這個秘密,確保孫權能夠順利攻破荊州。孫權這小子的野心跟劉備、關羽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讓孫權輕易得逞,豈不便宜了他?再說,樊城的曹仁數千守軍,已經苦苦支撐很久了,一旦他們得知援兵不來,說不定哪一天就崩潰了。不如這樣,我們答應孫權會守口如瓶,但是私下裏把孫權的機密捅出去,這樣就可以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其一,讓曹仁他們看到勝利的曙光;其二,關羽一旦得知就會解圍而去,樊城守軍真是受苦了,也應該讓他們喘口氣。關羽解圍之後,我們也不必窮追猛打,就讓關羽和孫權拚個死活,然後再收漁翁之利。何況據我估計,關羽聽到後院起火的消息,憑他剛愎自用的性格,也不一定立刻回援荊州,孫權還是能夠達到奇襲的效果。
精彩,這是一個古典式的勾心鬥角。上演了三國時期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眼睛總是瞧向天空的關羽萬萬料不到孫權會來一手陰招,而一心想討回荊州的孫權也萬萬料不到曹操會耍出這麼一個損招。當然最後中招吃虧的總是那些少了一個心眼,隻會一味蠻幹的人。
於是在曹操的指示下,徐晃的援兵在陽陵陂陪著關羽玩一回心跳的遊戲。關羽聽到老鄉徐晃要南下拯救大水中的樊城,急忙派兵北上偃城,擋住徐晃前進的道路。但是徐晃並不急於交戰,他隻是一味地讓部下挖坑道,宣稱要繞到偃城荊州兵的背後。荊州兵立刻沒了主意,於是一哄而散,把偃城拱手讓給徐晃。
由於徐晃的援兵大都是剛入伍的菜鳥,加上數量很少,所以曹操派了徐商、呂建前去支援徐晃。曹操還叫趙儼帶去了一條曖昧的命令:務必等所有的人馬都到齊後再進攻。徐晃也不是一個笨人,很快就領會了曹操的一番苦心,於是除了整天挖溝築壘,敲敲打打之外,什麼事也沒做。
但是那些被蒙在鼓裏的部將們很不滿,樊城中的守軍正在忍受著無比的痛苦,每天不知要死多少人,現在不但不去救援,反而整天喝酒睡覺。一時群起激昂,紛紛到徐晃帳下請戰。
看著大家怨聲載道,趙儼隻好站出來替徐晃解圍:水位還那麼高,關羽的力量也是那麼強大,而我們都是一些步兵,連一隻小船也沒有,怎麼跟曹仁裏應外合?我們估計曹仁還能堅持十天,十天之後關羽的力量消耗得也差不多了,到那時一戰可破。最後趙儼鄭重保證,如果誤了救援,那麼砍頭的事我老趙一人承包了。魏王要砍幾個頭,老趙就有幾個頭。
大家聽了,無不眉開眼笑。嗨,幹嘛不早說?其實誰心裏都不想打仗,就是怕軍令如山。既然老趙出話了,我們也樂得逍遙。
由於當時沒有無線電通訊工具,徐晃派了一隊人馬在距離關羽十來米的地方挖了地道,跟樊城中的曹仁進行聯絡,並把孫權給曹操的密信抄寫幾份,分別用箭射進樊城和關羽的軍營中。
曹仁拿到密信後精神倍增,而關羽半信半疑,既舍不得眼前的那條大魚,又堅信江陵和公安必能守得住,開會討論了大半天,最終還是沒有撤退。
關羽不走,曹操倒有些擔心,要是關羽來一個困獸鬥,那麼樊城就魚死網破了。於是曹操率領大軍,從洛陽出發,準備南下救援曹仁。這時候大家的心也是高高懸浮著,魏王快點去救啊,不然就來不及了。
