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現在他又該怎麼做呢?

——同樣的問題,上午姬中行也麵對過。

一般來說,領導並不完全喜歡下屬的思想意見一致,分歧有利於領導製造一種平衡,反過來,有時候下屬也可以在兩位意見相反的領導間,象走鋼絲一樣製造一種平衡。

但是淩明山認為自己不喜歡玩這種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勾當。

他認為自己是不喜歡玩弄權術的官員,至少現在,他隻想做事。

而對於想做事的官員來說,最怕領導之間意見不同,現在看來,林桓和姬中行已經取得共識,再好不過,尤其難得的是,他們的意見跟他的想法完全相同。

他一直就不看好步行街改造項目。周仲康可以為了城市形象,為了政績高歌猛進,大幹快上,他不能一味盲從。

周仲康喜歡在圖紙上畫圈,看文件上的數字,可是他這常務副市長卻必須親自過問每一個數字的來源和真實,整個項目的每一分錢,都需要他來簽字確認。

最重要的是,這個步行街改造項目,政府要補貼二十個億。

這還是初步估算,如果出現什麼意外情況,突發事件,誰也無法確定最後要填進去多少。

財政局長柯萬友跟他叫了無數次的苦,可是誰也阻擋不了跑步書記的權力意誌,幸好分管城建的副市長蔣爾雲也不太支持這個項目。

他們默契地聯合起來敷衍塞職,再加上財政也實在拿不出錢來立即啟動實施,總算拖到現在。

周仲康走後,新班子配齊,淩明山一直想找個恰當的機會跟兩位新來的主官彙報關於城建工作,特別是這個項目的想法,想不到兩位主官倒先下了決斷。

雖然,出於某種考慮,他們準備讓自己做這出頭鳥,他並不在意。每逢遭遇不好解決的問題,下級替上級出麵,這也是官場不易的鐵律。

淩明山抑製住心中的欣喜,開口說的卻是另外的事:“姬市長,還沒有向您彙報上午在開發區的工作。”

“這次現場辦公主要是協調入駐企業的電價問題。當初為了招商引資,創造更加優惠,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條件,周書記利用跟省電業局領導的私人關係,爭取到了省電業局的支持,達成協議,開發區工業用電,按指定優惠價格收費。”

“現在周書記一走,電業局就不認這個帳。”

“剛才我在會議室被征地農民圍了,因為征地時政府承諾,以後每一戶農民都可以在園區入駐企業解決一人就業。”

“當初開發區攤子鋪得太大,想的是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可是招商引資工作沒有到達預期效果,入駐企業沒有按計劃消化失地農民,再加上征地補償沒有完全到位,農民們怨聲很大,聽說我在,都聞風而來。所以上午沒有及時趕回。”

姬中行微笑著沒有說話。

他當然知道淩明山這時候突然提到這個,不隻是為了向他解釋,表示歉意。