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說法,要親自采“仙果”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功效。便在其山下找一家客棧住下。次日,李時珍來到五龍宮,對寺院道長說:“我是從蘄州來的醫生,專門采集藥材研究藥效的,聽說貴寺有仙果,能否給我看一看?”老道長將李時珍仔細打量一番後說:“念你是個醫生,不懂這裏的規矩,我不想找你什麼麻煩。但我要告訴你,這裏是皇家禁地,仙果是皇家的禦用之品。你還是快快離去為好,不然當心皮肉受苦。”再說什麼都沒有用了,李時珍無奈地下山。怎麼辦呢?難道讓這“仙果”永遠成為一個謎?
夜深人靜,李時珍從另一條小道摸上了山。此時五龍宮內外一片寂靜,道士們早已酣然入睡。他輕步繞到後院外,吃力地翻牆進入院內,捷步來到果樹下,迅速采摘了幾枚“仙果”和幾片樹葉。然後翻牆出寺,連夜奔下山去。
回到客棧,李時珍親口品嚐了“仙果”,並仔細對其進行研究,終於解開了太和山“仙果”之謎。原來它隻不過是一種榆樹果子的變種,名叫榔梅,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所謂的長生之說,純屬道士們為了討好皇上而編造出來的一套謊言!
李時珍對藥物的了解並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照實物進行比較核對,由此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藥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複諦視”。
有一次,李時珍經過一個山村,看到前麵圍著一大群人。走近一看,隻見一個人醉醺醺的,還不時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來這個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藥酒。“山茄子……”李時珍望著笑得前俯後仰的醉漢,記下了藥名。回到家,他翻遍藥書,終於找到了有關這種草藥的記載。可是藥書上寫得都很簡單,隻說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羅”。李時珍決心找到它,進一步研究。後來李時珍在采藥時找到了曼陀羅。他按山民說的辦法,用曼陀羅泡了酒。過了幾天,李時珍決定親口嚐一嚐,親身體驗一下曼陀羅的功效。他抿了一口,細品品,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頭以至整個口腔都發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沉沉的。不一會兒,他也開始發出陣陣傻笑,手腳還不停地舞動著,最後竟失去了知覺,摔倒在地上。一旁的人都嚇壞了,連忙給他灌了解藥。過了好一會兒,李時珍醒過來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醒來後的李時珍興奮極了,連忙記下了曼陀羅的產地、形狀、習性、生長期,寫下了如何泡酒以及製成藥後的服法、作用、功效等等。
有人埋怨他太冒險了,他卻笑著說:“不嚐嚐怎麼斷定它的功效呢?再說了,總不能拿病人去做實驗吧!”聽了他的話,大家更敬佩李時珍了。
就這樣,又一種可以作為臨床麻醉的藥物問世了。
李時珍的大兒子李建中,大約在明隆慶五年(1571年)任職河南光山縣教諭。利用探望兒子這個機會,李時珍由蘄州取道麻城入豫,橫越大別山脈,在長途旅行中,除去問藥訪醫外,李時珍還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收集各地流傳的單方,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
李時珍有時和鈴醫交往,吸收他們的醫療經驗。鈴醫有個特點,就是不會講什麼醫理,隻會憑經驗,用現成的方子給人治病。所以他們手中大都掌握了多單方,其中也有不見於古人方書的秘方。
李時珍青年時期就注意單方,並深受宋朝名醫唐慎微收集單方故事的影響。
唐慎微編著的《證類本草》古方最多,給其他的本草學書籍創造了一個範例。受了唐慎微的影響,李時珍對於單方的收集也很熱心。他在蘄州給人治病時也常常不要錢,隻要人家供給他一些秘方。
散布在廣大民間的醫藥方子是我們祖先千百年來遺留下來的醫療經驗,各處都有當地流傳的一些單方。李時珍每一次外出,總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