可是桓階卻擋住了曹操的去路,堅決不同意曹操親自前去救援。於是曹操到達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後就不再走了,讓殷署、朱蓋率領十二營的兵力(大約一萬二千人)前去支援徐晃。
這時候水勢已去了大半,關羽的指揮部就設立在一個大山頭上,周邊又有四個小山頭。關羽的軍隊就駐紮在這些山頭上,把樊城圍困在中間。隻要摧毀了這些小山頭,就能減輕曹仁的壓力。
於是徐晃來了一個聲東擊西,擺出一個要攻打大山頭的架勢,結果全軍直奔那四個小山頭,一下子就把上麵的荊州兵消滅了。關羽見這個凶悍的老鄉一點也不講情麵,幹脆帶領五千人馬追殺過來。
曾經的好友再次相見,關羽不知是喜是憂。徐晃也是一愣,倉猝相遇也不知從哪裏談起。於是兩人暫時平靜下來,一同追憶過去美好的歲月。當然,能讓徐晃一味沉浸在甜蜜的回想之中,那是最好的了。可是徐晃給了關羽當頭棒喝,誰砍下關羽的頭顱,賞金千斤。關羽一震,徐兄為何如此無情?徐晃搖搖頭,仿佛很糾結的樣子:國家大事不容許徇私啊!
於是再也聽不見什麼話了,隻有兵刃相碰撞發出的乒乒乓乓聲響。好像三國裏邊有一句話,張郃不怕張飛、徐晃不懼關羽,都怕趙雲。現在真正是應了這句話,關羽被徐晃追得無路可跑,隻好躲進了軍營內。
關羽的軍營按照現在的標準可以說是一個堅固的陣地,在軍營的外頭埋著十多重拒鹿角,防守嚴實,就差沒有埋設地雷了。
但在徐晃看來,這一切都是浮雲。徐晃緊緊尾追在關羽的屁股後麵,身先士卒,大喝幾聲,像一道閃電一樣直衝入關羽的大營中。後麵的曹軍雖然是新兵,卻各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無不殺紅了眼一擁而入,殺得荊州兵哭爹叫娘,連投降關羽的傅方、胡修也來不及躲逃,最後死在自家人的刀口下。
由於在陸上吃了大虧,關羽隻好撤了圍,把隊伍拉到漢水的戰船上去。重振士氣之後,關羽準備跟徐晃這個老鄉一決勝負。
6戰神羽化
可是戰鬥的號角還沒有吹響,江陵來了急報,東吳大將呂蒙穿著白衣服騙過荊州守軍,突然襲擊江陵跟公安。守將麋芳、傅士仁可恥地當了叛徒,不戰而降。
消息傳來,關羽除了憤怒之外就是恐懼了,想不到關某征戰了大半生,殺敵無數,最後竟然敗在孫權和呂蒙這兩個混蛋手裏,馬上撤兵回去。關羽一走,樊城中的曹仁等人吞不下被關羽圍困的那口氣,準備趁機反攻,把關羽抓來泄恨。
這時候又是趙儼站出來阻撓,孫權乘人之危,端了關羽的老巢,最怕我們坐山觀虎鬥,讓孫權、關羽兩敗俱傷。所以孫權低聲下氣,向我們投效,目的是先讓我們跟關羽打得筋疲力盡,他就可以輕鬆收拾殘局了。現在關羽已成了孤家寡人,就把他留給孫權吧。如果我們窮追猛打,孫權起了疑心,那是引火燒身啊!恐怕魏王正在為我們的魯莽行動而憂心忡忡呢。
趙儼語音未落,曹操就傳來急令,不許追襲關羽。這是什麼道理啊,大家都嚇得口呆目瞪。
就這樣,關羽就像皮球一樣,被曹操、孫權兩人踢來踢去。誰都想拿到皮球,但是到手後又變成了一個燙手山芋,大家都急著甩出去。畢竟薑還是老的辣,在玩弄權謀上,孫權比起曹操還是稍嫩了些。現在皮球到了自己的腳下,孫權索性橫下心來,要黑就黑到底吧,我江東英才濟濟、財富如山,怕什麼曹阿瞞、劉皇叔?
於是孫權不辭辛勞,親自視察江陵,慰問荊州的老百姓:大家受苦了,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江東人民中的一份子。荊州的舊官員們也是兩眼熱淚:請領導放心,我們將在江東孫氏的旗幟下英勇戰鬥!
與此同時,孫權派遣“儒生雄才”陸遜沿著長江繼續西上,沿途所過之處,宜都、西陵、秭歸等等,如秋風掃落葉,劉備的守軍不是被消滅就是自動投降。陸遜是一路瘋狂,凱歌高奏,一直深入到巫山等地。巫山再過去是白帝城,白帝城一過就是四川了。
捷報頻傳,孫權也是滿臉喜色:荊州,你終於回來了,我江東興隆有望啊!無疑,東吳是這次襄樊大會戰的最大贏家,奪取了整個荊州,就等於給東吳戴上一個安全套,危險係數大大降低。但孫權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號召東吳的勇士們繼續奮戰,徹底消滅關羽,奪取最後的勝利。
關羽從未料到自己這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會落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像老鼠一樣在眾人的喧嘩中四處逃竄。由於退入四川的大門已經被陸遜封閉了,關羽隻好躲進麥城(今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這個麥城原來是春秋時期南方霸主楚國的重要門戶,伍子胥為了報楚王的殺父之仇,遠征楚國時在此打了一仗。伍子胥的戰法很有趣,他並沒有強攻硬打,而是在麥城的左右築了驢城和磨城,東拉西磨,把麥城的楚軍碾成粉末。
但這回包圍麥城的東吳大軍並不打算慢拉細磨,孫權隻想把關羽盡快捉拿到手。畢竟四川的劉備是他的妹婿,一旦翻起臉來,孫權該怎樣去麵對孫尚香的淚眼呢?
於是孫權讓人在麥城下喊話:關大帥,你已經被包圍了。為了孫劉聯盟的和諧健康,還是請大帥委屈一下,來東吳一趟吧。
這真是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關羽不勝其忿。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大哥的事業,我關某還是避一避。
關羽就在城頭上遍插旌旗,從遠處望去,隱隱約約的像站滿了人。趁著東吳大軍一時猜疑不敢靠前,關羽來了一個瞞天過海,終於成功脫離了敵人的包圍圈。但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窩,孫權早已在通往四川的各條大路小路布下天羅地網,就等著關羽撞上牆來。
關羽一下子從雲端高處狠摔下來,盡管暫時還不能適應逃亡者的滋味,但是隻能直麵慘淡的失敗現實。身邊的人馬在這最危難的時刻各逃各的,跑得隻剩下十來個人。關羽這才意識到,一呼百應的風光日子早成了過去,戰神、萬人敵的美譽已是明日黃花。
關羽淒惻地向成都的方向望去,大哥為什麼還不來救我?哪怕是來一個兵也好啊!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20年1月),關羽跟兒子關平西逃到章鄉的臨沮,東吳大將朱然、潘璋早就在這裏等候多時了。當關羽走進一條根本就不是路的羊腸小道時,潘璋的部將馬忠率領一隊人馬突然殺出,按照孫權事先的吩咐,不等關羽開口說話,馬上幾把大刀砍去,關羽遂遭不測,時年六十歲整。
當然,關羽的死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的死,而是一尊戰神的羽化歸天。關羽逝世後,他的忠義不斷得到升華,首先從民間開始就一直備受敬仰,其後更是受到封建統治者的崇敬。當然越到後麵越顯得榮耀,這是中國一次罕見的造神運動:公元1590年明神宗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公元1644年順治帝又封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到了滿清末年,關羽的封號竟有二十四個字:“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讚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這些字眼,都是當時最美好的詞彙。對關羽的崇拜也因此達到了巔峰造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